第17章

清晨的青竹山,云雾缭绕,空气清新。吃过早饭,沈长庚提议:

"阿芷,今天我们再去镇上的药市看看吧。上次你表现不错,这次可以多留意一些珍稀药材的辨别方法。"

阿芷欣然应允,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太好了!上次去得匆忙,这次可以好好看看。"

师徒二人收拾好行囊,沿着山路向镇上去。

山路两旁,野花盛开,蝴蝶在花间飞舞。阿芷一边走一边欣赏着沿途的美景,心情格外舒畅。想到即将见到的各种珍稀药材,她的心中充满了期待。

来到镇上,只见街道两旁摆满了摊位,各种药材应有尽有。有来自南方的热带药材,也有北方的耐寒药材;有普通的中草药,也有珍贵的人参、灵芝。摊主们热情地吆喝着,介绍着自己的药材。

"阿芷,你看这株人参,"沈长庚指着一株形态奇特的人参说道,"这是来自长白山的野山参,生长了几十年,药效极佳。"

阿芷仔细观察着这株人参,只见它的根茎粗壮,须根发达,形状酷似人形。她忍不住伸手摸了摸,感觉质地坚硬而有弹性。

"师父,这么好的人参一定很贵吧?"阿芷问道。

"确实不便宜,"沈长庚点点头,"但对于一些危重病人来说,它却是救命的良药。"

师徒二人继续在药市上闲逛,不时停下脚步,查看一些感兴趣的药材。阿芷认真地听着沈长庚的讲解,学习着如何辨别药材的真伪和优劣。

这时,"同德堂"的王掌柜从人群中走了过来,热情地打招呼:

"沈大夫,阿芷姑娘,又见面了!上次阿芷姑娘在药市上救人的事迹,我可是听说了,真是年少有为啊!"

阿芷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王掌柜过奖了,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

王掌柜笑着摇摇头:"谦虚是美德,但本事也是实实在在的。对了,我这里有几味刚到的珍品,想请沈大夫和阿芷姑娘品鉴一二。"

沈长庚和阿芷对视一眼,欣然同意。在王掌柜的带领下,他们来到了"同德堂"的摊位前。

摊位上摆放着几包用牛皮纸包好的药材,王掌柜打开其中一包,露出里面的川贝母。

"阿芷姑娘,你看这川贝母如何?"王掌柜微笑着问道。

阿芷仔细观察着这些川贝母,只见它们呈圆锥形,表面白色或浅黄色,质地坚硬而脆。她取了一粒放在口中轻轻咀嚼,味道微苦,随后有一丝清凉感。

"这是正宗的川贝母,"阿芷说道,"从外观和味道来看,应该是产自四川的松贝。不过——"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这包川贝母中似乎混有少量浙贝母,而且有几枚表面光泽略显异常,可能经过硫磺熏制。"

王掌柜惊讶地看着阿芷:"阿芷姑娘果然眼光独到!这包药材确实是我从一个小商贩那里收购的,当时就觉得有些不对劲,但又说不上来哪里有问题。没想到阿芷姑娘一眼就看出来了。"

沈长庚满意地点点头:"阿芷,你的观察力越来越敏锐了。辨别药材不仅要看外观,还要结合气味、味道等多方面因素。"

王掌柜收起惊讶的神色,对阿芷竖起了大拇指:"阿芷姑娘年纪轻轻,就有如此造诣,将来必定前途无量!"

阿芷腼腆地笑了笑:"王掌柜过奖了,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就在这时,一阵哭闹声吸引了阿芷的注意。她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妇人正抱着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在哭泣,孩子面色苍白,双手捂着肚子,不停地扭动着身体。

阿芷快步走了过去,蹲下身子问道:"大嫂,孩子怎么了?"

妇人抬起头,泪眼婆娑地说道:"我家孩子刚才还好好的,不知怎么突然肚子疼得厉害,还一直呕吐。"

阿芷摸了摸孩子的额头,没有发烧。她又轻轻按压孩子的腹部,孩子立刻痛苦地叫了起来。

"可能是急性肠痉挛,"阿芷迅速做出判断,"孩子最近是不是吃了什么生冷食物?"

妇人想了想,点点头:"刚才在药市上买了些水果,孩子吃了不少。"

阿芷从药箱中取出一瓶藿香正气水和一些温水,给孩子服用。她又用手掌轻轻按摩孩子的腹部,帮助缓解疼痛。

几分钟后,孩子的哭闹声渐渐平息,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妇人感激地看着阿芷:"小姑娘,真是太谢谢你了!要不是你,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阿芷微笑着说道:"不用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以后要注意,孩子的脾胃比较虚弱,不要让他吃太多生冷食物。"

妇人连连点头,向阿芷道谢后,抱着孩子离开了。

周围的人纷纷称赞阿芷的医术,王掌柜更是对沈长庚说道:"沈大夫,您真是教出了一个好徒弟啊!"

沈长庚微笑着没有说话,只是看着阿芷,眼中满是欣慰。

逛完药市,师徒二人准备返回青竹山。走到集市出口时,阿芷看到一个老大爷正艰难地挑着一担药材,脚步蹒跚。

阿芷快步上前,帮老大爷扶住担子:"大爷,我来帮您吧。"

老大爷感激地说道:"小姑娘,谢谢你啊!这担药材太重了,我实在挑不动了。"

阿芷和沈长庚一起,将老大爷的药材送到了他的家中。老大爷热情地挽留他们喝茶,但师徒二人婉言谢绝了。

在返回青竹山的路上,沈长庚对阿芷说道:"今天你做得很好。不仅在辨别药材方面有进步,还能主动帮助他人,这正是一个医者应有的品质。"

阿芷点点头:"师父,我觉得帮助别人不仅能让他们感到快乐,自己也会觉得很充实。"

沈长庚微笑着说道:"这就是医者仁心啊。记住今天的感受,它会成为你坚持行医的动力。"

回到竹庐后,阿芷整理着今天的收获。她不仅学到了许多辨别药材的方法,还成功地帮助了一个突发腹痛的孩子和一位年迈的挑夫。这些经历虽然看似平凡,却让她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医者的信念。

夜幕降临,青竹山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阿芷躺在床上,回想着白天的经历,嘴角露出了微笑。她知道,自己在行医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而在镇上的"同德堂"里,王掌柜正对着一封信若有所思。信封上写着:"待时机成熟,可将此事告知阿芷姑娘。"

王掌柜轻声说道:"看来,这个小姑娘的命运,将与我们'同德堂'紧密相连啊。"

他不知道的是,这封信中提到的"此事",将在不久的将来,把阿芷卷入一场意想不到的风波之中。

而此刻的阿芷,对即将到来的挑战一无所知。她只知道,自己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将来能够像师父一样,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医者,帮助更多的人摆脱疾病的困扰。

月光洒在竹床上,照亮了阿芷熟睡的脸庞。在梦中,她看到自己站在一个热闹的药市上,周围是各式各样的药材和前来求医的病人。她微笑着为每一位病人诊断、开方,看到他们康复后的笑容,她感到无比的满足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