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四卷:春暖花开

第三十二章:无声的扶助

那次的意外重逢,像一块投入死水的巨石,在秀兰平静(或者说麻木)的心湖里,激起了滔天巨浪。陈致远的出现,勾起了她对美好过去的回忆,也让她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自己当下的窘迫。但奇怪的是,他眼中没有怜悯,只有一种深沉的、带着痛惜的理解。

他没有过多地打扰她的生活,只是偶尔会发来短信,问候她和孩子,内容简短而克制。但不久后,秀兰的“生意”却悄然发生了变化。

先是有一个自称是某小型文创公司采购的人,看中了她的手艺,向她下了一批数量可观的订单,要求她按照提供的设计图制作一批手工布艺品,价格给得十分公道。

接着,她所在的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找上门,说有一个扶持下岗女工和困难家庭再就业的项目,可以帮她申请一个在合法区域设立的、固定的便民服务摊位,不用再东躲西藏地打游击。

秀兰不是傻子,她隐约猜到这背后可能有陈致远的影子。她给他发短信,措辞谨慎地询问。陈致远很快回复:“你的手艺值得被更多人看到。我只是提供了一个机会,能否抓住,靠你自己。至于摊位,是正当政策,符合条件就可以申请,与我无关。”

他的话滴水不漏,既给予了帮助,又小心翼翼地维护着她敏感的自尊。秀兰握着手机,心里五味杂陈。感激、惭愧、还有一丝久违的、被人珍视的暖意,交织在一起。

她不再追问,只是更加努力地对待每一份订单,精心设计每一个细节。她知道,这是她唯一能回报这份善意的方式。固定的摊位让她收入稳定了不少,也让她能更好地照顾孩子。生活,似乎终于向她露出了一丝吝啬的微笑。

第三十三章:母亲的到访

平静的日子过了大半年。一个初秋的傍晚,秀兰刚收摊回到“盼盼小屋”,正准备做饭,门外响起了迟疑的敲门声。

她打开门,愣住了。

门外站着的是她的母亲,赵桂香。

一年多不见,母亲似乎苍老了许多,头发白了大半,脸上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和一种小心翼翼的、近乎讨好的神情。她手里拎着一个沉重的蛇皮袋,里面鼓鼓囊囊地装着家乡的土产。

“兰……”赵桂香看着女儿,嘴唇哆嗦着,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秀兰侧身让她进来。逼仄的楼梯间因为多了一个人而显得更加拥挤。盼盼好奇地看着这个陌生的老人。

赵桂香的目光落在孩子身上,眼神复杂,她蹲下身,想摸摸盼盼的脸,孩子却怯生生地躲到了秀兰身后。

“长……长这么大了……”赵桂香讪讪地收回手,站起身,环顾着这间除了床和桌子几乎一无所有的屋子,眼圈一下子就红了,“你……你就住这种地方?”

秀兰没有说话,默默地给母亲倒了一杯水。

赵桂香的到来,目的并不单纯是思念女儿。她絮絮叨叨地说着家里的近况:秀华和吴老板最终还是离了婚,分到了一点钱,但很快被她挥霍大半,如今工作高不成低不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让她操碎了心;父亲林建国的身体越来越差,干不了重活;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

秀兰静静地听着,心里一片冰凉。她知道,母亲此来,诉苦是假,要钱才是真。或许,还存着让她“帮衬”姐姐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