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三章 旧巷人家的警告

“我想去看看二楼,我姐姐坠楼的地方。”苏念提出要求。

周慎行拿药回来,神色已恢复平静,他推了推眼镜,语气不容置疑:“不必了。那里后来重新装修过,早已改成了储物间,一直锁着,没什么好看的。”

追问无果,苏念在巷尾一家名为“旧巷人家”的招待所住下。前台刘婶听到她登记时提及“苏晴”二字,正在找零的手一顿,迅速关上半开的抽屉,语气带着莫名的紧张:“姑娘,听婶一句劝,别打听了。老巷子里那些陈年旧事,早就该埋进土里了。”

傍晚,一位头发花白的张婆婆挎着竹篮找来,说是苏念外婆生前托她买的青菜,顺道送来。苏念请她进屋坐。张婆婆絮叨着往事,目光不经意扫过扔在床沿的黑色护士证时,话语戛然而止,满是皱纹的脸瞬间血色尽褪。

“这证……这证怎么还在?!”她声音发颤,挎着的竹篮脱手掉落,青菜滚了一地。

苏念忙弯腰去捡,起身时,恰见张婆婆因惊慌而抬手,宽大的袖口滑落,露出干瘦的手腕内侧——那里,赫然印着半朵暗红色的、梅花形状的旧疤。那疤痕的轮廓,竟与护士证封皮上一处不易察觉的磨损凹痕异常相似!

“张婆婆,这疤……”苏念刚开口,张婆婆却像见了鬼似的,一把抓起空竹篮,脚步踉跄地冲出门去,瞬间消失在昏暗的楼道尽头。

第四章 隐藏的夹层

招待所的台灯下,苏念再次仔细端详那本护士证。指尖反复摩挲着内页,在记录家庭成员信息的那一页,她感觉到边缘处有极其细微的厚度差异。用指甲小心地撬开黏连的边角,竟真的有一个隐藏的夹层。里面是一片已经干枯发脆的白色菊花花瓣。

苏念的心猛地一沉。姐姐苏晴从小花粉过敏,尤其对菊花,接触便会引发剧烈哮喘,她的生活中绝不可能出现任何菊类物品。这花瓣是谁放进去的?用意何在?

同时,她越看“苏晴”的签名越觉得不对劲。取出手机里存着的姐姐旧日笔迹对比,虽形似,但细看之下,证上的签名比真迹歪斜了半分,尤其是捺画的收尾,有一个不自然的顿笔和加力,透着一股刻意模仿的生硬感。

天刚蒙蒙亮,苏念便守在诊所后门附近。晨雾未散,一个穿着条纹病号服、头发花白的老人鬼鬼祟祟地溜了出来,裤腿上沾着新鲜的泥点,手里紧紧攥着一个小药瓶。苏念立刻上前低声问:“老人家,这诊所的药……有问题吗?”

老人受惊般浑身一抖,浑浊的眼睛布满恐惧,语无伦次地喃喃:“周医生…周医生藏东西,在井里…在井里…”话音未落,诊所里追出一个护士,不由分说地拽着老人胳膊往回拉,语气严厉:“李伯,你又乱跑!该吃药了!”

苏念盯着老人消失的后门,脑中回响着“井里”。突然,刘婶昨天那句无心快语“巷子里前些年丢过几个孩子”闪过脑海,她一个激灵——老人说的井,难道就是诊所后院那口用石板封了多年的枯井?

第五章 星星耳钉的线索

下午,苏念捂着肚子走进诊所,佯装胃痛。周慎行例行询问,开处方时却有些心不在焉,频频看向墙上的挂钟,眼神与苏念接触时也迅速躲闪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