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叔看着那张纸,沉默了。他想起去年冬天,他半夜咳嗽得厉害,也是来急诊窗口拿的止咳药,周医生还跟他说“别熬夜,对身体不好”。他攥着水瓶的手松了松,声音低了点:“可……可我儿子的装修款……”
“赵哥,”周志国拍了拍他的肩膀,“我托人问了拆迁办,像你这种情况,要是同意晚半年拿补偿,能多补两万块。我已经帮你打听好了,一会儿我把联系方式给你,你跟他们说说。”
赵叔愣了愣,看着周志国,眼眶突然有点红:“周医生,我……我刚才不该跟张大爷吵架。”
“没事,”张守义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胳膊,“我也不该跟你急。咱们都是为了自己的事,都理解。”
这时,巷口传来了汽车的灯光——是记者来了。林晓赶紧迎上去,指着急诊窗口说:“您看,那就是周医生,他刚处理完一个病人。”
记者举起相机,镜头对准了急诊窗口——周志国正给赵叔递着拆迁办的联系方式,张守义站在旁边,手里还拿着那张签名书,街坊们围着周围,脸上没了刚才的怒气,都带着点期待。灯光落在他们身上,暖融融的,像一家人。
晚上十点多,记者走了。周志国回到急诊室,刚坐下,就看见张守义端着一碗馄饨走进来:“王师傅给的,说让你趁热吃。”
周志国接过馄饨,热气扑在脸上,暖得他眼睛有点湿。他拿起勺子,刚吃一口,就听见窗口传来敲门声——是李奶奶,手里拿着个布包。
“周医生,”李奶奶把布包递进来,“我给你缝了个护腰,你值夜班总坐着,腰不好。”
周志国接过布包,里面是个蓝色的护腰,针脚有点歪,却缝得很结实。他想起李奶奶的眼睛不好,平时穿针都要戴老花镜,不知道缝这个护腰花了多少时间。
“谢谢您,李奶奶。”周志国的声音有点哑。
“谢啥,”李奶奶笑了,“你守着窗口,我们才能安心。这护腰你戴着,别冻着腰。”
李奶奶走后,周志国把护腰放在桌上,看着窗外的灯光——槐树下的小桌还在,上面放着那本签名书,风一吹,纸页轻轻响。他拿起手机,点开林晓发的短视频,里面张大爷说“心里踏实”的声音,还在耳边响着。
他想起十年前那个暴雨夜,他背着王伯跑向医院,雨水打在他的背上,王伯的手抓着他的衣服,说“周医生,谢谢你”。他想起昨天,赵叔虽然急着拿补偿,却还是在签名书上签了名,说“我也希望老人们能有地方看病”。他想起王秀兰,从一开始的犹豫,到后来主动帮着招呼街坊。
周志国端起碗里的馄饨,慢慢吃着。馄饨是肉馅的,很香,是老城区的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