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在国营厂当技术员的小伙子,一次就买了三件不同颜色的衬衫,说要送给同事当生日礼物:“林姐,你这衬衫比百货大楼卖的还好看,穿上特别精神!” 还有些阿姨,不仅自己买,还介绍街坊邻居来,林晚秋的生意越来越火,每天都能赚个十几块,有时候甚至二十多块。
一个月下来,林晚秋算了算,居然赚了三百多块!这在当时可是“万元户”的水平了——要知道,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才三十多块,三百块相当于十年的工资。张建军对她的态度也变了,不再酗酒,晚上还会帮她看孩子,甚至主动去井边打水、洗尿布,嘴上不说,行动却很实在。但林晚秋心里却没放松——她知道张建军的本性,现在的好只是因为她能赚钱,一旦有变故,他还是会变回原样。
3 纺织厂的机遇
这天,林晚秋正在市场摆摊,一个穿着灰色西装、戴着金丝眼镜的男人走了过来。男人四十多岁,气质斯文,不像来买衣服的,倒像个干部。他拿起一条林晚秋刚做的格子连衣裙,翻来覆去地看,还摸了摸缝线:“这裙子是你做的?”
“是我做的,先生要给家人买吗?” 林晚秋笑着问,手里还在缝着一个布扣。
男人摇摇头,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递给她:“我是市纺织厂的副厂长,姓周。我们厂最近想开发新的服装款式,但是设计师都没什么新思路,做出来的衣服还是老样子,卖不动。我看你的衣服样式很特别,想请你去厂里当设计顾问,月薪两百,怎么样?”
林晚秋愣住了,手里的针都掉在了地上。市纺织厂是国营大厂,多少人挤破头想进去,月薪两百更是顶得上普通工人半年的工资,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但她转念一想,去厂里当顾问,虽然稳定,却会被束缚住——厂里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设计要经过层层审批,她有更多的想法,想自己做品牌,而不是替别人打工。
“周厂长,谢谢您的好意。” 林晚秋捡起针,礼貌地拒绝,“我想自己做,要是以后有机会,咱们可以合作,我提供款式和设计,你们厂负责生产,利润分成,您看怎么样?”
周厂长愣了,推了推眼镜,上下打量着林晚秋——眼前这个女人穿着洗得发白的衬衫,头发用布条扎着,却有着超出常人的胆识和眼光。他沉默了几秒,点了点头:“好,我给你留个地址,你明天来厂里找我,咱们详细谈谈。”
第二天,林晚秋把小宝托付给王大妈照看,带着自己画的设计图去了纺织厂。纺织厂很大,机器轰鸣,工人们穿着统一的蓝色工装。周厂长把她领进办公室,林晚秋打开布包,拿出一叠画纸——上面画了十几款衣服,有女士的连衣裙、衬衫、半身裙,男士的夹克、西裤、休闲衫,还有儿童的套装,每一款都标注了尺寸、面料和工艺要求,甚至连纽扣的样式都画得清清楚楚。
周厂长看着设计图,眼睛越睁越大,手指在“喇叭裤”的图纸上点了点:“这些款式太新颖了!尤其是这个‘喇叭裤’,裤脚这么宽,年轻人肯定喜欢!还有这个连衣裙,领口加了荷叶边,比我们厂现在做的好看多了!”
两人很快达成协议:纺织厂按照林晚秋的设计生产服装,贴上“晚秋”的商标——这是林晚秋早就想好的名字,既用了自己的名字,又带着秋天的温柔;由纺织厂的门市部和林晚秋的摊位同时销售,利润林晚秋拿三成,纺织厂拿七成,原材料由纺织厂负责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