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你疯了?买布做这玩意儿干嘛?能当饭吃?” 张建军晚上回来,看到裙子就炸了,把布包往地上一摔,“家里快没米了,你还有心思瞎折腾!”

林晚秋没理他,把裙子叠好放进布袋:“明天我去市场卖,肯定能赚钱。”

“赚钱?你要是能卖出钱,我跟你姓!” 张建军嗤笑着,又去翻床底的酒瓶子,林晚秋只当没听见,连夜又赶做了两条不同花色的小裙子,一条蓝底白花绣小雏菊,一条黄底小太阳绣云朵,都精致得像工艺品。

2 缝纫机上的逆袭

隔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林晚秋就抱着小宝,提着布袋去了自由市场。她没敢占摊位——当时摊位要交五毛钱管理费,她舍不得,就在一个卖袜子的王大妈旁边摆了块洗得发白的粗布,把三条小裙子摆上去。一开始没人注意,路过的人都看惯了灰扑扑的衣服,直到一个穿着干部服、拎着黑色公文包的女人领着女儿过来,小女孩扎着羊角辫,一眼就看到了粉草莓裙子,拽着妈妈的衣角不肯走:“妈妈,我要那个!粉粉的!”

女人拿起裙子,摸了摸布料,又看了看绣花:“这裙子挺别致啊,多少钱?”

“八块。” 林晚秋报出价格,手心都出汗了——当时市场上的童装一般卖三块到五块,她这定价翻了一倍,就怕对方嫌贵。

女人愣了一下,皱着眉说:“太贵了,别家才卖四块。” 说着就要拉女儿走,小女孩却急得快哭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林晚秋赶紧上前一步,语气诚恳:“大姐,您看这布料是纯棉的,孩子穿了不闷汗,夏天不生痱子;这绣花都是我一针一线绣的,不是机器印的,洗多少次都不掉色;还有这花边,是真丝的,摸着多软和。您要是买别家的,穿出去说不定就跟邻居家孩子撞款了,但这裙子,全城就这一条。” 她又把裙子往小女孩身上比了比,“您看,多合身,跟定制的一样,孩子穿去幼儿园,老师都得夸。”

女人看着女儿期待的眼神,又摸了摸裙子的做工,最终咬咬牙付了钱:“行,买了!别让孩子哭了。” 小女孩抱着裙子,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

这一下开张,周围的人都围了过来,问林晚秋还有没有别的样式。蓝底白花和黄底小太阳的裙子也很快被买走,一个卖水果的大婶还拉着林晚秋的手,预定了两条成人穿的连衣裙,说要给嫁女儿穿,愿意出十五块一条。

太阳升到头顶时,林晚秋的布袋空了,手里攥着二十四块钱,手都在抖。这是她重生后赚的第一笔钱,比张建军一个月的工资还多!她先去粮店买了十斤大米,又买了二斤五花肉和十个鸡蛋,还给小宝买了个新的拨浪鼓——前世小宝直到三岁,都只有一个缝缝补补的破布娃娃,连个像样的玩具都没有。

张建军晚上回来,看到桌上的红烧肉和白米饭,眼睛都直了,伸手就要抓肉吃。林晚秋把碗往旁边挪了挪,把剩下的十九块五毛钱放在桌上:“今天卖裙子赚的,以后我就做衣服卖。” 张建军没说话,埋头吃了两大碗饭,连肉汤都泡饭吃了,眼神里少了些戾气,多了点复杂的情绪。

从那以后,林晚秋每天都去市场摆摊。她的衣服样式新颖,做工精细,很快就有了回头客。一开始是童装,后来有人预定成人裙,她又琢磨着做男士的衬衫——不是当时常见的中山装,而是照着后世的休闲衬衫样式,领口加了小刺绣,袖口做了可调节的扣袢,还在胸前缝了个小巧的口袋,一下子就吸引了年轻的工人和干部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