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禄根在花盆里悄悄移动位置的那个深夜,我意识到它或许能听懂所有对话。
厨房飘来的土腥味越来越浓,邻居家的狗连续失踪。
当我第三次忘记用敬称称呼它时,母亲突然端起那盆禄根微笑着说:“孩子,该给你爸爸做姜茶了。”
---
第一章
我把那块姜埋进花盆里,纯粹是因为无聊。
楼下的超市搞促销,买一送一,结果送来的那块已经冒出了小小的、尖尖的芽点,黄绿黄绿的。
扔掉有点可惜,吃又懒得处理,正好阳台上有个空置的陶土花盆,里面还残存着半干不湿的泥土,是上一盆没能熬过冬天的绿萝留下的。
我随手就把那块冒芽的姜按了进去,胡乱盖上一层土,浇了点水,算是给它找了个归宿。
做完这一切,我甚至没擦干净手指上沾染的、带着辛辣气的泥土,就坐回电脑前,继续我那漫无目的的网上冲浪。
屏幕的光映在我脸上,四周安静得只剩下主机运行的微弱嗡鸣。
我点开一个冷门的植物论坛,里面大多是在讨论一些稀奇古怪的种植经验,或是分享自家阳台奇形怪状的瓜果照片。
一个标题不起眼的帖子被顶了上来——“千万,千万,别再把‘禄根’当普通姜种了!”
禄根?这名字透着一股子陈腐的吉利味儿,像是老皇历或者风水书上才会出现的字眼。我点了进去。
发帖人的ID是一串乱码,注册时间很近,发帖也只有这孤零零的一篇。
上面写道,如果把生姜放进土里,看着它发芽,那它就不再是姜了,它成了“禄根”。
帖子严重警告,一旦它发芽,就绝对不能当着它的面再叫它“姜”,必须恭敬地称之为“禄根”,否则会引来难以预料的麻烦。
描述很模糊,只说最初可能只是感觉被注视,东西轻微移动,后来,情况会逐渐失控。
回帖的人大多是在调侃,说楼主编故事吓唬人,或是问这“禄根”是不是吃了能发财。楼主没有再回复,像是沉入了网络的海底。
我嗤笑一声,关掉了网页。
典型的网络怪谈,故弄玄虚。
回头瞥了一眼阳台,那个灰褐色的陶土花盆静静地待在角落,埋在里面的东西毫无动静。
城市的光污染让夜晚的天空呈现一种浑浊的橙红色,隔着玻璃,阳台的一切都像是蒙在一层不真实的薄纱里。
我打了个哈欠,准备洗漱睡觉,手指无意识地在鼻尖蹭了蹭,那点辛辣的姜味和土腥气,似乎还顽固地附着在皮肤上。
接下来的几天,生活照旧。
上班,下班,对着电脑发呆,点油腻的外卖。那块被我种下的姜,或者说,“禄根”,几乎被我忘在了脑后。
偶尔去阳台收衣服,目光扫过那个花盆,会看到泥土依旧,没有任何绿意冒头。大概死了吧,我想,毕竟我这种连仙人掌都能养死的人,对它也没抱什么希望。
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总觉得阳台上的土腥气比以前重了些,不是雨后那种清新的泥土味,而是更沉、更厚,带着点陈旧腐朽的气息。
我归咎于天气返潮,没有多想。
直到周二晚上。
我半夜被渴醒,迷迷糊糊摸黑去厨房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