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重逢在午后的阳光里
我蹲在 「拾光书屋」 的角落修复旧书时,竹镊子刚挑走《小王子》扉页的霉斑,指尖就触到一片硬挺的银杏叶 —— 是去年秋天夹进去的书签,边缘泛着浅黄,叶脉里还卡着点旧书的纸渣。这是本 1998 年的初版书,上周从老顾客手里收来的,封皮都快散了,我补了三天浆糊才勉强捋平褶皱。
起身揉腰的瞬间,玻璃门被推开,风铃叮当地响,初秋的风卷着巷口桂花的甜香进来。
「请问有《城市意象》吗?」
男声温和得像刚晒过太阳的棉麻衬衫,我握着镊子的手猛地顿住。抬头时,阳光正好落在他脸上,高挺的鼻梁投下一小片阴影,下颌线比大学时更清晰,只是多了副细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睛还像当年那样,看东西时会轻轻眯一下。
是沈亦舟。
我喉结动了动,还没应声,他身边的女生先凑过来,手指戳了戳书架上的旧书:「哥,你找这本书找好久了吧?这家店看着这么旧,书不会是发霉的吧?」 女生穿杏色连衣裙,挽着沈亦舟的胳膊,晃了晃他手里的速写本,「你上次画的书店,就是这家吗?」
沈亦舟轻轻拨开她的手,目光扫过我手边的浆糊罐和竹镊子,最后落在我脸上,惊讶像滴在宣纸上的墨,慢慢晕开:「林晚?你在修书?」
我攥着银杏书签的指尖泛了白,书页被镊子戳出个小印子:「…… 是我。《城市意象》在二楼社科区,第三排左数第五本,我刚补过书脊,你拿的时候轻一点。」
他点点头,说了声 「谢谢」,转身往楼梯走。女生跟在后面,路过我时多看了两眼,小声问:「哥,你怎么知道她会修书啊?」
楼梯转角挡住了回答,我却突然想起大四那年的雨天。那时书店还叫 「旧时光」,我抱着刚收来的旧书往楼上搬,脚下一滑,整个人往前倾 —— 是沈亦舟伸手扶住了我,怀里的《建筑概论》掉在地上,扉页上他的名字被雨水打湿,晕开的墨痕里,还能看到他画的小书架草图。
「小心点,这本书的书脊快断了。」 他帮我捡书时,指尖蹭到我的手背,温热的触感像电流,我慌忙抽回手,连句 「谢谢」 都没说就跑上了楼。后来我总在午后看到他,坐在靠窗的老藤椅上,面前摊着画纸,HB 铅笔在纸上沙沙地画,画累了就翻我放在旁边的旧书,手指会轻轻摸过我补过的书脊。
我知道他是建筑系的,知道他画图时喜欢咬笔尾,知道他总在四点半准时离开 —— 因为那是我换班的时间,每次我收拾收银台,都能看到他把没画完的书店草图折好,放进帆布包。
「林晚姐,你补的这本《边城》好了吗?张奶奶说今天要拿。」 兼职的大学生小雨抱着一摞书过来,打断了我的回忆。我回过神,把银杏书签重新夹回 1998 年的《小王子》里,指尖还残留着浆糊的黏性:「快了,你先把那摞书放促销架,记得贴『旧书换故事』的标签 —— 有人用故事换书,就记在那边的本子上。」
小雨应着走了,玻璃门又响了一次。我以为是沈亦舟下来了,抬头却空无一人,只有风铃还在晃。直到傍晚关店,我锁门时发现门把手上挂着个牛皮纸信封,里面是张便签,字迹清隽:「《城市意象》我拿走了,钱放收银台抽屉,多的二十买浆糊 —— 看你罐子里快空了。沈亦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