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节目组让我滚出直播间时,我正用第三封投诉信把赞助商送进质监局。

弹幕骂我是职场刺头,他们不知道,我写的每个字都在燃烧寿命。

但当我收到张腾的解约协议时,突然笑了——他竟在条款里藏了阴阳合同。

我深吸一口气,打开文档。

文档标题闪烁——“关于张腾涉嫌职务侵占及伪造证据的举报材料”。

我按下发送键,感受到心脏被无形的手攥紧。

这一年寿命,我要买他牢底坐穿。

1

我,林舟,二十六岁,前知名大厂产品经理,现负债待业青年,正坐在一档名为《星途职场》的爆款综艺录制现场,扮演一个即将被全网唾弃的“职场废柴”。

事情是怎么发展到这一步的?呵,说来话长,但长话短说就是:我因为不肯在上家公司那份漂亮的上市数据报告上签名,并坚持实名举报了三次,成功让自己从“潜力股”变成了“社会不稳定因素”,顺带收获了一份措辞“温馨”、充满“祝福”的辞退通知函,以及若干需要按月偿还的网贷账单。

所以,当《星途职场》的邀约(主要是那笔可观的通告费)摆在我面前时,我天真地以为这是触底反弹。现在我才明白,这是让我在底板上凿穿一个更深的洞,方便节目组把我直接埋了。

录制第一天,我就感觉不对劲。分配任务时,总导演张腾,一个发际线比他的职业操守后退得还快的中年男人,特意拍了拍我的肩,语重心长:“林舟啊,你很有个性,保持住,我们节目需要不同的声音。”

我当时就该警觉,什么叫“不同的声音”?翻译成普通话就是“搅屎棍”的人设。

果然,首个团队任务——为一款新推出的“健康”饮品制定营销方案。我拿到产品资料翻了不到三页,眉头就拧成了中国结。成分表里赫然列着几种争议性添加剂,宣传册上却打着“纯天然、零负担”的旗号。团队讨论时,我指着资料说:“这个宣传是不是有点问题?据我所知,这几种成分过量摄入有健康风险,我们的方案如果基于虚假宣传,是不是不太妥当?”

我的原话,有理有据,甚至带了点产品经理的职业病。

但播出时,画面变成了:我黑着脸,打断正在激情演讲的队长(一个被节目组力捧的“精英”海归),用极其不耐烦的语气说:“行了别吹了,这玩意儿根本不行,方案重做。”

配上的字幕是:“林舟:固执己见,否定团队努力。”

而那位“精英”队长一脸无奈和包容的表情,被做了个慢放特写。

录制间隙,张腾溜达过来,嘴角挂着那种洞悉一切、掌控全局的虚伪笑容,压低声音对我说:“小林,职场不需要百分之百的真相,观众需要的是戏剧冲突,是流量。你那个较真的劲儿,收一收,对你不好。”

我看着他,没说话。心里弹幕已经刷屏了:我需要的是真实,你需要的是药,治治你那失衡的良心和后退的发际线。

团队任务评分,尽管我的“直言”被剪辑成了“挑刺”,但我们组的方案因为切入点确实新颖,获得了现场评委(其实是节目组请的托儿)不错的评价。我以为至少能混个中游。

结果宣布名次,我们组垫底。理由:“缺乏团队协作精神,个别成员(镜头非常‘恰好’地给到我)破坏团队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