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我手里拿着个小本本,假装在记录什么。

实际上,我脑子里一片空白。

同事们看到我,都跟见了鬼一样,立刻收起手机,摆出一副努力工作的样子。

“林总监好!”

“总监辛苦了!”

我所到之处,一片祥和,工作效率“肉眼可见”地提高了百分之两百。

我发现,我这个“效率总监”,最大的作用,可能就是……人肉监控。

我把这个“伟大”的发现,告诉了周蒙蒙。

她在电话那头,笑得差点断气。

“哈哈哈哈……柚子,你行啊!你这是不动则已,一动,就直接动摇了公司的摸鱼根基啊!”

“滚!”我没好气地说,“快帮我想想办法,那个打印机报告,到底该怎么写!”

“这还不简单?”周蒙蒙给我出主意,“你就写,建议公司采购一批最新的打印机,速度快,还不卡纸。这样不就没排队了吗?”

“你以为我没想过?”我叹了口气,“我查过了,公司现在的打印机,已经是市面上最高端的型号了。季临那个扒皮,不可能同意再花钱的。”

“那就……规定每个人每天的打印数量?”

“那业务部门的人,不得把我生吞活剥了?”

“唉,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周蒙蒙也没辙了,“要不,你就延续你之前的风格,写一篇《办公室高效打印与摸鱼两不误指南》?”

她的话,像一道闪电,劈中了我的天灵盖。

对啊!

我为什么要按照常规的思路去想?

季临看上我的,不就是我那“不拘一格”的脑回路吗?

我茅塞顿开。

我不再去管打印机本身,而是开始观察,在打印机前排队的人。

他们为什么会凑在一起?

他们都在什么时间段,最喜欢去打印?

他们排队的时候,都在干嘛?

我发挥了我研究厕所时的精神,开始做起了“用户调研”。

我发现,打印的高峰期,主要集中在上午十一点和下午四点。

这两个时间点,都是人最容易犯困,最想起来活动筋骨的时候。

去打印,就成了一个绝佳的,带薪摸鱼的借口。

而且,打印机旁边,通常会有一个饮水机。

大家排着队,接杯水,聊聊天,吐槽一下老板和客户,一个小型的“茶水间社交”,就形成了。

这才是排队的本质!

问题,根本不在打印机,在人!

找到问题所在,解决方案,就简单了。

三天后,我拿着我的报告,敲开了季临办公室的门。

他正在看文件,头也没抬。

“放那吧。”

我把报告,放在他桌上。

“季总,我觉得,您还是现在看一下比较好。”

他似乎有些意外,抬起头,看了我一眼,还是拿起了那份报告。

我的报告标题,很简单。

《关于取消打印机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季临的眉毛,挑了一下。

他翻开第一页。

我写道:“打印机,是当代办公室社交的‘非必要中心’,是摸鱼文化的‘重要滋生土壤’。其存在的本身,就是对‘效率’二字,最大的讽刺。”

“据我观察,90%的排队时间,并非用于等待,而是用于社交。其核心诉求,并非‘打印’,而是‘逃离工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