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就在他准备起身离开时,一个熟悉的身影撑着伞走进咖啡馆,灰色羊毛衫外罩着深色风衣,鼻梁上架着的金丝眼镜反射着暖黄的灯光 —— 是他本科时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课教授,陈敬山。这位以严谨治学和嫉恶如仇闻名的学者,曾在他大三那年指导他拿下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金奖,也是少数真正欣赏他编程天赋的师长。林辰下意识地低下头,想把脸埋进衣领,却听见对方带着疑惑的声音:"林辰?真的是你?"

陈敬山在他对面坐下时,林辰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松木香,那是实验室常用的电路板清洗剂味道。教授没有寒暄,直接将一份打印好的文件推到他面前 —— 正是那篇被篡改的论文。"我让教务处的老周调了原始提交记录," 陈敬山的手指点在论文页眉处,"这里的时间戳显示,你提交终稿后三小时,有个来自校外 IP 的管理员权限登录,修改了核心数据模块。" 林辰猛地抬头,看见教授镜片后锐利的眼神里没有质疑,只有了然的愤怒。

"你大三那年帮学校修补教务系统漏洞时,为了不影响正常教学,连续三天睡在实验室服务器机房。"陈敬山的声音低沉却带着力量,"一个能为陌生同学的选课数据通宵备份的人,会用学术造假毁掉自己?我教了三十年书,还没看走眼过。"这句话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林辰积压已久的情绪闸门,他攥紧的拳头终于松开,指节因用力过度而泛白,眼泪毫无预兆地砸在键盘上。

当林辰哽咽着说完被导师张启明与竞争对手李哲联手构陷的全过程 —— 包括被窃取的算法模型、被删除的实验日志、被伪造的通讯记录 —— 陈敬山沉默了很久,最终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张银行卡和一串钥匙。"这是我个人的科研经费备用金,五万块,够你撑到下个月。" 他把卡推过去,又将钥匙放在卡上,"计算机学院地下实验室 302 室,里面有台搭载了 ECC 内存的工作站,还有我申请的国家级网络安全攻防实验平台权限。" 林辰愣住时,教授补充道:"我已经跟学院报备,你以我的科研助理身份使用实验室,没人会拦你。"

信任的重建往往始于细节。当林辰跟着陈敬山走进 302 室时,发现工作站屏幕上正显示着他被删除的实验日志恢复进度条 —— 陈敬山显然在来咖啡馆前就已经开始行动。"Linux 系统下,即使手动删除文件,ext4 文件系统的 inode 节点信息仍会残留 72 小时," 教授一边操作键盘一边解释,"我用 debugfs 工具读取了你的旧硬盘超级块,找到了被标记为 ' 已删除 ' 的日志文件元数据。" 他调出一个十六进制编辑器窗口,光标停在一段乱码中,"这是你特有的数据加密签名,前四位是你的生日,后六位是你母亲的身份证后六位 —— 当年你参加竞赛时,我就说过这个习惯既浪漫又危险。"

技术讨论逐渐驱散了林辰心中的阴霾。陈敬山在白板上画出李哲发表在《计算机学报》上那篇 "原创论文" 的架构图,红笔圈出核心算法模块:"这个基于深度学习的流量异常检测模型,和你大三时竞赛作品的改进版高度重合。但李哲的论文缺少关键的反向传播梯度下降优化过程,说明他只拿到了你的成品代码,没理解底层逻辑。" 他转身指向实验室角落的服务器机柜,"攻防平台里有模拟银行、电商的真实网络环境,你可以在那里复现实验,用更完整的数据链证明原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