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实验室里,服务器的嗡鸣声成了唯一的背景音。林辰盯着屏幕上重新生成的实验数据曲线图,那些曾被篡改得面目全非的折线,此刻正以完美的规律起伏。当系统弹出"显著性检验P<0.01"的结果时,他突然想起三年前陈敬山在竞赛颁奖台上说的话:"真正的程序员,要让代码像数学公式一样优美,像钢铁一样可靠。"他伸手触摸冰凉的显示器边框,第一次在三个月来感受到指尖的温度——那是重新握住命运的热度。
离开实验室时,天边已泛起鱼肚白。陈敬山递给他一个保温桶,里面是热气腾腾的小米粥:"我爱人早上五点起来熬的,她说当年你总吃泡面,把胃搞坏了。" 林辰接过桶的瞬间,发现教授的袖口沾着些许白色粉末 —— 那是他昨晚帮自己焊接新硬盘接口时留下的焊锡渣。走到实验室门口,陈敬山突然说:"对了,张启明最近在申报省级重点项目,他提交的材料里,有个区块链溯源系统原型,你大二时是不是在我的课上演示过类似的 demo?"
林辰脚步一顿,回头看见教授镜片后的目光闪烁着洞悉一切的智慧。阳光穿透走廊尽头的窗户,在地面投下长长的光带,仿佛一条通往未来的路。他握紧保温桶的手微微用力,桶壁的温度顺着掌心蔓延至心脏 —— 那里的灰烬之下,已有火星重新燃起。这场复仇不会一蹴而就,但此刻,他不再是孤身一人对抗深渊。实验室的钥匙在口袋里沉甸甸的,不仅是金属的重量,更是信任的分量,以及即将出鞘的,技术之刃的锋芒。
布局
技术布局:数字战场的精密构建
在复仇计划的第二阶段,化名 “幽灵” 的复仇者将现代科技转化为最锋利的武器,通过系统化的技术布局构建起针对赵天磊及其星途科技的数字包围圈。这一过程并非简单的黑客攻击,而是融合了网络渗透、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分析的复合型 “智斗” 工程,每一步操作都指向对目标系统的精准解构。
端口扫描与漏洞挖掘构成了技术布局的起点。“幽灵” 以 Python 为基础开发定制化端口扫描程序,集成 Scapy 库与 Nmap 核心模块,通过三次握手验证与 SYN 半开扫描相结合的方式,对星途科技外部服务器集群进行持续 72 小时的全端口探测。扫描结果显示,目标系统存在明显的防御短板:位于 192.168.1.0/24 网段的 FTP 服务器仍在运行未经补丁的 vsftpd 2.3.4 版本,该版本存在著名的 “后门命令执行漏洞”(CVE-2011-2523)。这一发现被标记为 “突破口 A”,成为后续内网渗透的关键跳板。
技术验证过程:为确认漏洞可用性,“幽灵”构建模拟环境复现星途科技服务器配置,通过发送包含“:)”字符串的用户名触发后门,成功执行id命令返回root权限。漏洞验证日志显示:[+] Target 103.XX.XX.XX:21 Vulnerable! Backdoor activated at port 6200。
社会工程学数据库(社工库)的深度应用则为攻击提供了 “人性化” 突破口。通过暗网市场 “Black Hand” 以 0.5 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