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东征西讨这活儿,比搞跨部门合作难十倍
搞定内部那帮“元老派”只是第一步,商朝这公司要想活下去,还得搞定外部市场。东边的东夷、西边的周国、南边的九苗,就像围着你公司的三个竞争对手,天天想着分你的市场份额。我琢磨着:先捏软柿子,再啃硬骨头,东夷离得近,又总来骚扰,先拿他们开刀。
出征前,我开了个“军事动员大会”。底下的将军们个个摩拳擦掌,就恶来最实在:“大王,打东夷可以,打赢了给啥奖励?”我笑着说:“抢来的粮食,你们分三成;抓来的奴隶,立大功的能赎身。”这话一出,士兵们嗷嗷叫——职场上,画饼没用,得给真金白银。比干以前打仗,就知道喊“为了大商”,士兵们饿得直打晃,谁跟你拼命?
东夷人确实能打,跟泥鳅似的,打不过就跑,跑到海边的岛上,等你撤军了又回来。第一次东征,我们赢了,但没彻底打服,就像你们跟竞争对手抢项目,表面上赢了,对方偷偷留了个尾巴,早晚还得闹事。回来后我总结经验:得建“海外分公司”,在东夷的地盘上筑城,派士兵驻守,让他们想闹也闹不起来。
筑城得用钱用粮,我就让费仲去跟贵族们“融资”。费仲这小子有办法,他不说“要钱”,说“大王要在东夷开疆拓土,以后税收分你们一成”,贵族们一听有好处,乖乖把钱拿出来了。比干在旁边阴阳怪气:“这是涸泽而渔。”我没理他——公司要扩张,哪能不花钱?等东夷的税收上来,这点投入算啥?
第二次东征,我带了五万人,恶来当先锋,直接打到东夷的老巢。东夷首领见打不过,派人来求和,说愿意年年进贡。我跟他说:“进贡可以,但得派王子来朝歌当‘人质’——就像你们合作,总得交个保证金吧?”他不乐意,我就让恶来把他的都城围了三天,断了水,他立马乖乖把儿子送来了。职场谈判,光靠嘴说没用,得让对方知道你的拳头硬。
打东夷打了五年,总算把他们彻底摁住了。东边的盐、铜、贝壳(那会儿的货币)源源不断运回朝歌,商朝的国库一下子鼓起来了。我在鹿台摆庆功宴,妲己跳了支《东夷臣服舞》,底下的诸侯看得眼都直了——这就是实力,你弱的时候,没人正眼看你;你强了,他们自然来捧你。
可西边的周国不老实了。周国的姬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表面上对我毕恭毕敬,年年进贡,暗地里却在拉拢诸侯。有回我在孟津会盟,姬昌带了八百辆战车来,说是“保卫大王”,我心里门儿清:这是在秀肌肉呢。我笑着说:“姬侯真是忠心,赏你十坛酒。”转头就让恶来带两万人驻在渭水边——防人之心不可无,尤其是对你笑脸相迎的竞争对手。
比干又跳出来说:“大王,姬昌是圣人,不能得罪。”我差点笑出声:“圣人?他把附近的崇国灭了,抢了人家的地盘,这叫圣人?”就像你们公司的竞争对手,一边喊“行业共赢”,一边偷偷吞并小公司,你还把他当“良善之辈”,那不是傻吗?
我把姬昌召到朝歌,名义上是“议事”,实际上是软禁。这招叫“釜底抽薪”,他不在周国,周国就折腾不起来。姬昌倒是能忍,天天在牢房里弹琴,装作与世无争的样子。我派人去查,发现他偷偷给外面递消息,让儿子姬发“多行善事,拉拢人心”——这小子,玩的是“道德绑架”那套,比直接打过来还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