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章 会流泪的《未寄信》

林晚找到 “拾光旧书店” 时,深冬的寒雾正把钟楼街裹得死寂。书店藏在巷尾的拐角,青砖墙爬满干枯的爬山虎,木质门板上刻着 “拾光” 二字,墨色剥落,像被泪水泡过。门楣挂着盏昏黄的煤油灯,灯芯跳动的光晕里,隐约能看到玻璃橱窗后摆满了旧书,书脊大多开裂,像一张张咧开的嘴。

她是来寻妹妹林星的。林星是中文系大三学生,两周前失踪,最后一条微信是在这家书店发的:“姐姐,别碰书架最里层的书,它们在‘吃’遗憾”,附带一张照片 —— 林星手里攥着本蓝色封面的旧书,书脊开裂,封面上写着《未寄信》,书页边缘渗出淡灰色的液体,像没干透的眼泪,背景里的书店老板正低头整理书架,侧脸的轮廓在灯光下显得格外阴沉。

书店的门虚掩着,推开门时发出 “吱呀” 的闷响,混合着旧书的霉味、纸张的脆味,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咸腥味,像眼泪蒸发后的味道。店内的书架高达天花板,摆满了密密麻麻的旧书,按朝代和题材分类,最里层的书架前拉着根红绳,上面挂着块木牌,写着 “非会员禁止触碰”,木牌的边角被磨得发亮,像是被人反复摩挲过。

“姑娘,找书还是找人?”

身后传来低沉的声音,林晚猛地回头,看到一个穿黑色中山装的男人,四十岁左右,头发梳得整齐,左手无名指戴着枚银戒指,上面刻着个细小的 “书” 字。他的眼睛很深,像浸在墨里,手里拿着本线装书,正用软布擦拭封面。

“我找林星。” 林晚把手机里的照片递过去,“她两周前在这里借了本《未寄信》,之后就失踪了。”

男人的目光落在照片上的《未寄信》上,手指顿了顿,声音沉了些:“林星同学啊,记得。她借的是本民国孤本,作者叫沈清辞,据说生前写了很多未寄出的信,死后被整理成书。她借走后没按时归还,我还以为她弄丢了。”

“她不会弄丢的。” 林晚的声音发紧,“她从小就爱惜书,借的书从来都会按时还。你知道她去哪了吗?”

男人放下手里的软布,指了指最里层的书架:“她借走《未寄信》的前一天,一直在翻那排书,还问我‘书里的遗憾会不会变成真的’。我劝她别碰,那些书都是‘遗憾载体’,作者的遗憾没化解,就会藏在书里,遇到有相似遗憾的读者,就会‘寄生’。”

林晚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最里层的书架上,果然有个空位,大小和照片里的《未寄信》刚好吻合。她走过去,发现红绳的末端系着个小小的铜铃,铃身刻着密密麻麻的小字,像是某种咒语。书架的木板上,沾着点淡灰色的液体,和照片里书页渗出的液体一模一样,指尖摸上去,冰凉刺骨,像是刚流下的眼泪。

“这液体是什么?” 林晚回头问。

“是书的‘眼泪’。” 男人的声音飘过来,“作者的遗憾太重,书就会流泪,遇到能共鸣的读者,眼泪就会变成‘寄生媒介’,把读者的遗憾吸进书里,再具象化出来。”

林晚的心脏猛地一跳 —— 她和林星之间,确实有个未化解的遗憾。一年前,林星想报考中文系的研究生,林晚觉得就业难,强烈反对,姐妹俩大吵一架,林星哭着说 “你从来不懂我”,之后就再也没提过考研的事。这是林星心里最深的遗憾,也是林晚最自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