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她的强势和决断,让几位原本还想劝说的元老把话咽了回去。他们看着这个几乎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女孩,此刻却感觉无比陌生。她身上那份属于林庆业的铁腕似乎苏醒了,甚至……更加冰冷,更加不近人情。

追悼会那天,场面宏大肃穆。黑白遗像上的林庆业目光坚毅,注视着下方黑压压的人群。林婉莉一身黑衣,站在家属答礼区的最前方,对所有前来吊唁的政商名流、普通市民深深鞠躬。她始终没有落泪,只是紧抿着唇,偶尔抬眼望向父亲的遗像时,目光复杂难辨。

她的表现,通过媒体镜头传遍了全国。有人赞她“临危不乱,女承父业,气度不凡”,也有人私下议论“心肠太硬,父亲走了竟一滴眼泪都没有”。

当晚,林婉莉屏退了所有人,独自回到了父亲生前居住的、那栋远离市区的老宅。

推开沉重的实木大门,一股混合着旧书、茶叶和淡淡药味的熟悉气息扑面而来,其中还夹杂着一丝久无人住的尘埃味。这里的一切都保持着父亲生前的样子,时间仿佛在这里凝固了。

她没有开大灯,只借着窗外透进来的微弱月光和自己手机的电筒光,缓缓走过客厅,最终停在了书房门口。

父亲的书房,是这栋宅子的心脏,也是禁地。除了她和定时前来打扫的保姆,极少有人被允许进入。

她推开门,按下墙上的开关。柔和的灯光亮起,照亮了满墙顶天立地的书柜,里面塞满了经营管理、历史传记和政策文件。宽大的红木书桌上,笔墨纸砚摆放得一丝不苟,旁边是那尊标志性的、憨态可掬的“清泉宝宝”卡通模型——集团起家的明星产品。

空气里,似乎还残留着父亲伏案工作时,那熟悉的雪茄与墨汁混合的气味。

林婉莉走到书桌后,在那张父亲坐了无数个日夜的皮质转椅上坐下。椅背似乎还带着一点他身体的弧度。她闭上眼,深吸一口气,试图从中汲取一丝力量和慰藉。

但脑海中浮现的,却是追悼会上那些元老们欲言又止的眼神,是会议室里她对“晨曦计划”的强硬表态,是网络上那些关于她“冷血”的窃窃私语。

她猛地睁开眼,甩开这些杂念。现在不是软弱的时候。

她开始整理书桌。抽屉里大多是些日常办公用品、印章、名片夹。她拉开最底层那个通常放着陈旧文件的抽屉,里面果然是一些泛黄的合同草案和早期的发展规划图。

她仔细地翻阅着,这些都是父亲创业维艰的见证,也是清泉集团的发展史。然而,当她想将一叠略显松散的文件重新归整时,一个不起眼的、颜色比其他文件更深的牛皮纸文件袋,从这叠文件的底部滑了出来,掉在地毯上,没有发出什么声音。

林婉莉弯腰捡起。文件袋很薄,袋口没有封死,只是虚掩着。她下意识地捏了捏,里面似乎没有厚实的文件,只有某种硬质的、卡片状的东西。

一种莫名的预感,让她心跳漏了一拍。

她缓缓打开文件袋,将里面的东西倒在书桌上。

不是文件。

只有一张颜色已然泛黄,边角甚至有些微微卷曲的旧照片。

照片上,是年轻了至少三十岁的父亲林庆业!穿着那个年代标志性的白衬衫,洗得有些发白,但熨烫得十分平整。他站在一片垂柳依依的湖边,笑容是林婉莉从未见过的灿烂和……轻松。那笑容里没有丝毫商海沉浮的疲惫与算计,只有属于年轻人的蓬勃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