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进度与执念的错位
第一节
深夜十一点,写字楼的灯像被按了递减键,一层层暗下去。林野盯着电脑屏幕右下角的时间,指尖在机械键盘上敲出连贯的嗒嗒声,代码窗口里的字符像受惊的鱼群,顺着光标游向屏幕深处。
“搞定。”他松了口气,揉了揉发酸的后颈,转椅吱呀一声滑向旁边的备用显示器——那里停留在《人生图鉴》的登录界面,暗金色的字体在深蓝色背景上浮动,像沉在水底的星子。
作为公司里最年轻的核心程序员,林野的生活被精确切割成两半:白天属于一行行需要零容错率的代码,夜晚则交给这个名为“人生图鉴”的养成游戏。同事笑他二十六大男人还沉迷虚拟世界,他只笑笑——他们不懂,在这里,进度条永远清晰可控,技能点的分配能精准指向最优解,不像现实,总有些脱轨的遗憾,连修改的机会都没有。
输入密码时,他的手指在回车键上顿了顿。屏幕切换到角色选择界面,五个格子里只有第三个亮着——阿昼。
这个角色已经陪他在“旧物仓篇”待了七个月。
《人生图鉴》的玩家都知道,每个世界的“最优通关时间”是系统根据大数据测算的标杆:“新手村”72小时,“校园篇”14天,“旧物仓篇”最多不超过一个月。可阿昼不一样,他像被旧物仓的灰尘粘住了脚,对着一堆烧焦的破铜烂铁就能耗上一整天,技能面板里的“手工修复”才勉强到Lv.3,“记忆回溯”更是停留在Lv.1的灰色状态,唯独那个隐藏的“执念”值,像生了锈的指针,死死卡在92%。
“今天还去火场?”林野对着麦克风低声问。
屏幕里的少年抬起头。阿昼的建模算不上顶尖,眉眼是模糊的暖棕色,像被水浸过的铅笔素描,唯独眼睛很亮,带着种不属于虚拟角色的执拗。他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褂子,手里捏着半块烧焦的怀表壳,点了点头:“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林野没像对其他角色那样催他“先去学修复技能”,只是操纵着视角,陪他走进那片永远弥漫着焦糊味的虚拟旧物仓。火光在屏幕边缘跳动,映得阿昼的侧脸忽明忽暗,他蹲下身,手指在灰烬里一点一点扒拉,动作认真得像在考古。
“这里,”阿昼突然停在一堆扭曲的铁丝前,“昨天没见过这个。”
林野放大画面,认出那是老式自行车的辐条。记忆像被什么东西轻轻蛰了一下,他喉结动了动,没说话。
手机在桌角震动起来,是好友周明轩发来的消息,附带一张截图——周明轩的角色“阿哲”穿着银灰色西装,站在“新都市篇”最高的写字楼顶,技能面板里的“商业谈判”“数据分析”全是亮闪闪的Lv.10,配文:“野子,你那小古董还在刨灰呢?我这都当CEO了。”
林野回了个“滚”,把手机倒扣在桌上。
他知道周明轩是好意。他们从高中就一起打游戏,周明轩永远是冲在最前面的“攻略党”,而他以前总跟在后面,却唯独在《人生图鉴》里变得反常。
“找到一块玻璃。”阿昼的声音拉回他的注意力。少年举起一小块菱形玻璃,边缘还沾着黑灰,“好像是……万花筒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