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直播结束的提示音响起。

后台,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

陆知言几步追上正要离开的苏晚晴,挡在她面前,声音压低了却难掩愠怒:“苏小姐,为了制造节目爆点,有必要如此针锋相对,全盘否定?”

苏晚晴停下脚步,抬眼看他,目光里的冷意几乎能将人冻结:“陆先生,你搞错了一件事。我针对的不是你个人,是你所代表的,那种将情感量化为模型、将人视为可攻略对象的扭曲风气。”她解锁手机,快速点开一张截图,几乎怼到陆知言眼前,“你的一个忠实学员,活学活用你教授的‘推拉术’和‘价值否定’技巧,对我的一个读者进行持续性精神骚扰,导致她产生严重的焦虑情绪,甚至需要寻求心理帮助。这就是你那些‘有效技巧’结出的果实之一。”

截图上的文字充满了自我怀疑和痛苦。陆知言瞳孔微缩,他认出那是他社群早期的一个案例,当时那人的行为确实过激,他已在内部进行处理并优化了相关教程内容。

“看来陆先生引以为傲的‘科学恋爱体系’,其漏洞和副作用,远比你自己认知的更大。”苏晚晴收回手机,语气斩钉截铁,“那么,从今天起,我会将你的每一个公开案例,放在我的专栏里,用事实和逻辑,进行一次彻底的公开‘校验’。”

她绕过他,高跟鞋敲击地面的声音在空旷的走廊里回响,每一步都像战鼓,敲在陆知言的心上。

看着那道决绝的背影消失在转角,陆知言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这不是理念不合的争论,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而对手,远比他预想的更聪明、更棘手,也……更不留情面。

2 全面战争

战争的号角,在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吹响。

陆知言麾下的一位核心学员,一位在金融圈混得风生水起的精英,严格按照“高阶价值展示”原则,在朋友圈发布了一套九宫格图片——背景是阿尔卑斯雪场,主角是他穿着顶级专业滑雪装备的飒爽英姿,配文低调而矜持。

一小时后,苏晚晴的公众号“反套路研究所”推送了最新分析长文:《解剖“精英朋友圈”:定位、装备与P图痕迹背后的心理学》。文章条分缕析,指出其照片背景光影存在细微不一致,某张照片中露出的潜水执照编号格式与官方标准不符,最后犀利总结:“依靠精心构筑的、甚至掺有水分的高价值形象去吸引异性,所能吸引来的,多半是同样精于计算的窥探者,或是沉迷于虚假光环的慕强者。这种关系的基石是虚幻的,坍塌是必然的。”

文章迅速突破十万加,评论区沦为大型打假和嘲讽现场。该精英学员遭遇前所未有的社交性死亡,羞愤之下,直接退出了陆知言的“知言恋爱社群”,并索回了剩余费用。

陆知言连夜召集团队,紧急升级课程内容,新增“反侦察与自然化展示”模块,教导学员如何更巧妙地包装自己,让一切看起来“浑然天成”。他甚至亲自下场,远程指导一位身处外地的学员,模拟了一场与目标女生在独立书店的、“基于共同文学品味”的浪漫邂逅。

仅仅三天后,苏晚晴发布了新的视频分析。她不知道从哪里拿到了书店的公共区域监控片段(已做模糊处理),逐帧分析该学员在书店内的行动轨迹、书籍选择的高度目的性、以及“偶遇”时机那过于精准的巧合,并将其行为模式与正常书店顾客的随机行为进行对比,辛辣地讽刺其为“预设了固定程序的机器人,在执行一场名为‘邂逅’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