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翻开2007年10月28日的那份《县城日报》时,呼吸几乎停止了。
第二版上有一则简短的事故报道:“昨日下午5时左右,城南芦苇荡附近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名16岁女学生经抢救无效死亡。据现场目击者称,死者疑似为躲避几名骚扰者跑上马路,被一辆路过货车撞倒。警方已介入调查,呼吁知情者提供线索。”
报道旁边配了一张现场照片——模糊的画面上,可以看到一个穿着蓝色裙子的女孩倒在血泊中,而远处,一个少年的背影正在跑离现场。
那就是他。那个逃跑的背影就是他。
沈醉感到一阵恶心。十年来,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因恐惧而逃跑,把苏醒独自留在危险中。但现在,报道明确写着“死者疑似为躲避几名骚扰者跑上马路”。也就是说,骚扰确实发生了,而他的离开,间接导致了悲剧。
他继续翻阅后续报道。11月5日有一则跟进消息:“城南交通事故中身亡的苏某父亲苏明华,因在女儿头七当日袭击疑似涉案人员赵某,致其重伤,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法官考虑到其丧女之痛,酌情从轻判决。”
沈醉的心沉了下去。苏醒的父亲为她复仇,结果锒铛入狱。一个家庭就这样彻底破碎。
他把脸埋在手掌中,深深吸气。那些梦境,那些反复出现的画面,确实不只是简单的愧疚。他的心灵一直在试图告诉他,有些真相被遗漏了。
“需要帮忙吗?”一个温柔的女声问道。
沈醉抬头,看见一位年轻的女图书管理员关切地看着他。
“我没事,谢谢。”他勉强笑了笑,“请问还有关于当年那起城南交通事故的更详细资料吗?比如警方的调查结果?”
管理员想了想:“如果是已经结案的旧案,可能要去公安局档案室申请调阅。不过需要有正当理由和身份证明。”
沈醉谢过她,收拾东西准备离开。就在他起身时,注意到阅览室角落坐着一位老人,正静静地看着他。那人约莫六十多岁,头发花白,穿着朴素的中山装,眼神却异常锐利。
沈醉没有多想,径直走出图书馆。当他坐到车里,准备发动引擎时,从后视镜里看到那位老人站在图书馆门口,依然注视着他的方向。
一种奇怪的感觉涌上心头。沈醉摇摇头,驱车离开。他需要整理今天获得的信息,更需要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做。
赵铁军,那个眼角有疤的男人。如果他真的是被人雇来骚扰苏醒的,那么幕后主使会是谁?为什么要针对一个十六岁的女孩?
这些疑问像藤蔓一样缠绕着他的思绪。十年了,他第一次感到自己离真相如此之近,却也如此不安。
——
接下来的几天,沈醉以项目需要为由,通过事务所开了介绍信,申请调阅当年的事故档案。由于事件已过去十年,且非悬案,警方同意了他的请求。
在公安局档案室里,沈醉终于看到了完整的案件卷宗。
现场照片比报纸上的更加清晰刺眼。苏醒倒在血泊中,蓝色的裙子被染成暗紫色。证人口供记录显示,有三个年轻人曾在事故前骚扰受害者,其中一人右眼角有疤痕,被指认是当地小混混赵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