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烬处有阳光
前续
奶奶走后第三年,我在旧书店的铁盒里找到半片海棠瓣,旧信背面写:“等我在阳光最足的地方。”
第一章 雨打海棠与旧书店的冷冬
苏棠是被雨打海棠的声音惊醒的。
凌晨四点,天还蒙着层灰,雨丝斜斜地砸在“棠棠书店”的木窗上,混着院里老海棠树的落瓣声,像奶奶生前织毛衣时,毛线针落在竹篮里的轻响。她翻了个身,摸到枕边奶奶织的海棠花纹围巾,线团已经松了,却还带着阳光晒过的暖味——那是奶奶走前最后织的东西,只织完了半朵海棠,针脚歪歪扭扭,像她当时虚弱的呼吸。
书店是奶奶传下来的,在老城区的青石板巷里守了四十年。木质招牌被岁月浸得发黑,“棠棠书店”四个字是奶奶用红漆写的,边角掉了漆,却还透着股执拗的暖。苏棠从大学毕业就回来帮奶奶看店,奶奶走后,她就守着这满架旧书和院里的老海棠,过了三年。
雨小了些,苏棠披上衣裳去开门。门轴“吱呀”一声,惊飞了落在海棠枝上的麻雀。她弯腰捡起脚边的海棠瓣,瓣尖沾着泥,却还带着淡淡的粉,像奶奶走那天,落在她手背上的最后一片花瓣。
“苏姑娘,早啊,有《城南旧事》吗?”巷口的张爷爷撑着伞走来,手里还拎着个保温桶,“给你带了碗热粥,你奶奶以前总爱喝我家老婆子煮的粥。”
苏棠接过粥,指尖触到保温桶的暖意,眼眶突然发涩。“张爷爷,《城南旧事》在左数第三架,您自己找,我给您温粥。”她转身进里屋,灶台上的铁锅还是奶奶留下的,擦得锃亮,煮粥时会发出“咕嘟”的轻响,像奶奶的呢喃。
张爷爷捧着书出来时,粥刚温好。“你奶奶啊,当年总说这书店要传给你,说你从小就爱趴在柜台上看旧书,像只守着宝藏的小猫。”张爷爷喝着粥,眼神落在院里的海棠树,“这树也老了,去年还开得满枝,今年就稀稀拉拉的,跟你似的,没精神。”
苏棠没说话,只是摸了摸柜台后的铁盒——那是奶奶藏贵重东西的地方,之前她一直没敢打开,总觉得打开了,就真的和奶奶告别了。
张爷爷走后,书店又恢复了安静。苏棠坐在柜台后,翻着奶奶留下的旧账本,里面记着“3月5日,卖《小王子》给巷口阿妹,收5元,她笑说要当公主”“9月12日,海棠落了,给老沈留了本《海棠谱》,他说等天晴来取”。老沈是谁?奶奶从没跟她提过。
就在这时,巷口传来脚步声,一个穿浅灰衬衫的男人站在门口,手里拿着把黑伞,伞沿还滴着水。他很高,眉眼清俊,手里捏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是奶奶和一个陌生男人,站在海棠树下,笑得灿烂。
“请问,这里是棠棠书店吗?”男人的声音温和,像雨后的阳光,“我找林阿婆,她是我爷爷的旧识。”
林阿婆是奶奶的名字。苏棠愣住了,站起身:“我奶奶……三年前走了。您爷爷是?”
“我爷爷叫沈砚山,”男人递过照片,“这是他们1985年拍的,我爷爷说,当年他在这里借过一本《海棠谱》,还没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