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巷子深处的旧书店里,陈默正蹲在地上整理刚收来的一批泛黄书籍。午后的阳光斜斜地从雕花木窗挤进来,在他沾满灰尘的手背上投下细碎的光斑。空气里弥漫着纸张发霉的味道,混着窗外老槐树的清香,像极了他这三十年的人生——平淡,且带着点挥之不去的陈旧感。

“叮铃”,门口的铜铃被风撞得轻响。陈默抬头,看见一个穿米白色连衣裙的姑娘站在门口,手里捏着本封面磨损的《雪国》。她的头发用一根木簪松松挽着,几缕碎发垂在脸颊边,被阳光照得透亮。

“请问,这本是孤本吗?”姑娘的声音很轻,像羽毛落在心尖上。

陈默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他认得她,林晚,住在街对面的画材店老板。每天傍晚关店时,她总会抱着画板从书店门口经过,帆布鞋踩在青石板上,发出“哒哒”的声响,像给这条寂静的老街敲着节拍。

“不是孤本,但这个版本挺少见的。”陈默接过书,指尖不小心碰到她的手指,两人都像被烫到似的缩回了手。他看见她耳尖泛起淡淡的红,像宣纸上晕开的胭脂。

林晚买下了那本书,临走时回头看了一眼,说:“你这里的书,好像都带着故事。”

陈默没接话。他的书店确实藏着故事,大多是别人遗弃的念想。就像书架最高层那只锁着的木盒,里面装着他高中时写的一沓情书,收信人是隔壁班那个总坐在窗边画画的女生。

从那天起,林晚成了书店的常客。有时她会挑本诗集坐在角落的藤椅上,一画就是一下午;有时会带来刚烤的蔓越莓饼干,用牛皮纸袋装着,上面画着只歪歪扭扭的小猫。陈默发现自己开始期待铜铃的响声,甚至会提前擦干净那把藤椅。

立秋那天,暴雨倾盆。林晚抱着画夹冲进书店,发梢滴着水,画纸被打湿了一角。“刚画到一半就下雨了。”她有点懊恼地展开画纸,上面是书店的木门,门旁的老槐树开得正盛,树下站着个模糊的身影,正低头整理书籍。

陈默的心猛地一跳。

“画得真好。”他声音有些发紧。

林晚笑了,眼睛弯成月牙:“等晾干了送给你。”她顿了顿,忽然指着书架最高层,“那个木盒里装着什么?”

陈默的脸瞬间涨红,支支吾吾地说:“没什么,旧东西。”

那天林晚走后,陈默爬上梯子取下木盒。锁早就锈了,轻轻一掰就开。情书的纸页已经发脆,上面的字迹却依然清晰,一笔一划都是少年人的郑重。他想起十七岁的夏天,也是这样的雨天,他把情书塞进那个画画女生的课桌,却在第二天看到它被揉成一团丢在垃圾桶里。

从那以后,他再也没写过情书。

秋分那天,林晚没有来。陈默等到铜铃蒙上薄尘,才发现街对面的画材店挂出了“转让”的牌子。邻居说,林晚要去南方的画院进修,早上已经走了。

陈默坐在藤椅上,手里捏着林晚送的那本《雪国》,忽然发现扉页里夹着张纸条。上面是她清秀的字迹:“我画了很多次书店的木门,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后来才发现,少了站在门口等我的人。”

窗外的老槐树开始落叶,一片叶子打着旋儿落在书页上。陈默猛地站起身,冲进雨里。他不知道林晚坐的火车有没有开走,只知道有些话再不说,就会像那些情书一样,在时光里发霉、腐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