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笔:一个关于欲望与界限的寓言
第一章 爷爷的遗物
那年冬天特别冷,窗外的北风呼啸着,像是无数把钝刀在割着这个世界。我站在爷爷的老屋里,看着那个已经掉漆的红木箱子,心中五味杂陈。
爷爷走了,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安静地离开了我们。
整理遗物是一项既痛苦又温暖的工作。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记忆,每一张纸片都诉说着过往。当我翻到箱子底部时,手指触到了一个用油布包得严严实实的长条物件。
我的心突然跳得快了起来。难道这就是爷爷常说的那个...
小心翼翼地解开油布,里面的东西果然如我所料——是一支断成两截的毛笔。笔杆是深紫色的竹子制成,断面整齐得像是被什么锋利的东西一下子切断的。与断笔放在一起的,还有一张泛黄的纸条。
爷爷的字迹歪歪扭扭,像被风吹乱的稻草,却又带着一种奇特的力度:“笔断之时,方知贪念之害。望后人能修复此笔,延续造化。唯切记——万不可画媳妇。”
我拿着那半截笔杆,对着昏暗的灯光仔细端详。这就是爷爷常说的那支“神笔”?小时候,每当夏夜乘凉,爷爷就会摇着那把破旧的蒲扇,讲起他年轻时那段奇遇。我们这些孙辈总是围坐在他身边,听得入神,而大人们却总是笑着摇头,只当是老人在说胡话。
“你爷爷啊,”父亲有一次拍拍我的头,语气中带着善意的调侃,“一辈子爱做梦。”
可如今,握着这冰凉光滑的笔杆,看着断面处那细微的木质纹理,我突然有种奇怪的感觉——也许,爷爷说的不全都是梦。
笔杆在手中有一种奇特的质感,既不是普通竹子的轻飘,也不是贵重木材的沉甸。它似乎有着自己的温度,随着我手掌的触碰,微微地温热起来。这难道是错觉?
我试着将两截笔杆对接,断口处完美地契合在一起,仿佛它们一直在等待着重新连接的时刻。
窗外,风还在呼啸,但我却感觉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这一刻,我决定要弄清楚这支笔的真相——为了爷爷,也为了那个一直在我心中盘旋的疑问:这世上,是否真的存在着科学无法解释的奇迹?
第二章 乞丐与神笔
爷爷的故事总是从那个寒冷的冬天开始。每当讲起这段往事,他的眼睛就会变得格外明亮,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改变他一生的夜晚。
那年他十七岁,是个在县城街头流浪的小乞丐。父母早逝,无亲无故,只能靠着乞讨和打零工勉强维生。北风如刀,他蜷缩在破庙的角落里,饥寒交迫,觉得自己可能熬不过这个夜晚。
“就在我以为自己要冻死的时候,庙门吱呀一声开了。”爷爷的眼睛在回忆中闪闪发光,“月光照进来,一个白胡子老道士走进来,他穿着单薄的道袍,却丝毫不畏严寒。”
老道士看着瑟瑟发抖的爷爷,叹了口气,从包袱里拿出一个热乎乎的饼给他。看着他吃得急,老道士又从袖子里抽出一支毛笔。
“孩子,这笔与你我有缘。”老道士的声音温和而有力,“它不能画金山银山,但能画出你活命需要的东西。记住,够用就好,莫生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