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代完毕,老道士转身离去,消失在风雪中,仿佛从未出现过。
爷爷起初并不相信,觉得这老道士八成是个疯子。但求生的本能让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用笔在墙上画了只烧鸡。没想到,笔尖刚落,一只热腾腾、香喷喷的烧鸡就从墙上掉了下来!
“那是我这辈子吃过最香的烧鸡。”爷爷总是眯着眼睛回味,那表情仿佛还能闻到当年的香味。
靠着这支笔,爷爷度过了那个冬天。他画过暖和的棉衣,画过挡风遮雨的茅屋,还画过一条忠诚的黄狗作伴。最神奇的是,当他思念早已过世的父母时,他试着画了记忆中的父母画像——第二天清晨,两位老人竟真的在茅屋中生火做饭,仿佛从未离开过人世。
“但人啊,总是得寸进尺。”爷爷叹口气,故事到这里总会停顿一下,眼神中流露出复杂的情绪。
有了温饱,有了家人,爷爷开始感到寂寞。他想要个媳妇。
“我那时候想,就画一个温柔的、会绣花的姑娘。”爷爷摇着头,语气中满是自嘲,“可当我刚在墙上勾勒出她的轮廓,笔尖还没画到她的眼睛,就听‘咔嚓’一声——”
笔断了。
与此同时,刚刚画出的父母、黄狗、茅屋,全都消失得无影无踪。爷爷又变回了那个一无所有的乞丐,手中只剩下两截断笔。
“后来呢?”我们总是急切地问。
“后来我才明白,”爷爷神情黯然,“有些界限,是万万不能跨越的。”
爷爷说,那个冬天之后,他再也没有见过那个老道士。他重新开始了乞讨生活,但心中始终存着一个疑问:那支笔到底是什么?那段经历是真实的,还是濒死前的幻觉?
直到很多年后,他遇到了奶奶,靠着自己的双手建立了家庭,才渐渐明白了老道士那句话的真正含义——“够用就好,莫生贪念。”
第三章 寻找老师傅
看着手中的断笔,我决定找人鉴定一下。如果这真是爷爷说的神笔,或许有修复的可能;如果不是,也能了却一桩心事,证明爷爷的故事终究只是个美好的传说。
通过朋友介绍,我认识了一位姓董的老师傅。据说他“文化水平有三四楼那么高”,在文物修复和古玩鉴定方面很有名气。更重要的是,他对于各种民间传说和奇闻异事有着深入的研究。
董师傅的工作室位于老城区的一条深巷中,青砖灰瓦,古色古香。推门进去,映入眼帘的是堆满各种工具和古籍的书架,墙上挂着密密麻麻的证书和奖状。整个空间弥漫着一股陈年纸张和墨水混合的特殊气味。
董师傅本人五十多岁,戴着一副老花镜,镜片后的眼睛却格外有神。他正在修复一幅古画,手中的工具在画布上轻轻移动,动作精准而温柔。
“有意思。”董师傅接过断笔,在专业放大镜下仔细端详,“笔杆是上等紫竹,笔头是狼毫,做工精细,但材质上没什么特别的。”
我讲了爷爷的故事,董师傅听得直摇头,嘴角带着善意的微笑。
“小伙子,我说话直,你别介意。”他放下放大笔,语气平和,“根据我的经验,你爷爷当年很可能是低血糖导致的幻觉。人在极度饥饿时,大脑会产生各种幻象。至于后来画的父母、狗、房子突然消失——这更像是梦醒时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