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他不再满足于小打小闹,开始加大赌注,想快点翻本。

他学了一个在赌徒里流传的“倍投法”。

理论很简单:第一把下100输了,第二把下200,再输就下400……只要赢一把,就能回本还赚点。

听起来没问题,但它有两个致命前提:

一得有无限的钱,二不能有投注上限。

李明第一次用“倍投法”,是一个周六下午。

他看牌路觉得该出“长庄”了,结果连出了四把“闲”。

他投的钱从100、200、400到800,飞快翻倍。

第五把,他红着眼把1600元押在“庄”上。

那一刻,他心跳如鼓,手心全是汗。

荷官慢慢开牌——“庄”7点,“闲”8点,“闲”赢!

1600元瞬间没了。挫败感和不甘像潮水把他淹没。账户余额少了一大截。

他慌了——必须翻本!几乎没犹豫,他通过手机银行,把刚发到卡里、准备交房贷的8000元工资转了一大半到赌博账户,又投了进去。

这次他赢了。看着回来的本金和大部分损失,他瘫在椅子上,长出一口气,后背都湿透了。

这种在悬崖边徘徊的刺激和劫后余生的快感,让他上了瘾。

他没从这次危险中醒悟,反而更信自己的“判断”和“胆量”。

他不再只想翻本,开始主动追求那种“一把暴富”的机会。

他的生活重心彻底歪了。

上班没法专心,满脑子都是“路纸分析”,想着下一把押什么。

他偷偷加了好几个“赌博交流群”,群里每天有“导师”分享“必胜技巧”,还有一堆真假难辨的“盈利截图”,动不动几万几十万。

这些信息不断催眠他:他不是在赌博,是在搞高智商的“金融操作”。

他对家里的事越来越不上心。

张薇和他说话,他常“嗯嗯啊啊”地敷衍,心思早飞到了赌桌上。

周末也不愿陪家人出门,总说“工作累”、“想休息”。

2

其实是想躲起来赌。他的情绪也变得极不稳定,赢了钱短暂高兴一下,很快又投入下一场;

输了就脸色难看,动不动发火,对小雨也没了耐心,甚至会大声吼她。

家里的温馨气氛,渐渐被紧张和冷漠取代。

“倍投法”的陷阱又一次露出獠牙。

一次他误判了“单跳路”,遇上更长的“连黑”。

之前侥幸赢回的钱,加上自己工作几年攒的五六万积蓄,像掉进无底洞,迅速没了。

储蓄卡余额见底,他慌了。

他不能接受钱没了,翻本的念头像魔咒催着他。

这时他想到了信用卡。他有两张卡,一张额度三万,一张两万五,平时应急用。

现在,它们成了“救命稻草”。

他开始通过POS机套现、找朋友店铺假消费,把信用卡额度变成现金,投进赌博账户。

他不断安慰自己:“就周转一下,等运气好了赢回来就还上,没事的。”

可赌运没因为钱是借来的就变好。

信用卡额度一两周就耗光了。

输急眼的他开始找更危险的路子。

他在网上搜“小额贷款”、“急速到账”,下了好几个“秒借贷”、“快钱花”之类的网贷APP。

这些平台审核极松,只要身份证和手机认证就能借几千到几万,但利息高得吓人,还有各种服务费,实际年利率远超法定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