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额外寿命365天。特殊权限“资源流向预知(初级)”解锁。】
【资源流向预知(初级):可模糊预知单次大规模资源消耗后,可能引发的未来事件走向(提示:预知结果受多方因素影响,存在偏差可能)。】
一股远比之前任何一次都更温暖、更充沛的生机力量涌入四肢百骸,仿佛干涸的河床迎来了甘霖,连带着思维都变得更加清晰敏锐。一年寿命!还有一个看似辅助,实则可能逆天的能力!
诸葛亮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的波澜。刘备和满朝文武将他之前的疯狂行径解读为“深谋远虑”、“神机妙算”,这误会美丽而危险。下一次呢?难道每次都指望天上掉馅饼?这系统名为“败家”,其背后的逻辑,似乎并非简单的挥霍,而是……一种对现有规则和预期的强行扭曲与重塑?
他必须主动掌控,而非被动应对。
目光再次投向北方,那片广袤而强大的魏国疆域。北伐,是必然之路。但如今,这条路似乎可以铺得……更“奢侈”一些。
“来人。”他沉声唤道。
侍从应声而入。
“传令下去,召集工曹、将作大匠及相关匠作统领。另,请子龙将军前来议事。”
***
数日后,丞相府偏厅,一场让所有参与者都感觉世界观受到冲击的会议召开。
墙上挂起了一幅巨大的汉中至陇西的山川地势图。诸葛亮手持一根细长木棍,点在陈仓道、斜谷等几个关键出口。
“北伐之道,运粮为首要难题。”诸葛亮开门见山,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秦岭天险,人背马驮,十成粮草运抵前线,不足三成。此乃我军命门。”
工曹官员们纷纷点头,这是老生常谈的痛处。
“故此,本相决议。”木棍在地图上重重一划,划过几条最险峻的路线,“于此三处,开凿穿山甬道。”
厅内瞬间哗然!
“丞相!不可!”一位白发老匠作几乎是跳了起来,“穿山甬道?此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国库方才……”
“非是普通甬道。”诸葛亮打断他,眼神平静无波,“需以青石垒砌,宽需并行四驾马车,内壁需打磨平整,每隔百步设通风采光之口,关键节点需以精钢为骨,浇筑……嗯,一种新型的‘糯米灰浆’加固。”
“四驾马车并行?”
“青石?精钢为骨?”
“糯米灰浆?那是何等奢靡之物?!”
匠作们眼睛都快瞪出来了。这已经不是修路,这是在用钱砸穿秦岭!别说国库刚缓过气,就是鼎盛时期也经不起这么折腾!
诸葛亮无视了他们的震惊,继续道:“同时,于汉中平原,兴建大型官仓群,以青砖砌筑,地下设通风排水,仓顶覆以琉璃瓦防雨防潮,仓内分区,以檀木为架,存储军粮。”
琉璃瓦?檀木架?存粮食?官员们已经麻木了,感觉自己像是在听天书。
“此外,”诸葛亮看向一旁沉默不语,但眼神锐利的赵云,“子龙。”
“丞相。”赵云抱拳。
“我军骑兵不足,与魏国虎豹骑抗衡,劣势明显。着令军械司,暂停部分锁子甲打造,集中精钢,优先锻造三千套‘明光铠’,以及……配套的马铠,亦需全身覆盖,同样以精钢打造,务求人马皆披重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