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郎想了想,也只能这样了:“好!就这么办!找个地方,赶紧埋了!记住,这事谁也不许说出去!”
护卫们七手八脚地用一块破旧的门板,抬着“沈清辞”和“晚翠”,趁着夜色,往不远处的山林里走去。他们随便找了个土坡,挖了个浅坑,将两人埋了进去,甚至没立墓碑。
做完这一切,他们匆匆离开,仿佛多待一秒就会沾上晦气。
等周围彻底没了动静,沈清辞才用藏在袖中的小刀,悄悄划开土层。她和晚翠屏住呼吸,从坑里爬了出来。
月光下,两人满身泥土,狼狈不堪,却相视一笑,眼中是劫后余生的庆幸。
“小姐,我们自由了!”晚翠激动地说。
沈清辞点点头,眼神却望向京城的方向:“不,我们还没自由。我们要去一个地方,找一个人。”
晚翠不解:“去哪里?找谁?”
“去三皇子赵珩的封地,找三皇子。”沈清辞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只有他,能帮我们复仇。”
大周朝的皇子中,太子赵瑾是贵妃赵氏的亲生儿子,嚣张跋扈,树敌颇多。二皇子体弱多病,无心朝政。唯有三皇子赵珩,母妃早逝,在朝中没什么势力,一直被太子打压,却暗中积蓄力量,是个深藏不露的角色。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沈清辞要做的,就是成为赵珩手中最锋利的刀,砍掉那些曾经伤害过她的人。
三、潜龙在渊
三皇子赵珩的封地在江南,富庶之地,却也远离权力中心。
沈清辞和晚翠一路南下,扮成一对逃难的兄妹,用沈清辞偷偷带出来的一些碎银子,勉强维持生计。
为了接近赵珩,沈清辞动了不少心思。她知道赵珩正在招揽人才,尤其看重有谋略、懂时务的人。
在抵达赵珩封地的首府江宁城后,沈清辞化名“沈七”,凭借着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和对朝局的独到见解,在江宁城的文人圈里渐渐有了些名气。
她故意在一家赵珩常去的茶馆里,与人辩论时政,言辞犀利,直指要害,尤其是对太子赵瑾的几项新政,提出了精准的批评。
果然,没过几天,就有人找上门来,自称是三皇子府的幕僚,邀请“沈七”去府中一叙。
沈清辞知道,她的第一步,成功了。
三皇子府并不奢华,甚至有些简朴。赵珩穿着一身素色常服,坐在书房里看书,见沈清辞进来,只是抬了抬眼。
他看起来不过二十出头,面容清俊,眉宇间带着一丝淡淡的疏离,眼神却深邃得像一潭古井,仿佛能看透人心。
“你就是沈七?”赵珩的声音很轻,却带着威严。
“是。”沈清辞拱手行礼,姿态不卑不亢。
“听说你对朝局很有见解?”赵珩放下书,看着她,“尤其是对太子的新政。”
“不敢说见解,只是些粗浅的看法。”沈清辞从容道,“太子的新政,看似利民,实则急功近利。比如那盐铁专卖,看似能增加国库收入,却断了无数商贩的生路,只会让民间怨声载道。再比如那摊丁入亩,虽简化了赋税,却损害了士族的利益,动摇了国本。太子急于求成,却不懂‘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