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橘子洲风雨飘摇,薛姑娘孤苦无依,若他日北莽大乱,望公子能庇护一二。”

徐凤年点头:“若先生信得过,薛姑娘之事,便是徐某之事。”

雨势渐歇,天边泛起微明。欧阳铸将一柄尚未开锋的剑胚递到徐凤年手中,剑身黝黑,隐有龙吟之声。剑成之日,便是再战风云之时。

徐凤年收剑,向二人致谢,转身离去。橘子洲上,晨雾弥漫,他的身影渐行渐远,似与天地融为一体。

身后,薛宋官抚琴,一曲新调,温柔如水,再无杀伐之气。欧阳铸望着徐凤年远去的背影,喃喃道:“北莽的天,要变了。”

雨夜琴杀,风波暂息。江湖恩怨,家国风云,却才刚刚拉开序幕。

第三章:蜀道残旗起烽烟

西蜀,剑门关外。

山高云低,古道蜿蜒。残阳如血,洒在斑驳的城楼上,映出几面破旧却依旧倔强的西蜀旗。旗帜上“蜀”字已褪色,边角残破,却仍迎风招展,仿佛昭告着一个旧国未曾泯灭的魂魄。

姜泥一身素衣,骑着一匹白马,静立于关下。她眉目如画,神情却冷峻如霜。身侧,是西蜀遗臣廖忠良、老将李怀安,以及数百衣甲不整却目光坚毅的旧部。他们望着那关隘,眼中燃着复国的火焰,也藏着亡国多年的苦楚。

“公主,剑门已近,只要穿过此关,便是蜀中腹地。”廖忠良低声道,“旧部已联络妥当,只待公主一声令下,便可举事。”

姜泥轻轻握紧马缰,目光落在残破的蜀旗上。记忆深处,那场灭国大火吞噬了她的童年,也烧尽了西蜀的繁华。她曾是笼中鸟,北椋王府的婢女,也是徐凤年身边那个倔强的小丫头。如今,她是西蜀最后的血脉,是这片故土上残存希望的寄托。

“我本不愿再起烽烟。”姜泥声音清冷,“可天下未定,北莽与北凉大战在即,离阳朝堂虎视眈眈。若不趁此时机,西蜀再无复兴之日。”

老将李怀安沉声道:“公主,复国大业,虽难犹行。亡国之痛,刻骨难忘。蜀中百姓,翘首以盼,只等公主归国,再举义旗!”

姜泥翻身下马,缓步登上剑门关城楼。她伸手轻抚那斑驳的石壁,仿佛能感受到千百年来守关将士的热血与孤勇。她取出随身携带的短剑,那是母亲留给她的唯一遗物。剑身泛着幽蓝,铭刻着“兴蜀”二字。

“今日,我姜泥在此立誓——”

“西蜀不亡,烽烟再起!”

“凡我旧部,凡我百姓,若愿随我赴死,便共举义旗,复我山河!”

话音未落,城楼上,残旗猛然一振,被风高高扬起。数百旧部齐声呐喊,刀剑指天,声震山谷——

“兴蜀!兴蜀!”

呼声如雷,久久回荡在蜀道之上。

夜幕降临,剑门关内,灯火通明。姜泥召集旧臣议事,部署复国计划——联络蜀中豪族、招兵买马、修缮城防、筹措粮草。她虽年少,却心思缜密,行事果决。廖忠良等人见她如此,无不心悦诚服。

然而,危机亦在悄然逼近。离阳朝廷已得知姜泥归蜀的消息,韩貂寺密令赵楷带人潜入蜀地,意图破坏复国大业,并伺机擒杀姜泥,斩草除根。剑门关外,暗流涌动,风雨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