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姜泥独坐灯下,望着窗外蜀中夜色。她从怀中取出一枚旧荷包,里面装着北椋王府的泥土——那是她离开时,偷偷带走的一抔土。她想起徐凤年,想起那些年一起走过的风雪,一起度过的温暖时光。
“你可会怪我?”她低声自语,“为了家国,我不得不走这条路。”
远在北莽的徐凤年,此时是否能感应到蜀地烽烟,是否能明白她心中的苦楚与抉择?
蜀道残旗,烽烟已起。复国之路,注定血雨腥风。姜泥,这位西蜀公主,终将独自面对命运的考验。
第四章:北莽王庭惊龙起
北莽王庭,金碧辉煌,气势恢宏。殿宇连绵,琉璃瓦顶在烈日下熠熠生辉,犹如一头沉睡的巨兽,蕴藏着无尽的杀机与权谋。徐凤年自橘子洲携新剑而来,身披风尘,神色沉静,却如利刃出鞘,锋芒暗藏。
此时的北莽,王位空悬,权臣争斗,各路宗师云集,暗流汹涌。徐凤年孤身踏入王庭,既是为查清北莽对凉的最新动向,亦要搅动风云,为北椋与天下谋一线生机。
王庭门前,守卫森严,刀枪如林。徐凤年腰悬新铸黑剑,缓步而入,无人敢阻。消息早已传开,“北凉世子徐凤年”到访,王庭贵胄皆惊。有人忌惮,有人冷笑,有人暗中筹谋杀机。
大殿之内,北莽诸宗师、权臣分列两旁,气氛肃杀。主位上,临时摄政的拓跋家族族长拓跋云冷眼注视徐凤年,道:“北凉世子,孤身入我王庭,是为求和,还是为挑衅?”
徐凤年微微一笑,拱手道:“徐某来此,只为与北莽英雄论剑。天下大势,分久必合,战乱不止,苍生涂炭。北凉与北莽,未必只有兵戎相见一条路。”
此言一出,殿内哗然。有人讥讽,有人怒目。忽有一人越众而出,乃是北莽年轻一代第一高手耶律洪,手持狼牙棒,声如雷霆:“听闻你徐凤年号称‘天下第一人’,今日便让本将试你几招!”
徐凤年目光平静:“若比武能止干戈,徐某自当奉陪。”
两人移步王庭校场。耶律洪武力绝伦,狼牙棒挥舞如风,棒影重重,招招致命。徐凤年以新剑迎敌,剑法灵动,气劲内敛,每每在险之又险处避过攻击,而后剑尖轻点,逼得耶律洪连连后退。
三十余招过后,徐凤年剑势陡然一变,剑身黑芒暴涨,一式“真武临凡”,剑气如虹,将耶律洪狼牙棒击飞。耶律洪踉跄后退,满脸震惊,殿内众宗师也纷纷色变。
徐凤年收剑而立,不卑不亢:“武力,可定胜负,却难定天下。北莽与北凉,若能联手共抗离阳,或可保边疆百年安宁。”
就在此时,殿外传来急报:西蜀举旗复国,姜泥已聚众于剑门关,离阳朝廷大怒,命赵楷率精锐南下镇压,北凉后方亦有异动。
王庭之内,气氛骤紧。拓跋云目光闪烁,权衡利弊。徐凤年趁机提出:“北莽若愿暂时休兵,共观天下变局,或可谋取更大利益。”
北莽诸宗师议论纷纷。有人主张趁机南下,有人赞同观望。徐凤年趁夜密会北莽部分主和派宗师,以利害晓之,暗中布局,使北莽王庭陷入微妙的权力摇摆之中。
夜深,徐凤年独坐王庭偏殿,取出怀中一纸信笺,是姜泥旧日笔迹,字迹清秀却透着坚定:“愿君安好,待烽烟散尽,共看风雪归途。”他凝望窗外北莽夜色,心头暗下决心:天下纷乱,唯有以一身扛鼎,方能守护心中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