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天儿眼见着一天天暖和起来,地头的积雪化得差不多了,露出底下黑黝黝的泥土。可屯部那间用来排练的大屋子里,气氛却有点跟这天气反着来,不但没升温,反而像是又给冻住了。

李小花这几天回来,脸上那点子因为见了周文斌而冒出来的粉红泡泡,彻底被愁云给替换了。吃饭都不香了,拿着个玉米饼子,半天啃不下一口。

“咋的了这是?”张翠花瞅着闺女不对劲,“排练不顺利?歌还跑调?”

李小花把饼子往碗里一扔,重重叹了口气:“歌是差不多了,动作也齐整了。可孙主任说……说咱这服装不行!”

“服装?”苏甜甜正小口喝着粥,闻言抬起头。

“可不嘛!”李小花一肚子苦水可算找到了倒的地方,“孙主任说了,咱这节目想法新,是好,可到时候往台上一站,穿的还是平时那些打补丁的旧罩衣,灰扑扑一片,那效果就得打对折!公社领导看了,咋能看出咱泉水屯妇女的‘新风貌’?”

她学着孙主任的语气,愁眉苦脸:“可咱上哪儿弄新衣服去?一人扯一身新布?那得多少布票?做梦呢!”

这话倒是实情。这年头,谁家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件衣服穿到破得没法补了,那布头还得留着纳鞋底。上台表演想穿新衣?确实跟做梦差不多。

张翠花也犯了难:“这倒是……穿得破破烂烂上台,是有点拿不出手。”

屋里一时安静下来,只剩下喝粥的吸溜声。

苏甜甜心里却动了动。服装问题?

【叮——】

系统提示音应景地响起。

【检测到持续性集体事件关联需求:文艺汇演服装改良。关联人物:孙淑芬。当前情绪:焦虑,无奈。瓜点分析:其深知服装对舞台效果的重要性,但苦于物资匮乏,无计可施,正考虑是否放弃新意,回归传统节目形式以规避服装短板。】

【触发新任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任务要求:为文艺汇演服装问题提供可行、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任务奖励:积分+40。】

四十积分!苏甜甜心跳快了一拍。这任务难度明显上来了,奖励也丰厚。

提供解决方案?还得可行,低成本?

她脑子里飞快地转着。新布是不可能了,布票金贵得很。但旧衣服……屯里谁家没几件压箱底、穿不了又舍不得扔的旧衣物?颜色各异,布料也不同……

一个念头猛地冒了出来——拼布!

对啊!把那些不同颜色、不同质地的旧布头、旧衣服拆了,重新拼接组合,做成统一的演出服样子!这不就既解决了布料来源,又能做出色彩鲜亮、款式新颖(相对这个时代而言)的效果吗?

这法子在她那个时代不算啥,手工爱好者常玩。可放在七十年代,绝对是个新奇又实用的点子!

不过,怎么把这个想法合理地提出来,又是个问题。她不能直接说“我知道有个叫拼布的法子”,那太突兀。

她放下碗,眉头微微蹙着,像是也在努力想办法,嘴里小声嘀咕着:“没有新布……要是能把各家各户不穿的旧衣服凑一凑……红的,绿的,蓝的……拆开来,一块一块像……像糊袼褙(做布鞋底用的多层布糊成的硬衬)那样,重新拼在一起,做成一样的褂子,是不是……就能又统一又好看了?”

她故意说得不太连贯,带着试探和不确定。

“糊袼褙?”李小花没听明白。

倒是张翠花眼睛一亮!她常年做针线,对布料敏感。“甜甜你是说……把那些零碎布头拼起来做衣服?”

“我就是瞎想的,”苏甜甜赶紧摆手,“就跟咱用碎布头拼门帘、拼坐垫差不多……就是放大点,做成衣服……不知道行不行。”

“咋不行!”张翠花猛地一拍大腿,声音都高了八度,“我看行!东家一块红,西家一块蓝,拼巴拼巴,指定比现在这清一色的灰蓝格子鲜亮!还不用布票!”

李小花也反应过来了,激动地抓住苏甜甜的胳膊:“拼起来?对呀!我怎么没想到!甜甜你这脑子是咋长的!”

苏甜甜心里松了口气,面上还是那副不太自信的样子:“就是不知道孙主任能不能同意……还有,拼起来会不会太乱,不好看?”

“管她同不同意,先说了再说!”李小花是个急性子,饭也不吃了,拉着苏甜甜就要下炕,“走!咱现在就去跟孙主任说!”

“哎哟我的小祖宗!”张翠花赶紧拦住,“你这风风火火的像啥话!等晚上!晚上孙主任有空,妈陪你们去!得好好说道说道!”

这事儿太大,她得亲自出马才放心。

晚饭后,张翠花果然领着苏甜甜和李小花,去了孙淑芬家。

孙淑芬正为服装的事儿犯愁呢,听张翠花把苏甜甜那个“拼布”的想法一说,先是愣住,接着眉头就皱紧了。

“用碎布头拼衣服?这……这能好看吗?别整得跟叫花子似的,更丢人!”她心里没底。

苏甜甜这时才小声开口:“孙主任,咱可以事先设计好样子。比如,身子用深色的布块打底,胳膊、前胸或者衣领这些地方,用亮色的布块拼出简单的花样,像……像麦穗,或者五角星?远远看着,又整齐,又醒目。”

她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在炕桌上比划着简单的图案。

孙淑芬听着,看着,紧皱的眉头慢慢松开了些。她也是有点见识的,觉得这想法虽然大胆,但似乎……有点道理?总比穿破衣服上台强。

“设计样子……谁来做?”她问到关键点。

张翠花立刻把苏甜甜往前推了推:“让甜甜试试!这主意就是她想的!这孩子手巧,在城里好像也见过些花样!”

苏甜甜赶紧谦虚:“我……我可以试试画个简单的图样,不行再说。”

孙淑芬打量着苏甜甜,想起之前节目创意也是这姑娘出的,心里天平倾斜了几分。“成!那甜甜你就先画个图样我看看!要真能行,咱就干!”

回到家,苏甜甜找舅妈要了张包东西的牛皮纸和一小截铅笔头,趴在炕桌上,借着油灯的光,认真画了起来。

她不敢画得太复杂太时髦,就设计了个最基础的收腰小褂样式(区别于当时流行的直筒罩衣),然后在胸前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交错麦穗的图案,示意这里可以用黄、金色的布块拼接,袖口和领口也设计了简单的色块镶边。

画好了,她自己看了看,嗯,挺有年代特色的“设计感”。

第二天,图样送到孙淑芬手里。孙淑芬拿着那张纸,左看右看,眼睛越来越亮。

“像那么回事!真像那么回事!”她一拍桌子,“就这么定了!我这就去召集人,收集旧衣服!”

消息一传开,屯子里又热闹了。妇女们翻箱倒柜,把那些压了多年箱底、红得发紫、绿得滴翠、平时根本不敢穿也穿不出去的旧衣物都拿了出来。一时间,屯部那屋里堆满了五颜六色的布料,跟开了染坊似的。

接下来就是拆洗、裁剪。苏甜甜自然成了“技术指导”,负责根据她画的图样,告诉大家哪块布用在哪儿,怎么拼。

看着那些废弃的旧布料在自己手下渐渐呈现出统一的、带着点粗糙活力的新模样,苏甜甜心里也涌起一股奇特的成就感。

这可比单纯吃瓜,更有意思了。

【叮!任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已完成!】

【奖励发放:积分+40。当前总积分:85。】

积分到账的提示音让她嘴角弯了弯。

她抬头,看着屋里忙碌的、充满希望的妇女们,看着那一块块即将获得新生的旧布料。

这“无米之炊”,好像还真让她这“巧妇”,给做出点味道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