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杯被陆辰希默默喝掉大半的咖啡,像一颗投入林晚星心湖的小石子,涟漪散去后,留下一种微妙的平静。他似乎接受了她这份超纲的“服务”,但并未给予任何反馈,这让她有些捉摸不透。然而,实验室的工作不容她过多纠结于此。内部讨论会的日期临近,她需要准备的资料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接近项目的核心层面。
这天下午,她正在整理一组复杂的模拟数据图表,实验室里气氛比往常要凝重一些。几位核心成员,包括江屿和另一位名叫孙磊的资深博士生,正围在陆辰希的电脑前,讨论着一个模型优化遇到的问题。林晚星隐约听到“收敛性”、“局部最优”之类的术语,气氛似乎有些僵持。
讨论暂告一段落,几人散开,各自回到座位,脸上都带着思索和些许烦躁。孙磊揉了揉眉心,目光扫过实验室,落在了正在角落认真工作的林晚星身上。他像是想起了什么,眉头微皱,端着空水杯走向饮水机的途中,状似无意地停在林晚星工位旁。
“林学妹,忙着呢?”孙磊语气还算客气,但带着一种资深者对新人固有的审视。
林晚星抬起头,礼貌回应:“孙学长,在整理会议资料。”
“嗯。”孙磊点点头,喝了口水,话锋却是一转,“听说上次数据清洗,你发现了个异常点?运气不错。不过,这类基础工作,细心点都能做。后面涉及到核心模型和算法的部分,门槛就高了,不是光靠细心就够的。”他的话语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视,仿佛在提醒她认清自己的位置和能力的边界。
林晚星握着鼠标的手指紧了紧,她能感觉到周围有几道目光若有若无地投过来。她明白孙磊的意思,作为一个大一新生,在这样一个顶尖团队里,她的存在本身就容易引人质疑。
就在她斟酌着该如何不卑不亢地回应时,一个平静无波的声音从实验室另一头响起,音量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她的分析,上周避免了项目组因数据噪声可能导致的一个方向性误判。”
是陆辰希。他依旧看着自己的屏幕,手指在键盘上敲击着,仿佛只是陈述一个与己无关的客观事实。他没有看孙磊,也没有看林晚星,语气淡漠得像是在讨论天气。
然而,这句话的效果却如同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了一块巨石!
“方向性误判”……这几个字的份量太重了。孙磊脸上的表情瞬间凝固,准备继续说的话卡在了喉咙里。周围那些原本只是看热闹的目光,也瞬间变得不同,带上了惊讶和重新审视的意味。江屿在一旁挑了挑眉,露出一个“果然如此”的表情。
陆辰希没有再多说一个字,甚至没有抬头。但这一句轻描淡写的维护,比任何长篇大论的反驳都更有力量。他不是在夸奖林晚星,他只是在陈述一个她为项目创造的价值事实。而这,恰恰是最无可辩驳的。
孙磊的表情变了几变,最终有些讪讪地,没再说什么,端着水杯走开了。实验室里恢复了安静,但氛围已然不同。林晚星能感觉到,那些落在她身上的目光里,少了几分探究和轻视,多了几分认可与尊重。她低下头,心脏却在胸腔里剧烈地跳动着,不是因为委屈,而是因为一种被肯定、被捍卫的暖流,汹涌地冲刷着她的心房。他看到了,他记得,并且,他在最恰当的时候,用最“陆辰希”的方式,为她正了名。
会议资料准备的最后阶段,林晚星需要将一份陆辰希批注过的核心算法流程图整合进演示文档。她仔细核对着每一个细节,确保万无一失。然而,就在她检查到最后一页时,目光猛地顿住——流程图的一个分支角落里,陆辰希用红笔写下了一个她完全看不懂的缩写词,旁边打了个问号,似乎是他自己也尚未确定的某个技术参数。这个小小的问号,像一个通往更深层技术迷宫的入口,让她意识到,即便是陆辰希,也面临着未知的挑战。这个发现,让她对即将到来的讨论会,产生了更强烈的好奇与一丝隐隐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