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沐阳进入大学的第二个学期,选修了“户外教育实践”课程。课程要求每个学生设计并实施一个针对青少年的户外教育项目,这让他立刻想到了“青少年户外环保联盟”——他可以借此机会,把联盟的活动升级为更系统的“户外教育营”,既教青少年户外技能,又传递环保理念。
为了做好这个项目,小沐阳利用课余时间,走访了多所中小学,调研青少年对户外教育的需求。他发现,很多孩子虽然喜欢户外,但缺乏专业的指导,对户外安全和环保知识了解甚少;还有些学校因为担心安全问题,很少组织户外活动。“我们的‘户外教育营’不仅要教技能,还要帮学校和家长消除顾虑,”小沐阳在项目方案里写道,“设置‘家校共建’环节,邀请家长参与活动,让他们亲眼看到孩子的成长和活动的安全性。”
他还特意邀请“山途”的环保导师和户外教练加入项目——老张负责讲解户外垃圾分类和自然保护知识,之前合作过的阿凯则负责教孩子们搭帐篷、用指南针等基础户外技能。林辰和苏晚也全力支持,不仅提供活动所需的户外装备,还帮小沐阳联系了周边的自然保护区,作为“户外教育营”的实践基地。
“户外教育营”第一期招募了30名10-12岁的孩子,为期两天一夜。开营当天,小沐阳穿着“山途”的环保冲锋衣,站在孩子们面前,笑着说:“欢迎大家来到‘户外教育营’!接下来的两天,我们会一起学习户外技能,认识大自然,还会成为‘环保小卫士’,保护我们的自然家园。”
第一天上午,阿凯教孩子们搭帐篷。小沐阳在一旁帮忙,耐心地指导每个孩子:“搭帐篷的时候,要先把地布铺平整,不然帐篷会歪;地钉要斜着钉,这样才牢固,不容易被风吹倒。”有个小男孩手劲小,地钉总钉不进去,小沐阳蹲下来,握着他的手一起用力:“加油,再用点劲,马上就好啦!”
下午,老张带着孩子们走进自然保护区,教他们认识当地的植物和动物。“大家看,这是蒲公英,它的种子靠风传播;那是松鼠,它会把松果藏起来,等冬天的时候吃。”老张一边走一边讲解,还让孩子们用画笔记录下自己喜欢的动植物,“我们要爱护这些小生命,不要随意采摘植物,也不要打扰动物的生活,这样大自然才会一直美丽。”
晚上,小沐阳组织了“星空课堂”。他带着孩子们躺在草地上,指着天上的星星说:“大家看,那七颗连起来像勺子的星星是北斗七星,顺着它能找到北极星。以前没有导航的时候,户外爱好者就是靠星星辨别方向的。”孩子们听得入迷,纷纷指着星星提问,小沐阳都一一耐心解答,偶尔还会分享自己小时候跟爸爸妈妈露营看星星的故事。
第二天上午,小沐阳带着孩子们开展“环保实践”——他们分成小组,沿着保护区的步道清理垃圾,还在沿途设置了“环保提示牌”。有个小女孩看到地上的塑料瓶,皱着眉头说:“这些垃圾太难看了,我们以后再也不乱扔垃圾了。”小沐阳笑着说:“不仅自己不能乱扔,还要提醒身边的人,一起保护大自然。”
闭营的时候,孩子们都舍不得离开。有个小男孩拉着小沐阳的手说:“沐阳哥哥,下次还有这样的活动吗?我还想跟你一起搭帐篷、看星星!”小沐阳蹲下来,摸了摸他的头:“当然有!我们以后每个月都会组织‘户外教育营’,欢迎你再来!”
家长们也对活动赞不绝口。有位妈妈说:“以前总担心孩子在户外受伤,现在看到他不仅学会了搭帐篷、辨方向,还懂得了保护环境,真的很开心。谢谢你们给孩子这么好的机会!”
“户外教育营”的成功让小沐阳信心大增。他把项目方案整理成报告,提交给学校和当地的教育部门,还在“青少年户外环保联盟”的基础上,成立了“青少年户外教育协会”,吸引了更多大学生和中小学加入。协会成立半年后,已经举办了12期“户外教育营”,惠及300多名青少年,还被当地教育局评为“优秀校园实践项目”。
小沐阳在大学期间的成长,林辰和苏晚都看在眼里。每次参加“户外教育营”的闭营仪式,看到儿子自信地跟孩子们、家长们交流,苏晚都会悄悄对林辰说:“你看沐阳,越来越像你了,有责任心,还懂得怎么帮助别人。”林辰则笑着说:“他更像你,细心又有耐心,才能把户外教育做得这么好。”
就在小沐阳忙着推进“户外教育营”的时候,“山途”的全球业务遇到了新的挑战。受全球经济环境影响,很多国家的消费需求下降,户外用品的销量也受到波及;同时,有几家国际户外品牌推出了“智能户外装备”,比如带GPS定位的冲锋衣、能监测身体数据的登山鞋,吸引了很多年轻消费者的关注。
在“山途”的全球战略会议上,各区域负责人纷纷汇报遇到的困难:欧洲区经理说,当地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山途”的高端环保系列销量有所下滑;北美区经理则提到,“智能户外装备”的流行,让传统户外品牌面临压力,需要尽快推出类似产品,才能留住消费者。
王总看着报告,眉头紧锁:“现在的市场变化太快,我们必须尽快调整战略,既要应对消费需求下降的问题,又要跟上‘智能户外’的趋势。林辰,苏晚,你们有什么想法?”
林辰思考了一会儿,说:“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推出‘高性价比环保系列’,在保持环保属性的基础上,降低生产成本,满足消费者对性价比的需求;第二,组建‘智能装备研发团队’,与科技公司合作,开发适合户外场景的智能产品,但不能盲目跟风,要突出‘实用’和‘环保’的结合,比如研发‘可降解材质的智能冲锋衣’,既具备定位功能,又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苏晚补充道:“营销方面,我们可以加强‘情感营销’,通过‘用户故事’‘户外公益项目’等内容,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让消费者感受到‘山途’不仅是一个品牌,更是一个传递热爱与责任的社群。比如在全球发起‘我的户外环保故事’征集活动,邀请消费者分享自己的户外环保经历,优秀故事可以获得‘山途’的环保装备,还能在品牌官网和社交媒体上展示。”
会议结束后,“山途”立刻启动战略调整。生产部门优化了环保面料的生产流程,与供应商协商降低原材料成本,确保“高性价比环保系列”的价格比之前的高端系列低30%,同时保持品质不变;研发部门则与国内的科技公司合作,开始研发“智能环保户外装备”,重点突破“可降解智能面料”和“低功耗户外智能芯片”两大技术难点。
营销部门则很快推出了“我的户外环保故事”征集活动。活动刚上线,就收到了来自全球的上千条故事——有欧洲的户外爱好者分享自己“带着‘山途’环保装备,用三年时间徒步欧洲,清理沿途垃圾”的经历;有北美的妈妈讲述“带着孩子参加‘山途’环保营,孩子从‘怕虫子’变成‘环保小卫士’”的转变;还有中国的大学生分享“跟着‘山途’志愿者一起清理沙漠垃圾,种下梭梭树”的故事。
苏晚亲自挑选了100条优秀故事,整理成《我的户外环保故事集》,在全球的“山途”门店和官网免费发放。很多消费者看到故事后,都被深深打动,纷纷表示“要向故事的主人公学习,在户外践行环保理念”,“山途”的品牌好感度也随之提升。
智能装备的研发过程并不顺利。研发团队在测试“可降解智能面料”时发现,智能芯片的散热问题很难解决——户外场景温度变化大,芯片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容易导致面料变形,影响使用寿命。研发团队的负责人多次想放弃,林辰却鼓励大家:“我们做智能装备,不是为了跟风,而是为了让户外更安全、更环保。再坚持一下,肯定能找到解决办法。”
他还亲自带队去科技公司调研,与工程师一起讨论解决方案。最终,他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将智能芯片嵌入面料的“纤维管道”中,管道内填充可降解的散热材料,既能解决散热问题,又不影响面料的柔软度和环保属性。这个方案经过多次测试,终于取得成功——“可降解智能冲锋衣”不仅具备GPS定位、紧急呼救、温度监测等功能,还能在自然环境中完全降解,不会造成污染。
“山途”的“智能环保系列”产品在全球上市后,立刻引起了轰动。很多户外爱好者评价:“这才是我们需要的智能装备,既实用又环保,没有为了智能而牺牲自然。”在欧洲,“智能环保系列”的销量很快超过了传统高端系列;在北美,很多户外博主都推荐这款产品,称其“重新定义了智能户外装备”。
就在“山途”的战略调整取得成效的时候,小沐阳的“青少年户外教育协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国内的一家大型教育集团看到了“户外教育营”的价值,提出与协会合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户外教育项目;同时,国际户外教育组织也联系小沐阳,邀请他代表中国青少年,参加在瑞士举办的“全球青少年户外教育论坛”。
小沐阳接到邀请后,既兴奋又紧张。他赶紧给林辰和苏晚打电话,征求他们的意见。“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林辰在电话里说,“你可以在论坛上分享中国青少年的户外教育实践,也能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对协会的发展很有帮助。”
苏晚也鼓励他:“别紧张,就像平时跟孩子们分享一样,把你的想法和经历说出来就好。爸爸妈妈会陪你一起去,给你加油。”
在父母的支持下,小沐阳开始准备论坛的演讲内容。他整理了“户外教育营”的案例和数据,制作了详细的PPT,还特意学习了一些户外教育领域的国际理念,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文化融合的户外教育模式”——在教青少年户外技能和环保知识的同时,融入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思想,让户外教育不仅是技能的传递,更是文化的传承。
论坛举办期间,小沐阳的演讲获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很多国家的户外教育专家都对他的“文化融合模式”表示认可,还有几家国际组织提出与“青少年户外教育协会”合作,开展跨国的户外教育交流活动。“没想到中国的青少年户外教育做得这么好,”一位瑞士专家说,“你的演讲让我看到了户外教育的新可能,也让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论坛结束后,小沐阳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中国。他立刻组织“青少年户外教育协会”的成员,讨论如何推进跨国合作项目——他们计划与瑞士的户外教育组织合作,开展“中瑞青少年环保徒步”活动,让两国的青少年一起徒步、露营,分享各自的文化和环保理念。
林辰和苏晚也为儿子感到骄傲。苏晚笑着说:“沐阳,你现在不仅是‘户外教育者’,还是‘文化交流小使者’了。以后,你要把中国的户外教育理念和传统文化,传递到更多国家。”
小沐阳点点头,认真地说:“我会的。就像‘山途’把中国的环保理念传递到全球一样,我也要把中国的户外教育理念传递出去,让更多青少年受益。”
时间过得很快,小沐阳大学毕业那年,“青少年户外教育协会”已经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青少年户外教育组织之一,开展的项目覆盖了全国20多个省市,还与5个国家的户外教育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小沐阳也凭借在户外教育领域的突出贡献,获得了“全国优秀大学生”的称号。
毕业典礼那天,林辰和苏晚特意穿上正装,坐在台下,看着儿子从校长手里接过毕业证书,眼里满是骄傲的泪水。毕业后,小沐阳没有选择直接进入“山途”工作,而是决定继续深耕户外教育领域——他成立了“青少年户外教育基金会”,筹集资金支持偏远地区的户外教育项目,让更多山区的孩子有机会走进自然,享受户外的快乐。
林辰和苏晚不仅支持儿子的决定,还以“山途”的名义,向基金会捐赠了一批户外装备和资金。“沐阳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我们作为父母,能做的就是支持他,”林辰在捐赠仪式上说,“不管他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只要是有意义的,能帮助别人的,我们都会全力支持。”
就在小沐阳忙着基金会的工作时,“山途”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全球业务稳步增长,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门店和合作伙伴;“可持续户外”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全球户外行业的标杆;“山途户外基金会”也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50多个户外环保和公益教育项目,帮助了上百万需要帮助的人。
王总在“山途”成立20周年的庆典上,动情地说:“20年来,‘山途’从一家小小的户外用品店,成长为全球知名的户外品牌,靠的是对户外的热爱,对环保的坚守,对责任的担当。更重要的是,我们有林辰和苏晚这样的领军人物,有他们的儿子小沐阳这样的年轻一代传承者,还有无数支持‘山途’的用户和伙伴。未来,‘山途’会继续坚守初心,与全球户外爱好者一起,守护自然,传递热爱,让户外成为连接人与自然、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
庆典结束后,林辰、苏晚和小沐阳一起站在“山途”的全球业务地图前。地图上,“山途”的标志已经覆盖了全球的每一个大洲,每一个标志都代表着一份热爱,一份责任。
“爸爸妈妈,”小沐阳看着地图,轻声说,“以后,我的基金会要跟‘山途’合作,在全球开展‘户外教育+环保’项目,让更多孩子爱上户外,保护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