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立即意识到事态严重:"父皇,这是?为何此人如此眼熟?"
"就是老四那个混账东西!"朱元璋怒不可遏。
"四弟?可照片上的人已是花甲之年,四弟如今才多大?"朱标疑惑道。
"这是萧然从未来带来的。"朱元璋提醒道。
朱标仔细端详照片,越看越心惊:"这...这确实是四弟!"
"四弟竟然登基称帝了?"
"看这情形,怕是假不了。"朱元璋转向萧然,"方才说到何处了?"
"陛下说即便没有皇太孙,皇位也轮不到燕王朱棣。"
朱元璋颔首道:"正是此理,其一老四非治国之才,其二这江山社稷理应由老大这一支继承,咱断不会将大位传给老四。可这龙袍怎会穿到他身上?"
马皇后轻声道:"陛下确实未传位于燕王朱棣,您立的是皇太孙朱允炆。"
朱标闻言怔住,满脸困惑不解,不明白父皇为何要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父皇,母后,你们在说什么?"朱标望向众人,心中暗想自己明明安好,为何突然谈及传位朱允炆之事。
朱元璋叹息道:"萧然来自未来,他告知了许多事,不止是关于雄英的。雄英走后数月,明年你母后也要离我们而去。"
朱标骇然失色,尚未从朱雄英的噩耗中缓过神来,又惊闻马皇后仅剩一年光景。
"母后...此事当真?"
马皇后默默点头。
朱元璋继续道:"方才让太医为你诊脉,是因十年后你也会先于朕离世。"
朱标恍然,转向萧然问道:"如此说来,按原本历史,儿臣会走在父皇前头?"
"正是。"
"洪武二十八年,老二薨逝;洪武三十一年,老三亦相继离世。"萧然说着不禁对朱元璋生出几分怜悯。
朱元璋简要将先前之事告知朱标。朱标神色复杂,眼中满是不甘——他从未想过自己竟会先于父皇离世,与帝位无缘。
待三人稍作平复,朱元璋再次举起照片质问:"传位允炆尚在情理之中,但你还没说清楚,老四为何会穿上咱的龙袍!"
"燕王朱棣起兵 ** , ** 朱允炆后自立为帝。"
马皇后与朱标闻言皆惊,朱棣竟敢谋反夺位,这完全出乎二人预料。
"老四这个逆子!"朱元璋勃然大怒,"咱不给,他竟敢举兵强夺!简直无法无天!"
"来人!快来人!"朱元璋霍然起身厉声喝道。
王景宏慌忙跑进坤宁宫:"陛下,奴婢在此!"
“立刻派六百里加急前往北平,召燕王朱棣速来见朕!”朱元璋此刻恨不得亲手教训朱棣。
“遵旨!”
殿内众人皆能感受到天子的震怒,若朱棣此刻在场,定难逃一顿责罚。
萧然暗自恍然,终于明白为何永乐大帝不敢现身于此。
倘若那位年迈的永乐帝随行而来,此刻恐怕早已领受杖责。
“逆子!这个混账东西!都怪朕平日太过宽厚,竟纵容得老四生出篡位之心!”
朱元璋怒不可遏地在殿中来回踱步。
萧然闻言不禁挑眉,心想这位 ** 对“宽厚”一词怕是有所误解——连威震四海的永乐大帝都被吓成这般模样,何谈宽厚之说?
马皇后与太子朱标沉默良久,终究不得不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
皇家骨肉相残的悲剧,终究未能避免。
朱元璋之所以严格限制诸皇子权力,正是要杜绝兄弟阋墙的可能。
可惜天不遂人愿,最担忧之事还是发生了。
“其实...燕王殿下起兵靖难,确有不得已的苦衷。”萧然斟酌着开口解释。
朱元璋锐利的目光直刺而来:“那逆子还敢狡辩!谋逆就是谋逆!待他到来,朕定要好好教训!”
“先生,其中是否另有隐情?”朱标温声询问:“四弟素来稳重,断不会无故兴兵。”
说着转向朱元璋:“父皇请保重龙体,且听原委再作决断。”
这位太子殿下当真仁厚,即便知晓皇位被夺,仍在为弟弟说话。
马皇后也劝道:“标儿说得在理,重八你先冷静。”
“起因是建文帝即位后立即着手削藩......”
“削藩本是正理!莫非老四因此就 ** 了?”朱元璋怒意未消。
建国之初分封诸王以固国本,待天下安定后削藩乃必然之举。
朱元璋的分封制实有深意:亲王掌兵既可拱卫皇室,最坏不过藩王作乱,江山终究姓朱。若被权臣把持朝政,恐有改朝换代之危。
《皇明祖训》明载:若朝有奸佞,诸王可奉密诏率兵讨逆。在藩镇布局上,朱元璋更是费尽心思以防叛乱。
年长的九位皇子驻守在北元前线,构成第一道屏障。
为防范藩王势力膨胀,朝廷还设置了第二重防御。
较为年轻的皇子们便是这第二道防线。
倘若第一线的藩王生出异心,首先便要面对第二线藩王的制衡。
这为南京争取了应对时间。
若第二线的藩王图谋不轨,则会陷入腹背受敌之境。
此乃相互牵制之策。
藩王之间严禁往来,离封地皆需京城诏准。
燕王朱棣镇守第一线时,建文帝朱允炆已先行铲除了第二防线的所有藩王。
最早遭殃的藩王,尽是距南京最近的第二防线亲王。
朱棣靖难成功,两分靠实力,两分是天意,余下六分实乃朱允炆拱手相让!
他早将阻碍朱棣的势力尽数清除。
"皇上且听朱允炆削藩之法。"
马皇后轻扯朱元璋衣袖,"重八!"
"快说与朕听!"朱元璋急不可耐。
"首当其冲者是周王朱橚,其子朱有爋诬告父王谋反。朱允炆遂遣曹国公李景隆假借巡边之名,途经开封时将周王全家械送南京,废为庶人发配云南蒙化。"
"荒谬!五弟绝无谋反之念。"朱标深知朱橚秉性。
这位亲王自幼痴迷医药,深信医道可济世延年。
曾主持编纂《保生余录》两卷,更致力于《普济方》巨著。
此等人物既无权力野心,亦乏 ** 能耐。
诸王中唯燕王朱棣、晋王朱棡堪称帅才。
朱元璋夫妇与朱标看着朱橚长大,马皇后亦深知其为人。
若说朱棣、朱棡谋反尚可揣度,指认朱橚 ** 实属荒唐。
闻听朱橚遭遇,帝后二人俱震惊失色。
此刻的朱允炆看似温良,未料竟行此等事。
"允炆他...竟如此对待叔父?"朱元璋神情晦暗。
心中百味杂陈,难以名状。
"这仅是开端。建文元年四月,齐王、湘王、代王接连被削爵废为庶人。"
朱标瞠目结舌地望着萧然,几欲夺眶而出。
他万没想到亲子朱允炆行此酷烈削藩之举。
既操之过急——新君即位根基未稳便仓促削藩;
又手段狠绝——对待血亲叔父竟不留半分余地。
朱元璋怒意尽消,唯余满心麻木。
萧然现身时间短暂,却屡屡颠覆朱元璋的认知。
朱允炆本也算得上可造之材,可惜削藩之举令朱元璋瞠目结舌。
朱元璋精心设计的藩王制度,竟被朱允炆亲手摧毁。
"湘王朱柏畏罪 ** ,齐王幽禁南京,代王囚于大同。"萧然继续道,"两月后岷王遭废,流放漳州。"
"老十二!"朱元璋咬得牙关作响。
这番操作同样震撼了马皇后与朱标。
"逆子!这些可都是他亲叔父!"朱元璋怒不可遏。
朱标跪地请罪:"儿臣管教无方!"
若非朱元璋体魄强健,这番消息怕是要将他气倒。
马皇后长叹一声,朱元璋扶起朱标:"此事与你无关。"
"儿臣定当严加管教!"朱标急忙表态。
朱元璋摇头:"允炆非 ** 之材。"
此刻的朱元璋已彻底失望,这个时空的皇位绝不会传给朱允炆。
如此削藩手段,已非愚蠢二字可以形容。
既昏聩又残忍。
朱元璋曾看重朱允炆的孝心,如今方知看走了眼。
"今日就到此吧。"萧然起身告辞。
"继续说!"朱元璋执意要听。
"改日再叙。"话音未落,萧然已消失无踪。
朱元璋望着空荡荡的厅堂,震惊不已:"这是何等神通?"
马皇后宽慰道:"先生既说改日再来,必会履约。"
此刻众人都渴望知晓后续发展,好早作打算。
朱元璋摩挲着朱棣老年画像:"罢了。"
朱标沉吟道:"若允炆当真这般逼迫,四弟起兵确有其苦衷。"
朱元璋虽心知肚明,却难消心头之怒——朱棣此举无异于打他的脸。
"标儿,回去后召集太医为雄英诊治。既知前车之鉴,绝不可重蹈覆辙。"
皇位希望,此刻全系于朱雄英一身。
“父皇,太医诊断是天花...此病无药可医啊!”朱标神色黯然。
马皇后轻声道:“先前萧先生说过,他能治我的病,想必雄英的病也有办法。等他下次来,请他帮忙看看。”
朱元璋连连点头,“妹子说得对!只要萧然能治好你们,咱定当重谢。”
待朱标告退后,马皇后握住朱元璋的手:“重八,若真无力回天...不如直接传位给老四吧。”
朱元璋沉吟道:“允炆确实不堪大任。不过你放心,咱一定能找到法子救你们。”
“高炽那孩子性子像老大,倒是个好苗子。”马皇后提议。
“下次问问萧然,老四和高炽日后如何。若合适...便依妹子所言。”朱元璋颔首。
......
现代时空,萧然刚回到躺椅上,朱棣便急切问道:“怎么耽搁这么久?”
“说来话长啊!”萧然喝了口水。
“回到哪年了?”朱棣紧盯着他。
“洪武十四年。”
朱棣眼睛一亮:“母后和雄英都还在,大哥也健在,这个时间选得好。”
“可惜马皇后和皇太孙都只剩一年阳寿了。”萧然叹道。
朱棣突然抓住萧然手臂:“你要什么尽管开口,务必救救他们!”
“太祖听说你起兵时勃然大怒,倒是太子殿下始终为你说话。”萧然笑道。
朱棣面露愧色,沉默片刻后坚定道:“我们现在就出发吧。”
“别急,再等等,之前被我 ** 的不轻,让太祖高皇帝他们缓缓。”萧然此刻不愿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