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昭的高中生活乏味又无趣,她的生活几乎被学习全部填满,教室、图书馆、宿舍,这三个地方像是变成了她每日的打卡点,她就像是一块缺水的海绵,不停的甚至有些疯狂的汲取这些知识,好像这样她就能尽早的脱离这里,脱离妈妈。
每隔两个礼拜,顾昭会回一次“家”。通常是周六下午回去,周日下午再坐公交车折返回来,像是完成一件任务一般。
妈妈林娟的问话总是围绕着成绩和排名,那一句又一句有出息的嘱咐,压的顾昭近乎喘不过气来。张叔叔则会关切的问她一些生活的琐事,是不是又瘦了多吃点饭,学习压力不要那么大,差不多就可以了。顾昭的回答一如既往的简洁,报喜不报忧,或者干脆都省略,只报“平安”。
顾昭对这个家所有的柔情似乎都留给了弟弟,有的时候她甚至在想弟弟是不是命运不公,所以弥补给她的小天使。
每次回到家,小漾漾都会追在她的屁股后面,“姐姐”“姐姐”的叫个不停,他会把顾昭带到他的小猪零钱盒面前,让顾昭随便拿。也会把妈妈给他买的零食藏起来,不知道什么就像变戏法一样,掏出一个递给顾昭…
周日下午,顾昭会坐上返程的公交车,她通常会坐在座位上发呆,看着车窗外熟悉的景色随着车子的开动不停的后退,她反而会觉得松了一口气,像是从一个令人窒息的舞台上短暂的谢幕,回到了真正能让她放松的后台休息——那个不大却自由的宿舍。
方瑞初,应该是顾昭整个高中生活里,没有料想过的意外,像个热烈的小太阳一样温暖又治愈着顾昭,在她原本密不透风的世界里凿出了一个巨大的口子,从此,阳光也撒进了她的世界。
因为方瑞初,顾昭被动又缓慢地融入了小小的集体,她的性子也不再像从前那样冷清。
方瑞初看不惯她总是一个人埋头苦读,会不由分说地拉她去食堂吃饭,把肉夹到她碗里;会在周末大清早把她从被窝里挖出来,美其名曰“呼吸新鲜空气,防止学成书呆子”;会在她对着难题蹙眉时,凑过来叽叽喳喳地出主意,虽然多半不靠谱,却总能莫名地驱散那份焦躁。
顾昭的心也在不知不觉间被融化。
方瑞初是班级里的开心果,人缘极好。她走到哪里都喜欢拉着顾昭,像带着一个沉默却乖巧的“挂件”。自然而然地,顾昭认识了经常和方瑞初一起玩的另外的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
一个是班长,贺凌丘,和方瑞初从小一起长大,他不像方瑞初那样跳脱,做事沉稳有条理,很有威信,但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很温和。
他似乎很欣赏顾昭的沉静和优异的成绩,有时会来找她讨论问题,或者交代班级事务时,会特意多问她一句“能明白吗?”,带着一种温暖却又不动声色的照顾。
另一个是总是戴着黑色方框眼镜的张典典,她话比方瑞初和贺凌丘都少,有点内向,但观察力敏锐,心思细腻。
她看的书很多很杂,常常能冒出一些有趣又独特的观点。她和顾昭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无需多言的默契,有时只是一个眼神,就能读懂对方大概在想什么。
于是,很奇怪地,沉默寡言独来独往的跳级生顾昭身边,渐渐固定地出现了三个身影:活力四射的方瑞初,沉稳可靠的贺凌丘,以及安静敏锐的张典典。
她们会一起去食堂占座,会在体育课自由活动时凑在一起聊天(主要是方瑞初说,其他人听),会在考前互相抽查知识点,甚至还一起约好了高中毕业后三个人一起去旅游…
渐渐的顾昭不再是话最少的那个,甚至有的时候她也会主动和其他三人开玩笑,虽然大多数时候都是冷笑话。
她也不再总是戴着耳机,不再下意识地排斥周围的喧闹,她会安静地坐在她们中间,听着方瑞初手舞足蹈地讲笑话,看着贺凌丘无奈又纵容地摇头,接收到张典典推过来分享的小零食。
这种关系对她来说是陌生而新奇的,是前十六年来顾昭从未有过的温暖,她甚至有些贪恋,想把这些牢牢握在手里。
她依旧保持着每周给妈妈打电话只报平安、每两周回家履行一次“义务”的节奏,她生活的重心依然是学习。但那条原本冰冷坚硬的两点一线,因为这三个朋友的加入,多了温暖而柔软的底色,她开始放弃孤单,享受陪伴。
但她依旧想要逃离,依旧在为了那个目标拼命努力。
只不过这次前行的路上,似乎不再只有她一个人孤军作战,偶尔,在图书馆学到头晕眼花时,抬起头,看到对面同样在奋笔疾书的贺凌丘,或者旁边咬着笔杆皱着眉头快要睡着了的方瑞初,又或是安静翻着课外书的张典典,她心里原本干涸的沙漠开始涌现出溪流,从此并非寸草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