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媒婆从贾家出来,脚步都比来时轻快了几分,手里攥着贾家应下婚事的准话,第二天一早就直奔秦淮茹家。一进院就扯着嗓子喊:“秦家老哥、嫂子!好事!贾家那边全应了!20块彩礼一分不少,缝纫机也保证给置办上!”

秦淮茹的父母正坐在堂屋盼消息,听见这话噌地站起身,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秦父搓着手来回走了两步,忍不住念叨:“真应了?能买得起缝纫机,贾家在城里肯定是有钱的人家!茹茹嫁过去,以后咱们家说不定还能沾点光,日子也能松快些!”秦母也跟着点头,拉着媒婆的手不停道谢:“多亏你了大妹子,这门亲事要是成了,咱们肯定好好谢你!”两人没多犹豫,当即拍板:“这婚事我们应了!劳烦你再跑一趟,跟贾家说咱们没意见!”

这话刚好传到里屋,秦淮茹正坐在床边纳鞋底,手里的针线“啪嗒”掉在布上。她愣了好一会儿,眼里满是震惊——她原以为贾家会嫌彩礼和缝纫机的要求太高,说不定还会打退堂鼓,没成想竟真的一口答应了。可看着窗外父母喜滋滋的模样,她也只能攥紧衣角,轻轻叹了口气,接受了这个结果。

媒婆走后,秦母端着一碗水走进里屋,坐在秦淮茹身边劝道:“淮茹,你别犯愁。城里不比乡下,不用天天在地里晒着累着,贾家能拿出这些东西,说明是真心想娶你,往后日子肯定差不了。”秦父也在一旁帮腔:“你妈说得对,女孩子家嫁个好人家才是正经事,别想那些没用的。”秦淮茹低着头,指尖抠着床单,声音轻轻的:“爸、妈,我知道了。”

等父母出去忙活,秦淮茹悄悄溜出家门,绕到村西头的老槐树下——这里是她和情哥哥李强约好的地方。没等多久,李强就匆匆赶来,见秦淮茹眼圈红红的,连忙问:“咋了?出啥事儿了?”

秦淮茹再也忍不住,眼泪掉了下来,哽咽着说:“我爸妈……我爸妈让我嫁去城里,贾家那边已经应下彩礼和缝纫机了,我不想去,可他们不同意……”

李强皱着眉,脸上满是“愤恨”,抬手拍了下旁边的树干,语气带着懊恼:“都怪我!都怪我没本事,要是我能多挣点钱,也不至于让你受这委屈,被逼着嫁去那么远的地方!”他说着,还伸手帮秦淮茹擦了擦眼泪,模样看着格外心疼。

可没人知道,李强心里正打着另一副算盘——他早就烦透了秦淮茹和她肚子里的孩子,如今秦淮茹要嫁去城里,正好能把这个包袱甩掉,还能让秦淮茹帮自己把孩子养大。等她嫁去城里,自己也能光明正大跟别的姑娘勾搭,再不用偷偷摸摸的。

秦淮茹被他这副“为自己着想”的模样打动,上前一步抱住李强,声音带着依赖:“强哥,你别这么说……我嫁过去之后,会好好把咱们的孩子养大的。你以后要是有能力了,可千万不能忘了我们母子,不能不管我们啊。”

李强心里冷笑,脸上却依旧是那副恳切的模样,抬手拍了拍秦淮茹的背,郑重其事地发誓:“你放心!我李强对天发誓,以后肯定会闯出个人样来!等我有本事了,立马就把你和孩子接过来,绝不会让你在城里受委屈!你再忍忍,好日子在后头呢!”

这番甜言蜜语像糖一样裹住了秦淮茹,让她瞬间晕头转向,之前的委屈和不甘都散了大半。她点点头,擦干眼泪:“强哥,我信你。”

从老槐树下回去的路上,秦淮茹手轻轻放在自己的肚子上,心里默默想着:“孩子,娘一定会把你生下来,好好把你养大。要怪就怪贾家,非要认准我,心甘情愿当这个冤大头,不然娘也不会走到这一步……”

贾家还蒙在鼓里,压根不知道秦淮茹的心思,一门心思盼着媒婆定下日子,好风风光光迎娶秦淮茹。

这天,贾东旭瞥见何雨柱停在院里的新自行车,眼睛顿时亮了,凑到贾张氏身边,压低声音说:“妈,你看何雨柱那新自行车多气派?我结婚那天要是能借来接亲,骑着自行车娶媳妇,多有面子,也能给婚事添不少喜庆!”

贾张氏摸了摸下巴,琢磨了几秒,立刻点头:“行!这事妈去办,我找你师傅易中海,让他跟傻柱说,他肯定给面子!”

“对了妈,”贾东旭突然想起什么,又补了一句,“何雨柱不是厨子吗?我结婚办席,直接让他来做呗!省得去外面请人,还得花一笔不少的钱,多划算!”

贾张氏眼睛一下子瞪圆了,拍着大腿笑:“哎哟!我儿子真是聪明!你这话说得,妈都茅塞顿开了!到时候让你师傅再忽悠忽悠,说不定还能让傻柱把买菜的钱也掏了!这么一来,咱们结婚能省一大笔,简直是捡着大便宜了!”母子俩越想越美,嘴角都快咧到耳根,满心都是让何雨柱替他们的婚事“买单”的盘算。

没等多久,贾张氏就迫不及待往易中海家跑,一进门就拉着易中海说:“他师傅!你看何雨柱新买的那自行车,多精神!东旭这马上要结婚了,接亲要是光走着去,多寒酸?有辆自行车撑场面,女方看着也体面,还能给婚事添喜庆,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易中海皱了皱眉,沉吟道:“我听说那自行车,是傻柱他师傅买给他上班用的,他能愿意借吗?”

“他一个小屁孩,上班走着去怎么了?又累不着!”贾张氏立刻拔高了声音,语气带着不满,“东旭结婚可是一辈子的大事!要是没自行车接亲,人家女方怎么想?来回那么远的路,让人家走着,像话吗?”

其实易中海早就打算着,等贾东旭结婚时,找其他院里相熟的人借几辆自行车撑场面。可听贾张氏这么一说,他心里忽然冒出个念头:不如趁机打压打压何雨柱,让他把自行车借出来。

要是何雨柱不借,正好能在院里说他“不团结”“不懂事”,让邻居们孤立他,也让大家看看何雨柱的“人品”,到时候自己再出来“主持公道”,还能落个好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