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年会之后,沈心将她对“变量A”(即陆衍)的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她那个加密的Excel文件——《异常人际互动观察记录(变量A)》,开始频繁更新。

她设计了一套详细的记录体系:

* **交互日期、时间、持续时间**

* **交互发起方**

* **交互场景(办公室/走廊/茶水间/会议室)**

* **交互内容概要(工作讨论/非工作话题/其他)**

* **对象A使用的主观性词汇频率统计(如“有趣”、“厉害”、“谢谢”等)**

* **对象A提供的非规定性物质(如咖啡、糖水等)及其处理方式**

* **备注(对象A的微表情、语气分析尝试 - 此项难度较高,数据可靠性存疑)**

她像一个最严谨的科学家,记录着关于“陆衍”的一切数据,试图从中找出规律,验证或推翻那个荒谬的“好感度”假设。

然而,数据越多,她越困惑。

数据明确显示,陆衍与她的交互频率和内容深度,显著异于他与其他同事(包括其他部门经理)的交互模式。尤其是“非工作话题”和“主观性词汇”的出现频率,构成了显著的异常峰值。

但“为什么?”

这个问题像一个无法求解的方程,困扰着她。她的“防火墙”依旧开启,但背后增加了一个持续运行的“分析程序”,导致她有时在面对陆衍时,会出现极其短暂的、微妙的停顿——那是她的系统在调用数据分析资源,从而导致的响应延迟。

这种“延迟”,在陆衍和所有“地下情报员”眼中,却被解读出了各种含义。

【创界地下情报中心】

业务-小李:【发现没有?沈经理最近看老大的眼神……有点不一样了?】

技术-赵哥:【啥不一样?还是那么冷冰冰的啊?】

市场-阿斌:【不!是一种……带着研究的审视!她好像在想‘这是个什么品种的傻子’?】

设计-萌萌:【错!是一种‘无法解析’的困惑!冰山内部在融化!】

行政-林薇:【我同意萌萌!沈经理肯定开始思考了!只是思考的方向可能有点偏……】

业务-小李:【老大也发现了!他最近笑得越来越荡漾了!好像逗弄沈经理是他的日常乐趣!】

陆衍确实乐在其中。沈心那种偶尔的走神和探究的眼神,让他觉得自己的所有努力都没有白费。他甚至开始故意增加一些无伤大雅的“干扰项”,比如在她认真讲解时,突然夸一句“沈经理你这个思路真清晰”,然后观察她程序卡顿的瞬间。

#### **发展:洗手间的“惊雷”与“中央空调”论**

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一个平常的工作日下午。

沈心去洗手间。就在她准备推开隔间门出来时,外面洗手台传来了两个女同事清晰的交谈声。她本来并不在意,直到她听到了自己的名字和……陆衍的名字。

“哎,你说陆经理到底对沈经理是个什么意思啊?年会那出,也太明显了吧?”一个声音说道,是设计部的。

“嗨,谁知道呢。陆经理对谁不热情啊?那就是个中央空调,暖一堆人。”另一个声音回应,带着点不以为然,“他对行政新来的那个小姑娘不也挺笑眯眯的?上次还帮市场部扛过资料呢。”

“那倒也是……不过他对沈经理好像特别一点?老往财务部跑。”

“可能就是因为沈经理不吃他那一套,他觉得有挑战性呗?男人嘛,都有点征服欲。等沈经理真有点表示了,他说不定就没兴趣了。你看沈经理那样子,像是会谈恋爱的吗?”

“噗……也是。估计陆经理就是玩玩暧昧,当个乐子。毕竟沈经理那样的,确实……挺特别的。”

声音渐行渐远,伴随着水流声和笑声离开了。

洗手间里,只剩下沈心一个人,站在原地。

那些话,像一颗颗冰冷的石子,投入她原本只是困惑的心湖,激起了完全不同性质的涟漪。

**“中央空调”**

**“对谁都热情”**

**“征服欲”**

**“玩玩暧昧”**

**“当个乐子”**

这些词语,与她搜索引擎里看到的“喜欢”、“追求”截然不同,甚至相反。它们更负面,更现实,也更……符合她一直以来对“非必要人际互动”的风险评估模型。

一直以来,她的困惑在于无法将陆衍的行为归因。现在,一个看似合理的、符合世故人情的归因方式出现了——**他不是认真的,这只是一种广撒网的、寻求刺激的娱乐行为。**

这个解释,像一把钥匙,猛地插进了她思维的锁孔,虽然不一定正确,但却“咔哒”一声,让她一直停滞的分析程序,骤然运行了下去!

如果这个假设成立……

那么他频繁的出现=收集实验数据。

他的赞美=程式化的刺激信号。

他的关心=低成本的情绪投资。

这一切,就不再是难以理解的“异常”,而是一种可以理解的、 albeit(虽然)令人不快的——**策略**。

一股极其陌生、极其细微的情绪,像一缕冰冷的丝线,缠绕上她的心脏。那不是喜悦,也不是悲伤,而是一种……被置于“实验对象”位置上的、极其理性的**不悦**。

她面无表情地走出洗手间,回到办公室。但她的内心,正经历着一场无声的海啸。

她打开那个加密的Excel文件,在“现有假设”那一栏,沉重地敲下了第三个:

**3. 对象A的行为可能源于一种普遍性的社交习惯(“中央空调”论)或寻求挑战的娱乐心理(“征服欲”论),其针对性并非独特,其目的并非严肃。**

她看着这个新假设,又对比了一下之前那个不靠谱的“好感度”假设,发现**新假设的解释力似乎更强**,更能覆盖观察到的所有数据,且更符合她对人性“复杂性”和“非理性”的认知。

她感到一种奇异的“豁然开朗”,尽管这种开朗,让她的心情变得更加沉闷。

#### **高潮:林薇的“终极释义”与CPU的过载**

沈心的变化,即便细微,也逃不过林薇的眼睛。她发现沈经理下午更加沉默,偶尔看向业务部的方向时,眼神里不再是纯粹的困惑,而带上了一种……冰冷的审视?

林薇心里警铃大作。这方向不对啊!

她逮住一个机会,抱着一摞文件钻进沈心办公室签字,假装不经意地问:“沈经理,您……最近还在研究那个‘管理案例’吗?”

沈心签字的笔顿了一下,抬起头,看着林薇。她忽然觉得,林薇作为行政人员,接触三教九流,或许对这类“社交策略”有更深入的见解。

她决定更直接地提问,以验证她的新假设。

“林会计,假设,”她斟酌着用词,“对象A对多人实施类似的友好行为,但其对对象B的频率和强度略高于平均值。这种现象,在职场中,是否通常意味着对象A对对象B有独特的‘兴趣’,还是更可能只是一种无差别的人际策略?”

林薇心里“咯噔”一声。完了!沈经理这是被什么误导了?居然得出了“中央空调”的结论?!

这简直是灾难!必须立刻纠正!

“绝对不是策略!”林薇立刻否定,声音都不自觉提高了八度,“沈经理!您可千万别这么想!陆经理……呃,我是说,对象A,他对别人那都是正常的职场社交,礼貌性的!只有对您……对对象B,那是完全不一样的!”

“哪里不一样?”沈心追问,“数据上看,只是程度的差异。”

“不是程度!是性质!”林薇急得都快语无伦次了,“他对别人笑,那是嘴角上扬的弧度!他对您笑,那是眼睛都在发光!他帮别人忙,那是顺手!他关心您……那是煮冰糖雪梨!年会他唱歌给全公司听,但眼睛只看着您一个人啊!”

林薇豁出去了,几乎是在用喊的:“这怎么能一样呢?!这根本就是独一份的!特殊的!唯一的!”

“独一份的……特殊的……唯一的……”沈心重复着这几个词,眼神剧烈地闪烁着,大脑在飞速处理这巨大的信息量。

林薇的话,像另一把钥匙,又猛地把刚才那把钥匙撞开了!甚至把锁孔都撞变形了!

两个截然相反的假设在她脑中疯狂碰撞!

**假设A(网友 & 林薇初版):他喜欢你 → 动机:建立亲密关系 → 行为:特殊对待。**

**假设B(洗手间听闻):他玩暧昧 → 动机:寻求刺激/征服 → 行为:无差别策略。**

**假设C(林薇终极版):他喜欢你 → 行为:特殊对待 → 且是“唯一”的特殊对待。**

假设C对假设B构成了致命的挑战。如果他的行为是“唯一”的,那么“中央空调”论就不成立。

如何验证“唯一”?

她的心跳,莫名地开始加速。一种从未有过的、强烈的、想要去“验证”的冲动,盖过了她惯有的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