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但是,长孙尚书给李谟的考题,与给其他人的考题,一模一样。”

高季辅看向李谟,说道:

“李谟倒好,不凭真本事,反倒耍起歪门邪道,陛下您瞧瞧长孙尚书脸上的巴掌印!”

“李谟一个没有官身的勋臣之后,竟敢打吏部尚书,按照大唐律法,他得死!”

“事关重大,臣便拉他来面见陛下。”

李世民皱了皱眉头,看向李谟,问道:

“李谟,高爱卿的话,你也听见了,你有何话说?”

李谟果断道:“臣有异议。”

李世民闻言,挑眉道:“你凭什么有异议,你打的人啊!”

李谟脸庞上露出无辜之色,大呼冤枉道:

“陛下,臣一到吏部议事大堂,长孙尚书就为难臣,说臣到的晚。”

“臣是比别人到的晚了一些,但当时吏部议事大堂之外,还排着老长队伍,等待考核,这怎么能说是臣到的晚?”

李世民挑了挑眉,没有应声,而是让他继续说下去。

李谟接着说道:“然后,长孙尚书又问臣,为什么来吏部。”

“臣为什么来吏部,长孙尚书能不知道?”

李世民问道:“你怎么回答的他?”

李谟沉声道:“臣说,去吏部,是为了当官。”

“长孙尚书又问做官与别人有什么不同。”

“臣说,方式不同。”

李世民饶有兴味道:“方式不同?哪里不同?”

李谟一本正经道:“方式不同。”

李世民皱眉道:“朕知道,朕问的是,什么方式不同。”

李谟沉吟道:“做官的方式。”

“......”

李世民一怔,嘴角一抽,转头望向高季辅,“李谟当时也是这么回答的?”

高季辅点头道:“是!”

李世民目光意味深长的看着李谟,“李谟,你回答的真是滴水不漏啊。”

旋即,他板起脸庞,说道道:

“你让朕主持公道,朕现在就可以给你们的二人定论!”

“李谟,你打长孙无忌,是你不对!”

高季辅立即朗声道:“陛下圣明!”

李谟摇头道:“陛下误会了,臣请陛下主持的公道,与长孙尚书无关,而是与陛下有关!”

“陛下选才,对臣不公。”

看着李世民凝起的眼瞳,李谟掷地有声说道:

“臣今日请陛下主持公道,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不想陛下蒙受损失!”

李世民怔然,什么意思,没选你当官,朕就受损失了?

他上下打量着李谟,脸庞上多了几分玩味之色,“听你的意思,是想朕来考你?”

不愧是亚洲洲长,一点就透......李谟点头道:“陛下考核臣,绝对公正!”

李世民若有所思,现在他急需人才,既然李谟毛遂自荐,念在他爹功勋卓著的份上,也不是不能给他一个自证的机会,说道:

“那朕就考考你。”

“但是,朕把话说在前头。”

李世民严肃说道:“你打的人,是吏部尚书,如果朕考核完了,发现你是一个庸才,朕不仅要治你殴打吏部尚书之罪,更要治你一个欺君之罪!”

“如果考核之后,你确实是一位俊才,朕会考虑免除你殴打吏部尚书之罪。”

高季辅闻言,脸色瞬间变得焦急,万一让李谟蒙混过去,长孙无忌这一巴掌岂不是白挨了?

等他醒了,还不得气晕过去?

高季辅当即就想张口,李世民却摆了摆手,示意他稍安勿躁。

自己出的题,自然不会那么简单,李世民不会让李谟蒙混过关,但是,如果李谟真的有才,他也不会为了袒护长孙无忌,而错过一个俊才。

李谟一笑,现在的处境,可比在吏部好多了,拱手道:“陛下圣明!”

“请陛下出题!”

李世民并没有直接出题,心中思忖着,却没有头绪,忽然心头一动,转头望向高季辅,问道:

“高爱卿,今日去吏部参加考核的人,才能都怎么样?”

高季辅回答道:“长孙尚书说,房玄龄之子房遗爱,杜如晦之子杜荷,魏征之子魏叔玉,都文采斐然,可直接授官。”

“还有二十多名三品以下官员的儿子,都颇有文采,亦可以授官。”

“七品以下的官员儿子,中看不中用,不可授官。”

“另外是武官的儿子,李靖的儿子李德謇,还有秦琼的儿子秦怀玉,颇懂兵书,但此番选拔的是治国的能臣干吏,不是良将,所以,不可授官,其他的武官儿子,都是莽夫,尤其是尉迟敬德的儿子尉迟宝琪,别说兵书,论语都记不住。”

“论语都记不住......”李世民脑海中浮现出十五岁嫡长子李承乾的稚嫩面庞,太子也是榆木脑袋,记不住论语,注视着李谟,说道:“李谟,论语,你能记住多少?”

李谟有些意外,竟然出这么简单的题,别说是记住论语,就是让他背诵大唐律法,他都背的出来,说道:“全部。”

李世民惊异道:“全部?当真?”

在他眼里,那些武夫的儿子,也就对兵法有些心得,但是对圣贤书,一个个都是抓瞎。

李谟的话,让他有些意外,此子竟然不仅看圣贤书,还能全部记住。

李谟认真道:“陛下可以随便出一上句,臣来对下句,超过十息,臣没答上来,任由陛下责罚。”

李世民呵笑了一声,“朕要是给你出这样的题,就是对长孙无忌不公了。”

李谟心头一动,决定加点难度,说道:“臣不仅自己能记住,还能教会别人记住。”

李世民闻言,眯起眼眸,心中立即有了主意,说道:“既然你这么说,那朕知道该怎么考你。”

说完,他转头道:“亭英!”

季亭英当即上前,躬身行礼道:“奴婢在!”

李世民道:“叫人把太子找来。”

“奴婢遵旨。”

季亭英应了一声,叫来一名小太监,让他前去传。

等到小太监走后,李世民目光望向李谟,神色平静道:

“李谟,你听清了,朕给你出的考题,要求只有一个,教会太子记住论语,做得到吗?”

太子李承乾......李谟脑海中浮现出史册上与李承乾有关的记载。

史册记载,李承乾不如魏王李泰懂得怎么争宠,后来因为脚疾,在李世民心中的分量越来越小。

意识到与帝位无望,李承乾便选择摆烂,最后造反失败,被废黜太子之位,流放黔州。

但这个时候,长孙皇后还未去世,李承乾还未患上脚疾,可谓是一个合格的储君。

听李世民的意思,好像李承乾这时候就已经不务正业......李谟心头一动,看来这个大唐,因为自己的到来,出现了些许偏差。

李谟不再多想,回答道:“臣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