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然后,是这个‘成’字。”

李谟指着“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中的“成”字,说道:

“这个字,可以用‘13’,‘X’来写,比如这样。”

看着李谟写出来,写的还极为漂亮,李承乾瞠目结舌。

李世民眼珠子差点瞪出来,不是,你这就离谱了啊!

但是,他确实写出来了!

而且,字写的还挺好!

虽然不是好到书法大家那种程度,但比李承乾写出狗啃纸的字,要强太多!

“再就是这个‘是’,还有‘生’字。”

李谟指着‘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中的‘是’,‘臣生当陨首’中的‘生’,说道:

“这个‘是’,用‘17721’来写,这个‘生字’,用‘412’来写。”

说完,他再次示范了一遍。

李承乾虽然看过一遍,但是再看一遍时,还是震撼不已。

李世民喉咙攒动,凝视着李谟。

这就是个邪门玩意儿啊!

他忍不住问道:“要是人人都这样写,书法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李谟抬头看着他,一本正经道:“我是务实派。”

李世民严肃道:“你是邪乎派。”

“修的都是什么邪乎东西。”

李承乾开口道:“那应该叫邪修派啊。”

李世民瞪他道:“这是重点吗?”

李承乾干笑了一声。

李谟低头持笔一边在纸上写着汉字,一边说道:“太子殿下,接下来,我会加快速度,然后,你再在纸上写一遍。”

“好!”李承乾说道。

陈情表一共有四百七十五个字,所以一个时辰,教导他,完全够用。

幸好是陈情表,换做字数多的文章,一个时辰,还真拿不下来。

一个时辰过后,李谟放下了笔,该教的,他已经全部教授完毕。

剩下就看李承乾自己发挥了。

“太子殿下,你可以写了。”

李承乾转头先看了一眼李世民,只见李世民面部肌肉抽搐着,显然还是接受不了李谟的方式。

李承乾却不管这么多,当即拿起笔,开始书写起来。

很快,一篇《陈情表》文章,在他的笔下书写而出。

“父皇,儿臣写好了,您过目。”

李世民接过纸张,看了一眼,只觉得眼前一黑。

要说李承乾写出的字,赶上他的字,那还差得远。

但至少李承乾现在写出的字,在他眼里,漂亮多了。

李世民揉了揉眼角,确定自己没有眼花,说道:“把你之前写的字,拿来给朕看。”

李承乾立即将纸张递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拿来对比着看,倒吸了一口凉气,将目光放在李谟身上,神色一变再变。

刚才诵读文章时,他还能嗤之以鼻,用大蒜和胡葱纯属歪门邪道。

但现在,李谟真真正正在一个时辰内,让李承乾写出一手漂亮字,那就是真本事。

李谟笑容人畜无害问道:“陛下,你觉得如何?”

李世民忽然闭着眼睛长叹了一声,“唉。”

明明李谟成功了,让李承乾的字有了明显进步,但为什么,心里这么难受呢。

高季辅此时心中也很难受,毕竟,因为自己,李谟才得以官阶品级上了一级。

长孙无忌若是苏醒,知道这事,不得恨死他。

不行,我得找补......高季辅思绪飞转,看着李世民手中李承乾抄写的文章,眼眸一亮,开口说道:

“陛下,这是歪门邪道,字焉能简化!”

李世民没有回应他,而是抬头望向李谟,想听听他的意见。

李谟淡淡道:“高侍郎此言差矣。”

“自仓颉造字开始,字体就一直在简化。”

“时至今日,依旧如此。”

“商周时期,使用的是殷墟文字。”

殷墟文字,也就是甲骨文。

甲骨文不是唐时的叫法。

商被灭国之后,成了废墟,秦汉隋唐的人,便以“殷墟”为其命名。

其中刻在牛胛骨、鹿头骨、龟甲上的文字,便被称作殷墟文字。

李谟注视着徐超然,一字一板道:

“自秦朝统一天下,始皇帝定下书同文国策之后,小篆,便普及天下。”

“小篆时期,字体已经比殷墟文字更规整、简化。”

“到了两汉之时,为了书写方便,那时的人,从小篆演变出了隶书,这也是众所周知的‘隶变’。”

“篆书的线条,圆转弯曲,经过‘隶变’,变成了平直方折的笔画。”

李谟从容不迫说道:“汉末魏晋之时,隶书进一步简化,演变为更易于书写和辨认的楷书。”

“楷书结构更方正,笔画更平直,书写效率更高,一直沿用至今。”

“但文字当中,有很多字,笔画甚多,因此,民间出现了很多‘俗字’。”

“俗字?”李世民咀嚼着这两个字。

李承乾听得津津有味,这个李谟,比他想的厉害多了。

而且,他的方式,比东宫和弘文馆的夫子,更能让他接受。

关键是能够立竿见影!

有他帮自己,自己一定能比魏王得到父皇的宠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