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海城市的天空不知何时积聚起了铅灰色的云层,沉甸甸地压在高楼顶端,酝酿着一场即将到来的秋雨。与之相呼应的,是网络上和部分媒体间悄然刮起的一股舆论旋风。

著名舞蹈家林璎的惨死,因其艺术成就和公众影响力,本就备受关注。当案件调查超过七十二小时仍未告破,且官方通报语焉不详时,各种猜测和谣言便开始滋生、发酵。尤其是在林璎那些悲痛又愤怒的忠实粉丝群体中,不满情绪如同野火般蔓延。

不知从哪个隐秘的渠道,一些模糊的、经过刻意剪辑和误导的“内部消息”开始在某些粉丝群和八卦论坛流传。消息称,警方早已锁定一名与多起诡异命案相关的“神秘男子”,该男子身份特殊,与三年前轰动一时的美术馆失窃案有牵连,且拥有某种“非同寻常”的生理或心理问题,导致警方投鼠忌器,办案受阻。

尽管没有指名道姓,但“与美术馆案牵连”、“特殊生理/心理问题”这些关键词,经过一些“知情人士”若有似无的引导,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与近期偶尔出现在警方通报边缘、又被紧急澄清的“许姓专家”联系了起来。

“要求严惩凶手!还林璎公道!”

“警方为何包庇嫌疑人?!”

“那个姓许的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每次命案都和他有关联?”

“我们不能让姐姐死得不明不白!”

愤怒的声浪开始冲击官方的信息渠道,一些情绪激动的粉丝甚至开始人肉搜索与“许姓专家”相关的任何信息。尽管网警部门全力删帖、控评,但负面舆论的暗流已然形成,如同隐藏在平静海面下的汹涌暗礁。

……

市局刑侦支队办公室,气氛比窗外的天气更加凝重。

霍屿站在白板前,上面密密麻麻的线索之间,新贴上了几张打印出来的网络言论截图,鲜红的标记圈出了那些指向性明显的词汇。他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周身散发着生人勿近的低气压。

“查!给我彻查这些谣言的源头!”霍屿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冰碴子般的寒意,砸在每一个队员的心上,“尤其是那个最先放出‘特殊生理问题’和引导指向许知言信息的IP和账号!这绝不是巧合!”

陈思瑶十指在键盘上飞舞,脸色同样严峻:“霍队,已经在追踪了,对方用了多层跳板和境外服务器,很狡猾。但从传播路径和精准引导的手法来看,像是……有预谋的舆论操控。”

马翔抓了抓他那头圆寸,烦躁地说:“头儿,楼下已经开始有记者和少量粉丝聚集了!虽然被拦住了,但这架势……分明是有人想把许专家往火坑里推啊!‘画家’这孙子,自己躲在阴沟里,玩这种下三滥的手段!”

霍屿何尝不知道。这正是“画家”高明且恶毒的地方。他不仅利用许知言的记忆障碍来布局陷害,现在更是利用公众的愤怒和无知,将许知言塑造成一个被警方“保护”起来的、神秘的、有特权的“变态凶手”。这不仅能给警方施加巨大的破案压力,更能将许知言彻底孤立,甚至可能煽动不明真相的民众做出过激行为,从而达到借刀杀人的目的。

许知言的公寓,已经不再安全。甚至,他随时可能面临人身威胁。

霍屿没有任何犹豫,拿起手机,走到相对安静的角落,拨通了许知言的电话。电话接通的瞬间,他能听到背景音里隐约传来电视新闻的模糊播报声。

“许知言,”霍屿的声音异常严肃,甚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你看新闻了吗?或者,注意到网络上的言论?”

电话那头的许知言沉默了几秒,声音有些干涩:“……看到了一些。他们……好像在说我?”

“听着,情况很复杂,也很危险。”霍屿语速加快,“有人故意泄露和扭曲信息,将舆论矛头引向你。你的住址可能已经不再保密。为了你的绝对安全,也为了案件调查不受干扰,我需要你立刻收拾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和你的那些记录,跟我走。”

许知言显然被这个突如其来的要求惊住了:“跟你走?去哪里?”

“我家。”霍屿言简意赅,“或者局里安排的安全屋。但我个人认为,我家更隐蔽,也更便于……沟通。”他顿了顿,补充道,“这是命令,也是为了保护你。‘画家’的目的之一,很可能就是通过舆论逼你现身,或者制造混乱伤害你。我不能让他得逞。”

许知言握着电话,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发抖。他走到窗边,小心地撩开窗帘一角,向下望去。公寓楼下似乎比平时多了些徘徊的身影和陌生的车辆。一种冰冷的恐惧感瞬间攫住了他。他不是害怕面对质疑,而是害怕那种被无数双充满敌意的眼睛窥视、被推到风口浪尖的无助感。他的世界本就是一个脆弱的孤岛,如今这孤岛却即将被汹涌的舆论浪潮吞没。

霍屿的提议,像是狂风暴雨中突然抛出的一根缆绳。去一个刑警队长家里?这意味着几乎二十四小时的共处……这感觉无比怪异,甚至有些尴尬。但理性告诉他,这是目前最安全的选择。霍屿是唯一一个在全力追查真相、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相信他的人。

“……我需要带什么?”许知言最终妥协了,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和认命。

“你的笔记本、录音笔、电脑、必要的衣物和药品。其他东西,我家基本都有。”霍屿松了口气,语气稍缓,“我二十分钟后到你家地下车库B区,车牌号XXXX。你从地下车库直接上车,不要经过大堂。”

……

二十分钟后,许知言拎着一个不大的行李箱和一个装满了笔记本和电子设备的背包,有些仓促地出现在了地下车库B区。霍屿的黑色SUV已经等在那里,如同一个沉默的守护者。

车门解锁,许知言迅速拉开门坐进副驾驶。车厢内带着霍屿身上那股淡淡的、像是雪松混合着烟草的味道,给人一种奇异的稳定感。

“系好安全带。”霍屿看了他一眼,没有多余的话,直接发动了车子。车辆平稳地驶出车库,汇入车流。他刻意绕了几个圈子,确认没有车辆跟踪后,才朝着自己家的方向驶去。

车内气氛有些微妙的凝滞。两个并不算熟悉、甚至一度立场对立的男人,因为一桩离奇的案件和一场突如其来的舆论风暴,被迫开始了“同居”生活。

为了打破尴尬,也为了了解身边这个即将朝夕相处的人,霍屿目视前方,率先开口,声音在相对密闭的车厢里显得低沉:“不用担心,我家虽然不算什么铜墙铁壁,但安保系统还行,周围邻居也都是多年的老住户,陌生面孔很容易引起注意。”

许知言点了点头,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街景,轻声说:“给你添麻烦了,霍警官。”

“叫我霍屿就行。”霍屿淡淡道,“现在不是执行公务时间。”他顿了顿,似乎想找点话题,“我的住处,可能没你家那么……整齐。提前打个预防针。”

许知言闻言,嘴角几不可察地牵动了一下,算是回应。

霍屿的住处位于一个不算新但管理严格的高层住宅小区。房子是标准的三室两厅,视野开阔,装修风格是极简的冷色调,黑白灰为主,家具线条硬朗,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品,整洁得近乎刻板,但与许知言那种充满仪式感的、对抗遗忘的秩序不同,这里更像是一个功能性的、临时歇脚的驿站,缺乏生活气息。

“客房在这边。”霍屿接过许知言手中的行李箱,引着他走向一间朝南的卧室,“床单被褥都是新的,独立卫生间。书房你可以随意使用,网络很快。”他言简意赅地介绍着。

许知言打量着这间客房,同样简洁,但采光很好。他将行李箱放在角落,一时间有些无所适从。

霍屿看着他略显拘谨的样子,走到客厅,从冰箱里拿出两瓶水,递给他一瓶。“坐吧。既然住在一起,有些话不妨直说。”

两人在客厅那张深灰色的沙发上坐下,隔着一段礼貌的距离。

“舆论的事,我会处理,你不用担心。”霍屿开门见山,“你现在的任务,是保证自身安全,然后,继续帮助我们梳理线索。你的专业知识和对‘画家’行为模式的直觉,对我们至关重要。”

许知言拧开瓶盖,喝了一小口水,冰凉的感觉让他稍微镇定了一些。“我明白。我会尽力。”

“关于那个‘红星印刷厂’,马翔他们已经初步摸查过了。”霍屿开始同步信息,“那里确实荒废已久,内部结构复杂,排查需要时间,而且不能大张旗鼓,以免打草惊蛇。吴老头提供的这个线索,很可能是一个烟雾弹,也可能是‘画家’曾经使用过、但已经废弃的据点之一。”

他看向许知言:“我们需要更精准的方向。你之前被引导回忆时,提到的那个‘工作室’的感觉,还有那种混杂的气味……能再具体一点吗?任何细节,哪怕再微小,都可能帮助我们缩小范围。”

许知言闭上眼,努力回溯那种模糊的感觉。“气味……甜腻的檀香,混合着……化学试剂的刺鼻味,还有……一种……类似于……高温灼烧某种金属或者矿物后留下的……焦糊味……”他断断续续地描述着,“工作室……感觉……不是很宽敞,但层高很高……有很多……架子……上面堆满了东西……光线……主要来自……某种特定的、偏冷色的光源,不是普通的白炽灯……”

高温灼烧?特定光源?霍屿敏锐地捕捉到这些关键词。这听起来不像一个普通的画室,更像一个……小型的手工作坊或者实验室?

“除了颜料,他可能还在里面进行一些……金属加工?或者……其他需要加热的工艺?”霍屿推测。

“有可能……”许知言不确定地说,“那种焦糊味……很特别。”

就在这时,霍屿的手机响了,是陈思瑶。

“霍队!追踪那些谣言源头有进展了!最初的几个关键帖子,是通过城南‘星缘’网吧的公共网络发布的,时间都在凌晨时段。我们调取了监控,发现发布者同样进行了伪装,但体貌特征与‘画家’侧写有相似之处!另外,我们监测到,有不明IP正在尝试攻击许先生公寓所在的物业管理系统,试图获取住户信息!”

果然!“画家”不仅在引导舆论,还在试图定位许知言!

霍屿眼神冰冷:“加强许知言原公寓的监控和安保,制造他还在那里的假象。同时,重点排查城南区域,特别是‘星缘’网吧周边,所有具备金属加工能力、或者有特殊照明需求(如摄影棚、特殊工艺作坊)的场所!注意寻找同时存在化学试剂气味和高温加工痕迹的地点!”

挂断电话,霍屿看向许知言,目光深沉:“他急了。他如此迫切地想把你逼出来,甚至亲自下场煽动舆论,这说明我们的调查方向让他感到了威胁,或者……你身上有他必须得到或者毁灭的东西。”

许知言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额头,那里是三年前受伤的地方。“是那些……我忘记的事情吗?”

“很可能。”霍屿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窗外渐渐沥沥开始落下的秋雨,“所以,我们更要抓紧时间。在你忘记更多之前,在他做出更疯狂的事情之前。”

夜色渐深,城市华灯初上。在这间陌生的、充满冷硬线条的公寓里,许知言看着霍屿站在窗前的挺拔背影,心中五味杂陈。恐惧依旧存在,但一种奇异的、类似于“战友”的情谊,以及被迫并肩作战的决心,正在这突如其来的“同居”生活中,悄然生根发芽。他知道,从踏进这扇门开始,他与霍屿,与那个隐藏的“画家”之间的博弈,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更加白热化的阶段。而外面的舆论风暴,不过是这场无声战争投下的第一道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