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文慧,怎么了,是又有什么题要问你姐夫吗?你直接拿过来问就好了。”

宋文玉被妹妹突然冒出来的提议给弄懵了。

宋文慧摆了摆手,将一旁的小板凳搬了过来,坐下掏出了书包里的课本。

“我是认真的,上周我去周菁家学习把我姐的数学笔记落她家了,她数学成绩比我好点,觉得笔记很有条理,重点清晰,她知道那几道题也是姐夫给我讲的,就有这个想法了。”

宋文慧自从下定决心再考一次,近期学习态度非常认真。

由于学校的复读班还没开课,她就和同样落榜的同学周菁约了一起学习。

周菁知道她有个大学生姐姐,就让她带不懂的题目回家问。

只是说来惭愧,宋文玉这次高考能考到海城大学,成绩还是不错的。

可准确来说,她采取的复习策略是突击复习。

她的整个学生时代几乎都是在混乱之中度过的。

老师人人自危,学生沸反盈天。

宋文玉当时还是班里成绩不错的学生,但很多知识其实都是一知半解。

随着时间的流逝,就更是不记得多少了。

偏偏她所在的村子里知青根本没几个,想要找个能讨论学习的人都没有。

由于高考准备时间只有半年,她选择了复习难度稍低的文科。

文科考试科目里需要记忆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她干脆就将数学直接放弃了。

如果说,她赶上了第一次高考考试,说不定能成。

可随着出题逐步规范,科目增改调整,试题难度提高,宋文玉不出意外地落榜了。

落榜后,她终于凑齐了复习资料,这一次,她不得不翻开数学教材,搜寻起那些可能根本就没录入过大脑的知识。

好在唐行实在看不下去她被知识折磨得阳气全无的样子,自学教材给她讲解。

由于时间紧迫,她的数学基础实在过于薄弱,唐行都是挑着重点题目讲解的,万幸最后她的数学成绩还是过了及格线。

再加上她其他科目都复习得不错,她才幸运的进入了海城大学这样一所知名院校。

自己的实力自己清楚,她怕误人子弟,统统将题目转交给了唐行。

宋家人里,唐行对宋文慧态度还算不错,几次讲解下来,宋文慧对这个乡下来的姐夫改观了不少。

这不,人已经可以毫无心理负担的开始耍赖撒娇了。

宋文慧:“姐夫,求你了,你就答应吧,我们愿意掏钱的,姐,你快让姐夫答应我吧。”

宋文玉的手被她扯来扯去,有点想答应,但也知道唐行嫌麻烦,怕勉强他。

唐行:“可以,你们能掏多少钱?”

宋文玉姐妹俩对视,眨眨眼,都没想到唐行就这么轻易的答应了。

“四块钱一个人。”

反应过来的宋文慧立马高兴地搬着小板凳凑了过去。

“学校那边还在统计复读人数,筹备复读班还要有段时间。每天两个小时,一个月四块钱怎么样?”

两人八块,能买七斤肉呢,他和老婆糊一个月纸盒也就八块钱。

“行。”唐行立马把手里糊了一半的纸盒给扔了。

宋文慧:“太好了,我明天下午就让周菁到咱家上课。”

唐行:“明天不行,明天海城大学开学,我得陪你姐去学校报到。”

宋文慧已经小跑着去屋里将钱包取过来了,她讨好一笑,将数出的钱递了过去。

“后天开始也行,姐,姐夫,我能不能也跟着你们一块去大学里看看啊。”

“当然可以了,这钱你留着吧,你是我妹妹,我们回来还害得你没了自己的房间,肯定不能收你的钱。”

在唐行满含期待的注视下,宋文玉将钱又推了回去。

家里孩子多,宋父去得早,孟巧凤平时节俭惯了,很少给孩子们零花钱。

这四块钱还不知道是妹妹攒了多长时间的呢,她可不好意思收。

她想在家里住的舒心,用一点小钱维护一下关系也是很有必要的。

宋文玉再三推拒,宋文慧才不好意思地将钱又收了回去

次日,宋文玉三人一大早就起来收拾东西准备去报到了。

宋文玉和唐行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宋文玉连结婚时买的小皮鞋都穿上了。

这一身,惹得大嫂和二哥不住地投来打量的视线。

宋文慧也穿上了自己唯一一条裙子,怕弄脏了衣服,吃饭的时候都文雅了起来。

孟巧凤今天也很是高兴,临出门前还难得地掏了两块钱给几人,让他们好好替她逛逛。

她姑娘可是他们家属院的第一个大学生。

何美茜其实也想跟着去见识下,只是到最后都没没开面子,只能抱着福妞看着几人离开。

三人错开上班点出了门,上了公交车坐了八站的就到了海城大学。

学校从里到外都是人,那些挑着扁担背着行李的,一看就是新生。

宋文玉几人顺着学生指引的方向,很快就找到了办理入学的地方。

看着她那隆起的肚子,办理老师难免皱起了眉头。

“几个月了?”

“四个来月了。”

老师的眉头更皱了,忍不住和身旁的一位老师抱怨道:

“就说考试不能没有婚姻限制吧,简直是胡搞八搞。男的也就算了,这女的怀孕了还怎么来上学?这不是破坏学校风气吗?”

唐行听后有些生气,宋文玉连忙拉住了他。

她当然也生气,没想到怀孕还可能对自己能否顺利入学产生影响。

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她能否入学,可能就在这位老师的一念之间。

见他终于发完了牢骚,宋文玉才试探着开了口。

“老师,您也看到了,我是一位下乡知青,在乡下待了五年,我考了两次才如愿考上大学,是弥补国家十年断层人才的信念才让我一直坚持了下来。

“我可以克服农村生活条件的困苦、社会家庭身份的压力,那么我也一定能克服怀孕带来的各种不便。”

看到档案上的成绩,座位上了的老师叹了口气,从书桌抽屉里翻出了一本稿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