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晨光熹微。

李毅目送裴倩倩的专车悄然滑出省委大院。

他站在窗前,看着天际那一抹淡淡的鱼肚白,眼中的温存迅速敛去。

汉东这盘棋,因为妻子的到来,棋路已然清晰。

而此刻的京州官场,一场风暴正在酝酿。

李达康心里憋着一团火。

他主抓的光明峰项目,在大风厂那里吃了大亏。

本想借此项目,为自己的履历添上浓重一笔,却被李毅截胡,成了对方的嫁衣。

政绩没捞着,反倒惹了一身骚。

他迫切需要一个突破口,来重新证明自己。

就在这时,一则新闻闯入了他的视野。

光明区信访办的“蹲式窗口”。

照片上,低矮的窗口前,来访群众只能以一种极其屈辱的姿势半蹲着办事。

这则新闻,被省委书记沙瑞金看到了。

沙瑞金在一次内部讲话中,不点名地敲打了一句。

“我们有些干部,心里根本没有人民,搞些形式主义,让老百姓在背后戳脊梁骨!”

话不重。

但每一个字,都像一记耳光,扇在李达康的脸上。

火辣辣的疼。

这股无名火,必须找到一个宣泄口。

他的怒火,精准地对准了那个在他眼里一无是处的光明区区长。

孙连城。

……

京州市委扩大会议。

会场内,全市处级以上干部正襟危坐,鸦雀无声。

李达康决定杀鸡儆猴。

他面沉似水,锐利的目光在会场扫了一圈,最后像钉子一样,钉在了孙连城的身上。

“啪!”

他猛地一拍桌子。

突兀的声响让整个会场的人都为之一颤。

“孙连城!”

李达康站起身,手指几乎要戳到孙连城的脸上,声音如同咆哮。

“看看你干的好事!”

“那个窗口是给人办事的吗?我看是给狗钻的!”

“这事都传到沙书记耳朵里了!”

他的声音在会场中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你在区长的位置上,就是混吃等死!”

“不想着工作,就想着下班回家看星星!”

“我看你干脆别当区长了,去少年宫看星星得了!正好没级别,跟你对口!”

会场里一片死寂。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孙连城身上。

有同情,有幸灾乐祸,但更多的是等着看一出好戏。

他们都以为,孙连城会像以往一样,站起来,唯唯诺诺地做检讨。

然而。

孙连城坐在原位,一动未动。

他只是慢慢抬起头,看着主席台上那个暴跳如雷的市委书记。

他的眼神,很平静。

平静得让人心头发毛。

长期的压抑、丁义珍留下的烂摊子、李达康无休止的甩锅和指责。

在这一刻,尽数爆发。

他缓缓站起身。

然后,在所有人惊骇的目光中,他也重重地一拍桌子!

“砰!”

这一声,比李达康的更响,更沉。

“李达康!”

孙连城的声音不大,却像一把冰锥,刺穿了会场的寂静。

“我忍你很久了,你别欺人太甚!”

全场哗然!

一个区长,敢在全市干部大会上,直呼市委书记的名字叫板?

疯了!这人一定是疯了!

李达康也彻底愣住了,他完全没想到,这个一向被他视作面团的孙连城,竟然敢当众顶撞他。

孙连城根本没给他反应的时间。

“你说的轻巧!光明区的财政,早就被你那个好下属丁义珍掏空了!”

“我上任的时候,区政府账上连发工资的钱都没有!”

“我拿什么去改造窗口?”

“为了改造经费,我前前后后给你打了十七个报告,你李达康批过一个字吗?”

“你为了你那个光明峰项目,把全市的财政都抽干了!”

“丁义珍给你捅了这么大个窟窿,他跑了,你作为他的直接领导,毫发无伤!”

“这个烂摊子,却要让我来背锅!”

孙连城的声音越来越大,压抑已久的情绪喷薄而出。

“还有!”

他彻底撕破了脸皮。

“你前妻欧阳菁,在银行吃了多少回扣,你真的一点都不知道?”

“你有什么资格说我不作为!”

“你凭什么说要开除我的党籍?”

孙连城挺直了胸膛,双眼直视着脸色由红转紫的李达康。

“党是你家的吗!”

会场已经彻底失控。

李达康的脸,涨成了猪肝色。

他浑身发抖,指着孙连城,嘴唇哆嗦着,却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你……你……”

最后,他只能挥舞起权力的大棒。

“再胡闹!我现在就开除你的党籍!”

他想用这种方式,强行结束这场让他颜面扫地的闹剧。

孙连城冷笑一声。

他伸手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领,扔下一句让所有人胆寒的话。

“我等着。”

“我等着你李达康来开除我的党籍。”

说完,他头也不回,在全场干部呆若木鸡的注视下,径直走出了会场。

会议不欢而散。

这场风波,像长了翅膀,顷刻间传遍了汉东的每一个角落。

李达康的权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他从一个锐意进取的改革先锋,变成了一个被下属当众羞辱的官场笑话。

为了反击,为了挽回颜面。

他连夜授意市委办公厅,炮制出了一份“针对懒政干部的回炉学习班”方案。

他要用这把火,烧掉孙连城带给他的耻辱。

……

省委常委会议室。

李达康带着一股未消的怒气,将这份略显粗糙的方案,作为“整顿干部作风”的雷霆手段,提交了上来。

他慷慨陈词,想把这个“京州经验”向全省推广。

核心,就是将那些考核不合格的“孙连城们”集中起来,封闭学习,只发基本工资。

会议桌旁,几位常委交换着眼神,心里跟明镜似的。

“达康这是被气糊涂了,拿个学习班来撒气。”

“这哪里是整顿干部,分明是公报私仇,手段还这么老套。”

“沙书记刚提了作风问题,他就搞这么一出,看似政治正确,实则格局太小。”

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飘向了李毅。

有好戏看了。

终于,轮到李毅发言。

他清了清嗓子,脸上带着一贯的平静。

“达康书记整顿干部作风的决心,是值得肯定的。”

他先是给了李达康一个台阶。

然后,话锋一转。

“但是,‘学习班’这种模式,是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我看,值得商榷。”

“治标不治本。”

“而且容易引起干部的逆反心理。”

他看着脸色铁青的李达康,从容地从自己的文件夹里,拿出另一份文件。

“关于干部考核,我这里,也有一套不太成熟的方案。”

文件被分发给众人。

“绩效考核与末位淘汰制”。

几个加粗的大字,印在文件首页。

相比李达康那个充满个人情绪的“学习班”。

李毅的方案,显得无比专业、冷静,且高效。

可量化的工作标准。

清晰的奖惩机制。

冷酷的末位淘汰。

优异者破格提拔的晋升通道。

高育良扶着眼镜,仔细阅读着方案。

他感觉纸上的每一个字,都像一把精准的外科手术刀,要将官僚主义的脓包一层层切开。

他从这套方案里,看到了现代企业管理的冷酷与高效。

这让他对李毅的敬畏,又加深了一层。

达康还在用大锤砸墙,李毅已经用上了激光手术。

李毅没有停下,他抛出了最后的杀手锏。

“这套方案,也并非我凭空想象。”

“在江南省江州市,我们已经试行了两年。”

他示意秘书,将另一份文件分发下去。

那是一份详实的数据报告,以及厚厚一叠的成功案例。

有理论,有方法,有实践,有数据。

李毅的方案,如同一套完整的现代化战争体系。

而李达康因一时之气搞出的“学习班”,瞬间变成了小孩子过家家的游戏。

主位上,一直沉默的沙瑞金,看着手里的数据报告,又看了一眼脸色铁青、一言不发的李达康。

他的眼中,露出了浓厚的兴趣。

他缓缓开口。

“这个‘末位淘汰制’,很有意思。”

“李毅同志,你详细讲讲,在江州的具体情况……”

李达康知道。

这一局。

他输得比大风厂那次,还要彻底。

他不仅输掉了方案。

更输掉了自己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