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沈颂宜早上推开窗就看到白茫茫的一片,思绪也被这场雪带回了前世。

这场雪不止京城周边在下,南方各地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雪,都说瑞雪兆丰年,可这场雪是一切灾难的开端。

这场雪断断续续一直下了半个月,京城中许多民房都被压垮,更不要说附近的农户了。

百姓们都在期盼开春,开春就好了,可直到三月天气都没回暖,直到四月下旬气温才回春。

然而伴随天气回温的是不间断的大雨,积雪融化加上大雨带来的水量,将农田淹没,导致无法春耕。

京城周围是皇城,要比别的地方好一点,情况最糟糕的是南方,正值春季本就多雨,四面八方的雨水汇聚而来,上游泄洪,下游遭殃。

赖以生存的家园被洪水肆虐侵占,数以千计的百姓流离失所。

本来底层百姓手中粮食和银钱就不多,出现这种灾难时,那点为数不多的银钱派不上多大用场。

邺国百姓们都在盼着太阳出现,终于雨水连绵下了两个月之后太阳出现了。

一开始百姓们还很高兴,渐渐的就发现不对劲了,太阳越来越大,京城以南以北六州继洪水之后又出现干旱。

朝廷在这时出手了,遣派官员赈灾,睿王随行,带了幕僚王璟。

赈灾大部队一路大张旗鼓,睿王志气昂扬,然而不到半路就被流民组成的流寇抢了一半。

睿王大怒,于是一路上斩杀了不少靠近的流民,

这时的百姓历经大雪和洪水磨难的百姓自此本就更绝望了。

然而六州这场灾难远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其他地方多多少少也受一些影响。

这场干旱一直持续到第二年冬天才结束,直到第三年春天雨水落下,这场灾难也宣告结束。

历时两年的灾难让国库消耗一空,外患不歇内患不止。

一开始由流民组成的队伍不满于朝廷对灾民的处置,开始四处起义,邺国分崩离析。

男女主在确实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一个出钱一个出力,将分崩离析的邺国一点点收覆。

思绪渐渐回笼,而这时候沈家流放去岭南也是好的,那边靠海,常年多雨,不会缺水。

邺国情况混乱时,那边情况尚在控制中,是个不错的地方。

“吱呀~”

门被推开,茯苓和连翘走进来,“小姐。”

两个丫鬟脸上挂着浅浅的笑,沈颂宜问:“是有什么好消息吗?”

连翘凑到她身边,“小姐,半个时辰前定国公府被金吾卫包围了,定国公被带进宫去了。”

“听打探消息回来的人说,他出府时那脸黑得跟锅底似的。”

沈颂宜嘴角轻翘,“挺好的,还有吗?”

“陛下让睿王负责查案。”

她秀气的眉梢一扬,这倒是没想到的,那睿王会如何做呢?

包庇族亲还是大义灭亲?

接下来几天沈颂宜都没有再出门,每日都会派人出门去购买东西,东西会统一运到仓库内存放。

在对沈家判决到来前,提前把东西收起来了,嫁妆也变卖的差不多。

第二天早朝结束,承平帝终于对沈家人做出处决。

“小姐,处决下来了,成年男丁杀,女眷匆入掖庭为奴,其余家仆发卖。”

沈颂宜眼中满是嘲讽,果真一模一样啊。

“茯苓,此番进宫后我大概率会被关进大理寺,无法自由行动,我之前跟你嘱咐的切记要完成。”

茯苓深深一俯身,“奴婢一定完成。”

早在和离的第二天就把卖身契还给她们了,四个大丫鬟现在是自由身。

就算自己再被抓进去,也不会牵连到她们,更不会影响后续的事。

前世她还是江家妇,所以没有一起被流放,现在她是沈家女。

半个时辰后沈颂宜跪在宫门前求见皇上,她捧着丹书铁券,手高于头顶,身形单薄笔直。

御书房内,承平帝正在批阅奏折,批着批着突然放下手中的朱笔,转而看向一旁大太监。

“你说,朕对沈家是不是太狠了?”

大太监罗勤顿时一激灵,小心翼翼回答:“陛下,奴才哪里懂这些?”

承平帝爽朗一笑,“说,大胆的说说错了,朕不怪你。”

罗勤弯着的腰稍微直起一点,不多,就那么一点点。

“陛下,那奴才就大胆说了,在奴才看来,雷霆雨露皆君恩,想来沈家人亦是如此想的。”

这时一个小太监走进御书房,“陛下,沈氏女带着丹书铁券在宫门外求见。”

承平帝眼中闪过一抹讶异,原以为丹书铁卷会在沈灼手中,没想到居然在他女儿手中。

“宣。”

宫外寒风里面,沈颂宜跪了不到一盏茶功夫就浑身冰凉,好在膝盖下做了处理,不至于冻坏。

小半个时辰后一位唇红齿白的小公公从里面走出来。

“沈小姐,皇上同意见您了,跟奴才走吧。”

沈颂宜脸色苍白无血色,起身时踉跄了一下,这些都被小公公收在眼中。

从宫门口到御书房距离可不短,让沈颂宜走着过去,也是打算给她一个下马威。

宫道上积雪都被扫了,鞋袜不可避免被打湿,两刻钟过后才到御书房。

罗勤看到沈颂宜狼狈的模样没说什么,直接领着人进去了。

“陛下,沈氏女来了。”

罗勤捧着丹书铁卷放到案桌前,承平帝放下手中折子,看着跪在下方的人,“你是沈灼的女儿?”

沈颂宜微微抬起头看着前方台阶,“是,罪臣沈灼之女沈颂宜叩见陛下。”

额头贴在冰冷的地砖上又引起一阵颤抖。

十几息后帝王威严地声音传来,“平身。”

沈颂宜这才慢腾腾起身,在外面跪了那么久,又在风雪中走了两个钟,身体早已麻木。

“朕记得你与定国公世子有婚约?”

这话不是问她,而是问罗勤。

“是的陛下,沈姑娘与江世子已经成婚了。”

“哦,”承平帝又问:“不好好过你的日子,拿着丹书铁券来想求什么?”

“是想为沈家求情还是江家?”

“陛下,臣女无所求,只希望陛下能改判沈家。”

承平帝一双眼睛盯着沈颂宜,属于帝王的威慑毫不犹豫向她碾压而去。

下面跪着的宋颂宜形摇摇欲坠,一直咬牙坚持着。

“求陛下赦免沈家死罪。”

良久承平帝才开口,“也罢,朕亦痛心沈家,此番作为属实不该,罗勤。”

“奴才在。”

“拟旨,念及老镇北王有恩于邺国,沈家改判成年男丁鞭笞八十后举家流放岭南。”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沈颂宜额头扎扎实实刻在地面上,承平帝感叹。

“沈灼这是养了个好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