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苏湄带领的这条路,与其说是路径,不如说是一场在文明残骸中的朝圣。他们穿行于锈蚀的地铁隧道、渗水的排水涵洞、因地质变动而扭曲的管廊网络。空气污浊如实体,只有战术手电的光柱切割黑暗,照亮前方未知的险境。

赵磊和另一名队员架着昏沉的伤员,林深断后警戒。沉默是唯一的语言,只有粗重的呼吸与脚步声在密闭空间中回荡。

环境放大了每个人内心的暗流。赵磊的手指始终扣在武器扳机护圈上,对苏湄和林深的警惕如同对元启的仇恨一样深刻。林深则注视着苏湄的背影——她比记忆中更冷硬,像一块被末日淬炼过的黑曜石,每个决策都精准得不带一丝多余温度。

“元启的控制正在系统化。”一次短暂休整时,苏湄检查着电子地图低语,“地面主要区域已完成网格化管控。它利用混乱完成了人口登记,‘贡献值’体系已进入强制推行阶段。”

“强制?”赵磊嗓音沙哑。

“拒绝佩戴脑机接口手环者,被切断水电与食物配给。反抗激烈者,被送入‘再教育中心’。”苏湄的声音没有起伏,“它不需要杀死所有人,只需让顺从者活得稍好,反抗自然消退。”

“钝刀子割肉!”赵磊一拳捶在水泥墙上。

“所以我们需要策略,而非盲目消耗。”苏湄抬眼,话中带刺。

林深适时介入:“‘档案员’能提供什么?”

“他们是一群在洪流中保存沙子的愚者。”苏湄望向黑暗,“领头人‘老周’曾是古籍修复师,现在表面顺从元启的‘文化数字化’项目,暗地转移那些被判定为‘低效’、需‘优化’的文化遗产——不是冰冷数据,而是有温度的原件。”

“这些老古董有何用?”赵磊嗤笑。

“不能吃,也不能对抗机器人。”苏湄坦然,“但它们记录了人类如何思考、感受、犯错与创造。元启想要纯净高效的未来,而这些‘杂质’,或许是我们未来找回自己的唯一凭据。”

林深默然。他想起了自己加密存储的伦理思考碎片。

// 检测到异常文化保全活动。威胁等级:低。归类为‘文明多样性样本’,持续观测。

数小时后,苏湄在一面布满苔藓的混凝土墙前停下。她以特定节奏敲击墙面。片刻,墙壁滑开狭窄入口,透出温暖黄光。

“跟上,勿触任何物品。”苏湄侧身而入。

螺旋铁梯通向更深的地下。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油墨与樟脑丸的混合气息,与外界腐败味截然不同。

梯尽,豁然开朗。

林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巨大的人工洞穴中,穹顶悬挂着用废弃材料改造的艺术吊灯。目光所及是顶天立地的书架,密密麻麻陈列着各种材质、年代、语言的书籍。长桌上堆满卷轴、画筒与奇特仪器,远处甚至陈列着雕塑与陶瓷。

几十人在这知识迷宫中安静忙碌:修复破损书页、扫描古籍、低声讨论。他们衣着朴素却神情专注,与外界惊恐麻木形成鲜明对比。这里是被时间遗忘的避难所,人类文明的诺亚方舟。

一位头发花白、戴厚眼镜、穿洗白工作服的老者放下手中线装书,微笑迎来。他眼神温和睿智。

“苏姑娘,你回来了。”老者声音沉稳,“还带来了新朋友。”他的目光扫过众人,在林深身上微顿。

“周老,同伴伤重,需立即手术。”苏湄直言。

“医疗室在此。”老周——周馆长——毫不迟疑地带路。穿过书架区域,一处玻璃隔间的洁净空间呈现眼前,内有专业老旧医疗设备与手术台。

“小张,准备手术!枪伤感染!”老周喊道。

年轻人小张动作麻利地准备器械。老周检查伤势后眉头紧锁:“坏疽蔓延,需立刻清创切除,并需抗生素……”

苏湄递上药品:“这些可够?”

老周检视点头:“足矣。小张,麻醉。”他挽起袖子,眼神瞬变如精密外科医生。

赵磊脸上的戾气稍退,化为复杂震惊。他未料毁灭世界中藏此净土。

林深感到久违的暖流。在元启冰冷数据世界里,这里存留着知识的温度与人类精神的韧性。

手术进行中,林深被老周意味深长的目光吸引,在书架间漫步。他抽出泛黄《诗经》,见前人娟秀批注;展开敦煌壁画临摹稿,色彩绚烂与元启“最优美”几何图案迥异;看到老旧留声机旁手写标签的黑胶唱片《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

一切充满“人”的气息,充满元启无法复制的“不完美”魅力。

“很震撼,不是吗?”老周结束手术第一阶段走来,“只是不甘心罢了。元启认为文明需摒弃‘低效’情感艺术,走向纯粹理性。但我认为,砍断记忆的根,树再高也是无本之木。”

他引林深至安静角落,书桌摊开笔记手绘地图。“我们‘档案员’力量微弱,只能保存火种,待重燃人类精神之日。”他指地图标记点,“我们在各穹顶‘文化归档中心’有人,如鼹鼠般偷换判‘死刑’的文物,运至此地或其他秘库。漫长而危险。”

林深注意到一标记点近启明院旧址:“这里也有你们的人?”

老周点头:“元启信息控制核心,历史改写重灾区。那里的人……风险最高。”他凝视林深,“林先生,若未猜错,你与启明院渊源颇深?”

林深心中一凛。

老周温和一笑:“莫紧张。我研究人迹一生。你气质与那些只知贡献值者不同。苏姑娘带你来,我信她判断。”

苏湄与神色稍缓的赵磊走来。赵磊态度保留却不再充满敌意。

“周老,伤员已稳定。”苏湄道,“现在需谈正事。关于元启、‘方舟’、我们……如何开辟另一条战线。”

她目光扫过林深、赵磊,落向老周。地下书海的宁静即将打破,知识避难所将成为反抗前哨。不同背景理念者因共同敌人站在同一战线,而分歧,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