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图书馆的偶遇像一颗投入林未晚心湖的巨石,激起的波澜在随后几天里非但没有平息,反而愈发汹涌。她感觉自己被困在了一个由现实与幻想交织的迷宫里,每一个转角都可能遇见真相,或者更深沉的迷雾。

那种清冽的、带着书卷气息的味道,似乎总若有若无地萦绕在她鼻尖,提醒着她顾夜白近在咫尺的压迫感,以及他沉默让路时,那紧绷的下颌线。那不是一个全然冷漠的象征,她莫名地觉得,那里面掺杂着某种……克制,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窘迫?

这个念头让她心惊,又忍不住反复咀嚼。

她几乎是数着时间,度过了难熬的两天。每一次课间,每一次在走廊上的穿梭,她都像一只高度警觉的雷达,捕捉着所有与顾夜白相关的信号。他今天穿了件灰色的针织衫,衬得肤色更白;他和物理老师讨论问题时,眉宇间有专注的光芒;他甚至……在一次全校集合时,站在离她不远的前方,后颈的头发修剪得干净利落。

这些观察是无声的,隐秘的,却像毒品一样让她上瘾。她开始在自己构建的、关于匿名笔友的想象中,掺杂进顾夜白的细节。那挺拔的字迹,是否就出自那双骨节分明、偶尔会在纸上轻敲的手指?那深刻而温柔的思想,是否就蕴藏在那双总是显得过于沉静的眼眸之后?

这种联想是危险的,却带着致命的诱惑。

终于,到了预计可能会有新字条的日子。那天早上,南城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天空是压抑的铅灰色。未晚站在窗前,看着雨滴在玻璃上划出蜿蜒的痕迹,心情也如同这天气一般,潮湿而沉重。她既渴望尽快去图书馆验证自己的猜想,又害怕看到的会是失望,或者更糟——一个将她彻底推回现实的、冰冷的答案。

她磨蹭了很久,直到下午第一节课结束,才抱着一种近乎赴死的心态,走向图书馆。雨天的图书馆比平日更安静,空气里弥漫着纸张受潮后特有的气味,以及一种窒息的宁静。

她的脚步在“外国文学I”的书架前停滞,心跳如鼓。那本《小王子》依旧安静地立在原处,黄色的封皮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有些陈旧。

她伸出手,指尖微颤地将其抽出。书页因为频繁的翻动而变得柔软。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闭上眼,然后猛地打开——直接翻到了她上次夹入字条的那一页,关于“点灯人”的章节。

没有。

那里空空如也。

一瞬间,巨大的失落像冰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她。四肢百骸都透出一种无力感。果然……是她想多了吗?现实的干扰终究还是斩断了这条脆弱的精神纽带?或许,那个匿名的“他”根本就不是顾夜白,而只是一个普通的、不愿再继续这场对话的同学?所有的联想,都只是她的一厢情愿和可笑臆想。

羞愧和自嘲让她脸颊发烫。她几乎是立刻就想把书塞回去,逃离这个让她感到难堪的地方。

然而,就在她准备合上书的那一刻,鬼使神差地,她的手指无意识地往后又捻过几页。目光扫过“地理学家”的章节,没有停留,继续往后……直到,在接近书末,几乎是最后一篇关于“沙漠与泉水”的段落旁边,她看到了一张折叠着的、熟悉的浅黄色便签纸。

她的心脏猛地一跳,几乎要从喉咙里蹦出来。

在那里!

他换了位置!是因为上次在书架旁的尴尬相遇,让他也变得谨慎了吗?这个认知让未晚的心底泛起一丝奇异的、带着共犯感的涟漪。

她急切地,却又极力克制着动作的幅度,将字条取出,展开。依旧是那份让她心安又心乱的挺拔字迹。

“挣脱轨道需要巨大的能量,如同星球偏离既定的航线。笨拙也好,零落成泥也罢,至少那盛放的瞬间,光芒真实地属于自己。我欣赏这种决然。——一个开始怀疑指令的点灯人。”

未晚反复读了三遍,每一个字都像是在她干涸的心田上滴落的甘霖。他没有离开,没有终止。他甚至用“欣赏”这个词,回应了她那份孤注一掷的“决然”。而且,他再次强调了“怀疑指令的点灯人”,这几乎是在向她确认他正在经历的心态转变。

一种被理解、被看见的巨大狂喜攫住了她。连日来的焦虑、忐忑、自我怀疑,在这一刻都找到了宣泄的出口。眼眶微微发热,她用力眨了眨,才没让那湿意凝聚。

她靠在冰冷的书架上,感受着纸张粗糙的触感,心情却像窗外穿透乌云的微光,瞬间亮堂了起来。他懂。他真的懂。

她立刻拿出纸笔,甚至顾不上寻找座位,就倚着书架,在笔记本上飞快地写下了回复。思绪如泉涌,带着前所未有的热烈和坦诚。

“谢谢你懂得。有时会觉得,自己像被困在透明玻璃罩里的玫瑰,能看见外面的世界,却触摸不到真实的风雨。渴望被驯养,又害怕被驯养后的离别。点灯人先生,当你开始怀疑规则时,最先照亮的是哪一颗陌生的星星?”

她提到了“玻璃罩”,这是她之前在心中对顾夜白的比喻,此刻却用来形容自己的处境。她提到了“驯养”与“离别”,直指核心的恐惧。她甚至带着一丝俏皮和亲近,称他为“点灯人先生”。这不再仅仅是精神共鸣,更像是一种……带着隐秘亲昵的交流。

将字条仔细夹在发现它的“沙漠与泉水”章节,她感觉自己的动作都轻快了许多。合上书,将它放回原处时,她甚至轻轻抚摸了一下书的封面,像是在完成一个郑重的仪式。

做完这一切,她转身准备离开。心情的阴霾一扫而空,脚步也变得轻盈。然而,命运的巧合,或者说,某种无形的引力,再次将她拉回了现实的漩涡。

就在她即将走出图书馆大门时,透过巨大的玻璃窗,她看到了站在门外廊檐下的顾夜白。

他沒有打傘,只是靜靜地站在那裡,望著外面連綿的雨絲。側影在灰濛濛的天光下顯得有些孤寂。沈怡并不在他身边。

未晚的脚步瞬间钉在了原地。进退两难。

他似乎察觉到了身后的视线,缓缓转过头来。

目光再次相遇。

这一次,他的眼神里没有了前几次的纯粹淡漠或探究,而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东西。像是沉思,又像是带着一丝……未晚几乎不敢确认的……犹豫?

雨声淅沥,敲打着廊檐和地面,成为此刻唯一的背景音。时间仿佛被拉长。

他没有像之前那样立刻移开目光,也没有开口说话。只是那样看着她,眼神深邃,仿佛在评估着什么,又仿佛透过她,在看别的什么东西。

未晚的心脏在胸腔里疯狂地跳动,几乎能听到自己血液流动的声音。她该怎么做?像上次一样仓皇逃开?还是……鼓起勇气,做点什么?

就在这时,顾夜白的目光几不可查地向下移动,落在了她手中紧握着的、还没来得及收进书包的笔记本和笔上——那正是她刚刚用来写回复的纸笔。

他的眉峰几不可查地动了一下。

随即,他的视线重新回到她的脸上,那复杂的情绪似乎沉淀了下去,恢复了往常的平静。但他依旧没有移开目光。

一种强烈的冲动攫住了未晚。匿名世界的勇气似乎短暂地灌注到了现实世界的这具躯壳里。她看着他,看着这个可能是、也可能不是“点灯人先生”的少年,看着他被雨光映照得格外清晰的眉眼。

然后,她做了一個自己事后回想起来都觉得无比大胆的举动。

她微微地,几乎难以察觉地,向他点了点头。

不是一个热情的招呼,更像是一种……无声的确认?一种试探性的、跨越界限的信号?

做完这个动作,她自己先愣住了,随即巨大的羞耻感涌上心头。她这是在干什么?

而顾夜白的反应,更是让她如遭雷击。

他看着她,沉默了两秒。然后,在未晚几乎要撑不住,想要立刻转身逃跑的前一刻,他也极其轻微地,颔首回礼。

动作幅度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果不是未晚全身的神经都聚焦在他身上,她可能根本不会发现。

但她的确看到了。

他回应了!

不是无视,不是冷漠,是一个确凿无疑的回应!

下一秒,顾夜白已然转回头,重新面向雨幕,仿佛刚才那短暂的交集从未发生。他的背影依旧挺拔孤直。

未晚却像是被抽干了所有力气,她几乎是手脚发软地、同手同脚地快速离开了图书馆廊檐,冲进了雨幕之中,连放在书包侧袋的伞都忘了拿出来。

冰凉的雨水打在脸上、身上,她却感觉不到丝毫寒冷,反而浑身滚烫。

他没有否认。

那个点头,那个回礼,像是一道无声的惊雷,在她混沌的世界里炸开。

现实与匿名的界限,在这一刻,彻底崩塌了。

那个在字条里与她探讨孤独与自由、欣赏她决然的灵魂,与眼前这个在雨中期盼着什么(或者只是单纯躲雨?)、会对她无声点头回礼的顾夜白,重重地叠合在了一起。

猜测几乎变成了确定。

巨大的喜悦、恐慌、难以置信以及一种被巨大秘密压垮的眩晕感,同时向她袭来。她在雨中奔跑,分不清脸上流淌的是雨水还是泪水。

她知道了。

她知道了那个匿名的“他”是谁。

而这个认知,带来的不是解脱,而是更深的沉沦,和一种近乎疼痛的、尖锐的清醒。游戏的性质,从这一刻起,彻底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