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老军医从斑驳的老花镜里抬起眼,透过镜片打量着沈兰。
“这病倒也不是没得治,就是......花钱可不少。”
听到这话,张换娣攥紧了衣角。
她刚升起的一点希望就破灭了。
她知道,要是她这病花个块儿八毛的,兴许还能指望家里给治。
可要花大钱......她偷偷瞥了眼她妈,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治,多少钱我们都治。”沈兰的声音斩钉截铁。
张换娣猛地瞪大眼看向她妈,她不会是听错了吧?她妈说治!
老军医撇了撇嘴,低头在发黄的病历本上写着歪歪扭扭的字。
这种场面他见多了,嘴上说治,等听到药价就变卦的多了去了。
要是愿意花钱治怎么可能拖到这么严重才来?
不过他还是按规矩开了方子。
"链霉素一周打三次,这药伤耳朵,打了可能头晕眼花。"
他拿出一个棕褐色小瓶,"配上雷米封片,一天三次,一次两片,要是能弄到鱼肝油更好。"
他再次看向沈兰,“光链霉素一个月就得十八块六!”
沈兰捏紧了拳头,这价钱顶得上城里工人小半个月工资了,还真是不便宜!
但她咬了咬牙,还是坚定说道,“我们治!”
老军医脸色稍缓了些,点了点头,“白芨粉先喝着止血,咳血时含一口......”
就这一晚上的针药,沈兰就掏出去十块零两毛。
这年头,穷人的命为啥贱?不就是因为治不起病么!
家里现金总共是五十六块多,这一下就去了十块钱,饶是沈兰也一下紧张起来。
看来做买卖的事不能等了!
次日是集日。
他们所在的山罗镇是尾数三、六、九号集日,每到这天镇上热闹非凡。
沈兰本想着刚双抢完能休息会儿,没想到刚好碰上赶集,于是一大早就起来了。
早些时候她们几个丫头上山捡的菌子、张海柱从后山挖的笋,都晒成了干货,正好趁赶集拿去卖。
她特意找出个旧竹筐,垫上报纸,把干货仔细码好,这次赶集正好都拿到镇上卖掉。
去镇上得先走四十多分钟的山路,到岔路口才能坐班车。
沈兰走到岔路口的时候已经是满头大汗,这还是在张耀祖帮她背筐的情况下。
这小崽子今天一听要赶集,懒觉也不睡了,就是磨着沈兰要带着他一起。
沈兰想着多个劳力也好,就答应了。
三个姐妹眼巴巴看着,沈兰除了没让老三跟,其余都应下了。
“老三你病还没好,就先待在家吧。”
老三那病总是‘嗬哧嗬哧’的,没走一会儿嗓子就跟破风箱一样。
还是等病好了才出门不急。
张换娣很快应下,脸上还有笑,“好的妈,我在家一定把活儿都干好!”
沈兰明显感觉到,自从昨晚自己带她去了卫生所后,她整个人的精气神明显都好了不少。
以前总是低着头阴沉沉的,现在都会笑了。
“哎,真是累死个人!”沈兰不由得感叹一句。
上辈子后来村上修了很宽的路,基本上每家也都买了车,根本就不用这么费劲。
张耀祖听了他妈的话不由得抱怨,“早叫你买自行车了!
要是咱家有了自行车,不用坐班车都行!”
沈兰没好气地瞪他一眼,这小崽子还想着他那自行车呢!
不过也是得买的,要不然实在是太麻烦。
“就算家里买了自行车那也不是给你到学校显摆的!
你知道自行车多贵么整天嚷嚷着叫买自行车!”
商城里的永久牌自行车要150多块钱一辆,还得有工业券。
黑市更是高到200多一辆,就是从她的商城买也要102块。
哪里是普通老百姓能消费得起的?
再说了,有了自行车又能怎么样?
他们这一次出来就5个人,一辆自行车还能载5个人不成?
其实商城里面是有三轮车和电动三轮车的。
三轮车还好说,可电动三轮车就太超前了,买了也一准不太平。
他们走到岔路口的时候,那边已经有不少人在等车了。
男人们蹲在路边抽着旱烟,女人们挎着篮子,里面装着鸡蛋、山货。
约莫等了半个钟头,那辆漆皮斑驳的老旧班车才"突突"地开来。
在沈兰他们上车前,班车上就挤满了人。
车门一开,热浪混着汗酸味扑面而来。
车厢里挤得跟沙丁鱼罐头似的,还有人拎着咯咯叫的母鸡,那汗臭味混合着鸡鸭的屎臭味儿,简直不是人待的地儿!
沈兰好不容易挤到窗边,这才喘过气来。
反观张耀祖姐弟几个,似乎是完全不受影响,几人光是看路边走过的车都看得津津有味!
沈兰见他们这样,也不由得露出笑来。
班车又晃晃悠悠了差不多四十分钟,这才终于到了镇上。
“哎呀,想赶个集还真是不容易!”
经历这么一遭,就是原本身上没汗臭的都染上了。
沈兰是忍不了了,盘算着买一辆三轮车,以后做什么也方便点。
“你们三个去供销社门口摆摊,把这些山货卖了。
卖完后每人可以买根一分钱的冰棍,剩下的钱都得交回来。”
“好的,妈!”两个小姑娘高兴地应下了。
张耀祖撇撇嘴没敢吭声,往常他妈都会主动给他买冰棍的。
但一想到他妈最近已经变了,张耀祖怕又挨他妈一个大比兜,只得默默跟在两个姐姐后头。
沈兰终于甩掉三人,沈兰找了个僻静处,从商城里取了五十个鸡蛋出来。
这年头倒卖粮食是投机倒把,但自家产的鸡蛋还是可以卖的。
刚摆好摊没多久,就有个年轻妇人来问鸡蛋了。
“你这鸡蛋咋卖的?”
沈兰伸出四根手指,“供销社卖五分一个,我这儿四分。”
那妇人一听就蹲下开始挑拣起来了,“都是新鲜的吧?”
“放心放心,都新鲜!”
妇人点点头,“那正好,我现在怀着,正是需要营养的时候。”
沈兰一听,眼睛放光,“哎呀,恭喜恭喜啊!孕妇吃红糖鸡蛋最好了。
您要是常要,不是集日我也可以给您送上门!”
那妇人一听,顿时来了兴趣,“哎你这好!我们纺织厂最近好几个怀上的,都愁买不着鸡蛋呢!
你要是愿意送上门,我还可以给你介绍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