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个小时的越洋飞行,仿佛将林晚星从一个世界抽离,又投入另一个完全陌生的维度。当飞机降落在旧金山国际机场,踏上异国土地的那一刻,潮湿微凉的海风裹挟着陌生的语言和气息扑面而来,她有一瞬间的恍惚和不真实感。
跟着人流办理入境、提取行李,她紧紧攥着那份集训营的录取通知和机票,像握着唯一的救命稻草。周围是形形色色、步履匆匆的各国旅客,她独自一人拖着行李箱的身影,显得格外单薄和渺小。
按照指示牌找到接机处,远远便看到有人举着“Stanford Summer Science Camp”的牌子。几个看起来像是工作人员的大学生模样的志愿者站在那儿,旁边已经聚集了一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面孔,脸上带着相似的兴奋、好奇和一丝初来乍到的忐忑。
林晚星深吸一口气,走了过去。
“Hi, Lin Wanxing? From China?”一个金发碧眼、笑容阳光的男生看着名单,用略显生硬的中文念出她的名字。
“Yes, I am.”林晚星用英语回答,声音不大,却清晰。
“Welcome! I'm Mark, your camp counselor for Group B.”马克热情地帮她接过行李,“Come on, the shuttle bus is this way.”
坐上前往斯坦福大学的大巴,林晚星靠着车窗,看着窗外与国内截然不同的风景——低矮开阔的建筑,笔直宽阔的公路,随处可见的棕榈树,以及加州标志性的、仿佛永不落幕的灿烂阳光。
一切都崭新得令人目眩神迷,也陌生得让她心底隐隐不安。
她摸了摸胸口那枚贴身戴着的星辰书签,冰凉的触感让她纷乱的心绪稍稍安定。无论前路如何,她已经踏出了这一步。
大巴驶入被誉为“美国西海岸学术心脏”的斯坦福校园。映入眼帘的是土黄色石墙、拱廊相接的西班牙传教风格建筑,红瓦屋顶,以及大片修剪整齐的草坪和高大的棕榈树。阳光透过拱廊,投下长长的光影,学术气息与加州风情完美交融,古老而充满活力。
林晚星被分配到了一栋本科生宿舍楼,两人一间。她的室友是一位来自印度孟买的女生,叫Priya,皮肤微黑,眼睛又大又亮,性格十分开朗。
“Hi! You must be Wanxing! Your name is so beautiful!” Priya一见面就给了她一个热情的拥抱,让不太习惯与人如此亲近的林晚星有些手足无措。
“Thank you. You can call me Wendy.” 她用了之前为自己取的英文名,试图让自己更快地融入。
“Wendy! Cool! Look at this place, it's amazing!” Priya兴奋地指着窗外的风景,“I can't believe we're really here!”
简单的安顿后,所有营员在中心广场集合,参加开营仪式。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年轻天才们汇聚一堂,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精英汇聚的、无形的压力与兴奋。
项目负责人,一位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物理系老教授,用幽默而富有激情的演讲欢迎了他们,并介绍了接下来四周紧凑而充实的安排——上午是顶尖教授的专题讲座和小组讨论,下午是实验室轮转和项目研究,晚上还有各种研讨会和社交活动。
“在这里,你们将接触到物理学最前沿的领域,挑战你们的思维极限。更重要的是,你们将学会如何像一名真正的科学家一样思考、合作与创新。”老教授的目光扫过台下每一张年轻而充满渴望的脸,“珍惜这次机会,年轻人,它或许会改变你们的一生。”
林晚星坐在人群中,听着周围各种口音的英语,看着幻灯片上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物理前沿课题,心脏因为激动和隐隐的紧张而加速跳动。
这是一个全新的、充满挑战的舞台。
她必须全力以赴。
集训营的生活,以快得令人窒息的速度展开。
第二天一早,林晚星就和组员们投入到了紧张的学习中。上午的专题讲座,主讲人是诺奖得主团队的核心成员,内容涉及量子计算和凝聚态物理的前沿进展。全英文的授课,大量专业术语和飞速的语速,让即使英语基础不错的林晚星也感到十分吃力,必须全神贯注才能跟上思路。
小组讨论更是挑战。她的组员除了Priya,还有一位来自德国的严谨男生Karl,一位来自巴西的热情女生Isabella,以及一位沉默寡言但眼神锐利的美国本土男生Ethan。每个人都思维敏捷,表达欲强,讨论时观点碰撞激烈。
林晚星因为语言和文化差异,初期显得有些沉默,往往是在别人争论得差不多了,她才用尽量简洁准确的语言补充自己的观点。但她很快发现,她扎实的物理基础和在陆辰景“魔鬼训练”下培养出的、直指问题核心的思维能力,让她在涉及具体物理图像和模型构建时,往往能提出让人眼前一亮的见解。
一次关于拓扑绝缘体边界态的小组报告中,当其他人纠缠于复杂的数学推导时,林晚星在白板上画出了一个极其简洁的能带示意图,用清晰的物理语言解释了现象的本质,让包括指导助教在内的所有人都露出了惊讶和赞赏的表情。
“Wendy, that's brilliant!” Isabella 毫不吝啬地称赞。
Karl也推了推眼镜,认真地说:“Your physical intuition is very sharp.”
林晚星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心里却涌起一股久违的、被认可的暖流和自信。在这里,没有人知道她的过去,没有那些围绕着她出身和与陆辰景关系的流言蜚语。评判她的唯一标准,就是她的智慧和能力。
下午的实验室轮转更是让她大开眼界。斯坦福拥有世界顶级的实验设备和研究平台。她在超净间里操作着昂贵的电子束曝光设备,在低温实验室里测量量子材料的奇异性质,在激光实验室里搭建光路……每一次动手,都让她对物理学的认知更加深刻,也让她愈发沉迷于这片探索未知的广阔天地。
她像一块贪婪的海绵,疯狂吸收着一切新知识、新技能。白天的时间被课程和实验填满,晚上她还在宿舍熬夜阅读文献,整理笔记,准备第二天的讨论。辛苦,却无比充实。
偶尔在深夜,她会站在宿舍窗边,看着斯坦福校园里静谧的星空和远处帕罗奥图市的点点灯火。异国他乡的孤独感会悄然袭来,她会想起南城,想起苏晴,想起妈妈,也会……不可抑制地想起那个将她送到这里的少年。
他现在,在做什么?是否也在这片星空下的某个地方,为了他们的未来而努力?
她拿出手机,看着那个依旧沉寂的「☆」号码,最终只是默默关掉屏幕。
现在,还不是联系的时候。
她必须先在这里,站稳脚跟。
集训营进入第二周,核心任务下达——每个小组需要在一个前沿课题中,自主设计并完成一个小型研究项目,并在结营时进行成果展示和答辩。项目的完成情况和质量,将直接影响最终获得的评价和推荐信含金量。
林晚星所在的小组抽到的课题是“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研究二维磁性材料的结构与物性关联”。这是一个实验与理论结合难度极高的课题,STM操作复杂,数据分析更是需要深厚的功底。
小组内部很快出现了分歧。Karl和Ethan倾向于先进行大量的理论计算和模拟,确保模型完美再动手实验。而Isabella和Priya则觉得应该尽快上手操作STM,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双方争执不下,第一次小组会议不欢而散。
林晚星没有立刻表态。她回到宿舍,仔细研究了课题资料和实验室的STM设备说明书。她发现,STM的机时非常宝贵,需要提前很久预约,如果完全按照Karl和Ethan的方案,可能直到结营都无法获得足够的有效数据。但盲目上手实验,没有清晰的理论指导,也极易失败。
第二天小组会议,当争论再次开始时,林晚星拿出了自己熬夜整理的方案。
“我认为我们可以双线并行。”她将准备好的PPT投到屏幕上,用清晰的英语阐述,“理论组(Karl和Ethan)负责构建初步的理论模型和计算,指明可能的实验现象。实验组(我、Isabella和Priya)同时开始学习STM基本操作,并利用标准样品进行练习和数据采集分析。一旦理论模型给出预测,我们立刻可以针对性地进行验证和深入测量。这样可以最大化利用时间,也能在理论和实验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她将任务分解得清晰合理,既考虑了理论准备的必要性,也兼顾了实验操作的现实约束。
会议室安静了片刻。
“I agree with Wendy.” Ethan 第一个打破了沉默,他看向林晚星的目光里多了一丝认可,“这个方案效率更高。”
Karl思考了一下,也点了点头:“可以尝试。”
Isabella和Priya自然更没有异议。
小组的合作模式就此确立。林晚星凭借其冷静的分析能力和务实的方案,无形中成为了小组的协调核心。
接下来的日子,忙碌程度更上一层楼。林晚星几乎泡在了实验室里。STM的操作极其精细,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稳定的手感。她戴着专用手套,在隔离震动和噪音的小屋里,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小心翼翼地调节针尖,捕捉那微弱的隧道电流,获取原子尺度的图像。
失败了,就重来。数据不理想,就反复分析。
她的专注、耐心和那种不解决问题不罢休的韧劲,感染了小组的每一个成员。连一向沉默寡言的Ethan,也会在她遇到技术难题时,主动过来提供帮助。
就在项目进行到关键时刻,需要一种特殊的样品制备工艺时,他们遇到了麻烦。实验室常用的方法效果不理想,而更先进的设备需要排队等待很久,时间来不及。
小组成员再次陷入焦虑。
林晚星盯着那不理想的样品,眉头紧锁。忽然,她想起在之前的一次专题讲座中,一位材料科学的教授提到过一种利用各向异性刻蚀改进二维材料表面质量的方法,或许可以借鉴?
她立刻翻出当时的笔记,又跑去图书馆查阅了相关文献,最终提出了一个改进样品制备流程的大胆想法。
“这能行吗?文献里没有在这个体系上应用的先例。”Karl表示怀疑。
“我们可以先进行小范围测试,对比效果。”林晚星坚持。
最终,小组决定采纳她的建议进行尝试。令人惊喜的是,改进后的方法竟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制备出的样品质量显著提升,为后续的STM测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Wendy! You saved our project!” Priya激动地抱住她。
Isabella也向她竖起了大拇指。
连Karl和Ethan看她的眼神,都充满了敬佩。
林晚星看着电脑屏幕上清晰漂亮的STM图像和数据,脸上露出了疲惫却满足的笑容。
在这个顶尖的平台上,她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找到了自信,证明了自己拥有独立思考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她正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蜕变成长。
就在林晚星在斯坦福的实验室里为了项目废寝忘食时,远在欧洲的陆辰景,也正在另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进行着一场悄无声息却至关重要的博弈。
北欧预科学校的课程对他而言并不算繁重,他利用一切课余时间,将精力投入到了对家族企业——陆氏集团海外业务和投资版图的深入研究与分析中。
他被软禁在此,看似与权力中心隔绝,但凭借早年外公家族留下的人脉和他自己暗中培植的力量,加上李叔这条隐秘的渠道,他依然能获取到许多核心信息。
他敏锐地察觉到,陆氏集团看似庞大的商业帝国,实则内里隐患重重。父亲陆振宏近年来策略趋于保守,错失了几次关键的产业升级机会,而几个元老级股东则各自为政,暗中蚕食集团利益。母亲赵女士虽然精明强干,但更多地是忙于维持表面平衡和应对父亲那边家族带来的压力,对底层业务的风险缺乏足够警惕。
尤其是集团旗下的一家主要负责欧洲市场高端消费品营销的子公司——“欧陆风华”,近年来业绩报表看似光鲜,但细究其现金流和客户结构,却存在着巨大的泡沫和风险。这家公司的负责人,是母亲颇为倚重的一位远房表亲,赵明达。
陆辰景将“欧陆风华”作为了他切入集团事务、展示能力并攫取话语权的第一个目标。
他通过李叔,调动了数笔分散在不同离岸账户的资金,开始秘密吸纳“欧陆风华”在二级市场流通的、份额不大的散股。动作极其隐蔽,分批分量,如同蚂蚁搬家,并未引起任何注意。
同时,他雇佣了顶尖的商业调查团队,对“欧陆风华”的实际运营、客户真实性以及赵明达的个人财务情况进行深入摸底。
证据,在一点点汇集。
这天,陆辰景接到了母亲赵女士越洋打来的视频电话。屏幕上的赵女士,依旧妆容精致,气质优雅,但眉宇间难掩一丝疲惫。
“辰景,在那里还习惯吗?”例行公事般的关心。
“很好。”陆辰景语气平淡。
“学业上不要松懈,尤其是经济和商管课程,对你以后有帮助。”
“我知道。”
赵女士顿了顿,似乎斟酌着用词:“关于那个林晚星……她去了美国参加一个夏令营。这件事,你知道吧?”
陆辰景眼神微凝,面上不动声色:“哦?是吗?您告诉我的?”
他的反问让赵女士一噎,随即语气冷了几分:“我希望这是最后一次。陆辰景,别忘了你的身份和责任。不要再在她身上浪费任何时间和资源,否则……”
“否则怎样?”陆辰景打断她,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像打压她的保送资格一样,再毁掉她这次的机会?”
赵女士脸色一变:“你!”
“妈,”陆辰景身体微微前倾,隔着屏幕,目光锐利如刀,直直刺向母亲,“我希望您明白两件事。”
“第一,我的事情,我自己会处理,不需要您一再越界干涉。”
“第二,”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警告,“如果她因为我的缘故,再受到任何一丝一毫的不公和伤害,我不保证,我会做出什么让您和父亲……更难收场的事情。”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冰冷的、玉石俱焚般的决绝。
赵女士看着屏幕里儿子那陌生而充满压迫感的眼神,心头猛地一颤。她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这个她一直试图掌控的儿子,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成长为了一个她无法完全拿捏的、危险的对手。
他不再是那个可以随意被关起来、切断联系就会妥协的少年了。
他拥有了自己的獠牙和利爪。
与母亲那次不欢而散的通话后,陆辰景知道,他必须更快地行动。温和的警告已经发出,接下来,需要的是足以震慑对方的实力展示。
时机,很快到来。
“欧陆风华”即将发布新一季度的财报前夕,陆辰景收到了调查团队发来的最终报告。报告内容触目惊心——赵明达涉嫌通过虚构交易、夸大营收等方式进行财务造假,数额巨大;同时,其个人还涉嫌利用子公司渠道进行洗钱和利益输送。
这份报告如果公开,不仅“欧陆风华”会瞬间崩塌,更会引发市场对陆氏集团整体财务健康状况的信任危机,股价暴跌,甚至可能引来监管机构的严厉调查。
陆辰景看着报告,眼神冰冷。他没有立刻将报告发给母亲,而是复制了一份,匿名发送给了赵明达本人。
这是一次敲山震虎,也是一次心理战。
果然,不到两个小时,赵明达的越洋求救电话就直接打到了赵女士那里,语气惊慌失措。
赵女士在听完事情原委后,震惊之余,立刻想到了陆辰景。她再次拨通了儿子的视频电话,这一次,她的脸上再也维持不住平日的优雅从容,带着压抑不住的怒气和后怕。
“陆辰景!是不是你做的?!你想干什么?!毁了陆家吗?!”她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尖锐。
陆辰景好整以暇地坐在书房里,背景是窗外静谧的北欧雪景,与母亲的失态形成鲜明对比。
“我只是偶然得到了一些有趣的信息,分享给了该知道的人而已。”他的语气轻描淡写,“至于毁不毁陆家,这取决于您,以及……像赵明达这样的蛀虫,还有多少。”
赵女士死死盯着他,胸口剧烈起伏:“你到底想怎么样?”
“很简单。”陆辰景坐直身体,目光沉静而锐利,“第一,立刻撤换赵明达,由我指定的人选接手‘欧陆风华’,进行彻底整顿。第二,集团监事会,我需要一个席位。第三,”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地说道:
“关于我个人的一切事务,包括我与谁的交往,从此以后,您不得再以任何形式干涉。”
这是赤裸裸的逼宫,也是他为自己和林晚星争取自由空间的第一次正式亮剑。
赵女士脸色煞白,她看着屏幕里那个眼神坚定、手段老辣得不像十八岁少年的儿子,第一次感到了彻骨的寒意和一种大势已去的无力感。
她发现自己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如果不答应,陆辰景手中的炸弹随时可能引爆,那对风雨飘摇的陆氏集团将是致命一击。
沉默了足足一分钟,赵女士像是瞬间苍老了几岁,她疲惫地闭上眼,再睁开时,眼中只剩下妥协的灰败:
“……好,我答应你。”
陆辰景的嘴角,终于露出了一个几不可察的、属于胜利者的弧度。
“合作愉快,母亲。”
挂断电话,他走到窗边,看着远方。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距离他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至少,他撕开了一道口子。
他拿出手机,看着屏幕上一张李叔刚刚发来的、林晚星在斯坦福实验室里专注工作的侧影照片,眼神变得柔和。
他这边,初战告捷。
那么,她呢?她的项目,还顺利吗?
就在这时,他的加密邮箱提示音响起,来自他安插在斯坦福项目组、暗中关注林晚星情况的人。邮件标题让他眉头瞬间蹙起:
「Regarding Wendy Lin's final project – Urgent Issue Arised.」
(关于温蒂·林的最终项目——出现紧急问题。)
陆辰景的心,猛地一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