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张府书房内,连日来压抑凝重的气氛,因张怀远一番高屋建瓴的擘画,仿佛被投入一颗定心石,虽未完全消散,却沉淀出一种更为坚实、更有方向的力量。窗外,暮春的细雨不知疲倦地敲打着芭蕉叶,发出淅淅索索的声响,如同万千思绪在暗中奔流。

烛光摇曳,将五个人的影子投在墙壁上,随着烛火的跳动而微微晃动。张怀远、桃兮然、李观鱼、程不惑,以及身体稍稍好转、坚持要参与议事的郑小鱼围坐一堂。空气中弥漫着墨香、药香与一种决战前的肃穆,仿佛连呼吸都带着沉甸甸的分量。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张怀远抚着颔下清髯,目光扫过面前几张年轻而坚毅的面庞,缓缓开口,声音沉稳有力,穿透雨声,"朝廷议事,牵一发而动全身,非一日之功。然,岛内同胞水深火热,厉沧海与玄冥宗紧锣密鼓,时不我待!"

他站起身,烛光在他身后拉出一道长长的影子,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岳:"坐等圣裁,无异于坐视生灵涂炭。故而,我等不能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朝堂,必须另辟蹊径,三管齐下,方能扭转乾坤!"

张怀远走到那幅巨大的《海疆万里图》前,手指精准地点在代表桃源岛的位置,目光如炬:"老夫思虑再三,欲破此局,需行'安邦三策'!"

"其一,舆论正名,釜底抽薪!" 他声音斩钉截铁,每一个字都像是从胸腔深处迸发出来,"厉沧海与玄冥宗之所以能猖獗一时,皆因岛民被其谎言蒙蔽,外界对其暴行知之甚少。"

他转身看向桃兮然,眼神充满期许:"兮然所撰《告天下同胞书》,便是点燃这舆论之火的第一把薪柴!然,仅此不够。我们需让这火,烧得更旺,更广!"

桃兮然肃然起身,盈盈一拜。烛光映照着她清丽的面容,那双明眸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世伯放心,兮然定当竭尽所能,让正义之声,传遍四海!"她的声音清脆而坚定,仿佛玉石相击。

张怀远满意地点点头,继续道:"要让全天下人都知道,桃源岛是我大唐不可分割之领土,岛上百姓是我血脉相连之同胞!厉沧海是叛国逆贼,玄冥宗是东海豺狼!占据大义名分,使其恶行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则其根基自溃!"

"其二,经济援岛,固本培元!" 张怀远手指划过海图,指向连接中原与桃源岛的海路,"厉沧海横征暴敛,岛内必然物资匮乏,民不聊生。饥饿与贫困,是滋生绝望的温床,也是厉沧海得以维持统治的枷锁。"

他的目光转向一直沉默旁听、眼中却精光闪烁的程不惑:"不识,此事需借重你的'老本行'。"

程不惑一个激灵,收起那副迷糊样,小眼睛瞪得溜圆:"大人,您是说……让俺去做买卖?"

"非是寻常买卖!"张怀远微微一笑,带着深意,"是'特别'的买卖。老夫会暗中联络江南几位信得过的义商,以民间贸易为名,组织船队,将粮食、药品、布匹、乃至……一些岛上急需的'特殊'物资,"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混在寻常货物中,设法突破玄冥宗的海上封锁,运抵桃源岛。"

程不惑挠挠头,咧嘴一笑,露出两颗虎牙:"嘿嘿,大人,您要说打架俺可能不行,但要说'送东西',尤其是'不小心'送到别人找不到的地方,那可是俺的老本行!包在俺身上!保准让厉沧海那老小子查无可查!"

张怀远满意地点点头,最后将目光投向李观鱼,神色最为郑重:"其三,亦是至关重要的一策——军事准备,奇正相合!"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沉浑如钟:"舆论可造势,经济可续命,然欲彻底铲除奸佞,迎同胞归家,终须倚仗雷霆之力!朝廷水师调动,牵涉甚广,非旦夕可成。但,中原武林,藏龙卧虎,侠义之士辈出!若能将这股力量凝聚起来,便是一支足以改变局面的奇兵!"

"观鱼!"张怀远目光灼灼地看向李观鱼,"你身负桃源正宗武学,根基深厚,更兼心怀侠义,年纪虽轻,却已显峥嵘。不久后的少林武林大会,推选新任盟主,便是天赐良机!"

这一番话,如惊雷炸响在李观鱼耳边!整合武林,号令群雄,跨海远征!这已远远超出一个普通江湖少年的想象范畴!他感到肩头瞬间压上了千钧重担,血液却因此沸腾起来!

桃云逸前辈的遗志,桃兮然的期盼,郑小鱼血书中同胞的哭嚎,与张怀远此刻信任的目光交织在一起,汇成一股无可抗拒的洪流!

李观鱼猛地站起身,挺直脊梁,如同山间青松,迎风而立。烛光在他年轻的脸庞上跳跃,勾勒出坚毅的轮廓。他迎上张怀远的目光,没有丝毫犹豫,抱拳躬身,声音清越而坚定,在雨夜书房中回荡: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晚辈李观鱼,虽才疏学浅,力有未逮,然既蒙前辈重托,感念同胞苦难,愿效仿古之先贤,虽千万人吾往矣!武林大会,晚辈定当全力以赴,力争盟主之位,整合江湖力量,助桃源岛重光!纵使肝脑涂地,亦不负大人厚望,不负岛上万千生灵之期盼!"

"好!好!好!"张怀远连说三个"好"字,激动得胡须微颤,上前重重拍了拍李观鱼的肩膀,"老夫果然没有看错人!有此志气,何愁大事不成!"

桃兮然望着李观鱼坚毅的侧影,眼中泪光闪烁,却是喜悦与骄傲的泪水。她知道,这个少年,已然将个人的命运与家国大义紧紧捆绑,即将踏上一条充满荆棘却也无比光荣的道路。

郑小鱼也挣扎着从榻上支起身子,虚弱却坚定地说:"李大哥……岛上的叔叔伯伯……一定会帮你……"

程不惑搓着手,嘿嘿笑道:"盟主?嘿嘿,听着就带劲!李兄弟,以后俺老程就跟你混了!保证把后勤给你弄得妥妥的!"

战略既定,一股同仇敌忾、昂扬向上的斗志在每个人心中升腾。张怀远详细阐述了每一策的实施细节与注意事项。

"兮然,"张怀远转向桃兮然,"你的文章要直击人心,但也要注意分寸。既要让人感同身受,又不能太过煽情,失了庄重。"

桃兮然认真点头:"世伯教导的是。兮然会把握好分寸,以事实说话,以真情动人。"

"不识,"张怀远又看向程不惑,"海上贸易,风险重重。玄冥宗的水师不是吃素的,你要格外小心。记住,安全第一,物资第二。"

程不惑难得严肃起来:"大人放心,俺老程虽然平时迷糊,但大事上从不含糊。就是拼了这条命,也要把物资送到岛上!"

最后,张怀远的目光落在李观鱼身上,语重心长:"观鱼,武林大会,高手如云。你武功虽已小成,但经验尚浅。这几日,你要勤加练习,更要了解各门各派的武功特点。"

商议完毕,众人各自散去准备。李观鱼最后一个离开书房,他站在廊下,深深吸了一口雨后清冷的空气。夜已深沉,雨势渐歇,只有檐角还在滴着水珠,发出清脆的声响。

他没有立即回房休息,而是提着剑来到院中。月光从云隙中透出,洒在湿漉漉的青石板上,泛着清冷的光泽。

"锃——"

长剑出鞘,在月光下划出一道银亮的弧线。李观鱼凝神静气,开始演练归源剑法。剑光如水,在夜色中流转,每一招每一式都蕴含着他对武道的理解,对正义的追求。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低声吟诵着李白的诗句,胸中豪情与沉重的责任感交织。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不再仅仅是为自己而活。他的剑,将指向大海的方向,为那些渴望归家的灵魂,劈波斩浪!

剑势越来越快,剑光如练,在夜色中织成一张银色的网。李观鱼的心神完全沉浸在剑法之中,仿佛与手中的剑合为一体。

忽然,他心有所感,剑势一变,使出了归源剑法中最精妙的一式"海纳百川"。剑光如潮水般汹涌而出,气势磅礴,仿佛真的要容纳百川,席卷天下。

与此同时,桃兮然也没有入睡。她站在窗前,望着院中练剑的李观鱼,心中百感交集。

月光下,那个少年的身影显得如此挺拔,如此坚定。她想起初次相遇时,他出手相救的英姿;想起这些日子来,他日夜苦练的执着;想起刚才在书房中,他立下誓言时的决绝。

"李公子……"她轻声自语,眼中泛起复杂的神色。

有感激,有钦佩,有期待,还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她知道,这个少年将要为她、为桃源岛背负多么沉重的担子。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她低声吟诵着戴叔伦的诗句,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也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让两个原本毫不相干的人,因为共同的责任和理想而走到一起。

程不惑回到自己的房间,却没有立即休息。他点亮油灯,从床底拖出一个陈旧的木箱。

打开木箱,里面是一些看似杂乱的物品:海图、罗盘、一些奇特的工具,还有几本泛黄的笔记。

他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张海图,在灯下仔细研究起来。这张海图上标注着许多寻常海图没有的航线和暗礁,还有一些神秘的记号。

"玄冥宗的水师……"程不惑喃喃自语,手指在海图上划过,"看来这次要动真格的了。"

他取出一本笔记,翻到某一页,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海上航行的经验和技巧。这些是他多年来在海上闯荡积累的宝贵财富。

"希望能帮到岛上的百姓……"他轻声说着,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的光芒。

夜深了,张府渐渐安静下来。只有书房和几个房间还亮着灯,显示着主人们尚未入睡。

张怀远还在书房中查阅典籍,为接下来的行动寻找更多的依据和支持。桃兮然在灯下奋笔疾书,将满腔热血化作铿锵文字。李观鱼仍在院中练剑,剑光如龙,在夜色中翻腾。程不惑在研究海图,为即将到来的海上行动做准备。郑小鱼虽然身体虚弱,却也强撑着在灯下缝制着什么,似乎是要送给李观鱼的礼物。

五个人,五盏灯,在同一个夜晚,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着。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张怀远放下手中的书卷,望着窗外渐白的天空,轻声自语。

东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新的一天即将开始。对于张府中的这些人来说,这不仅是新的一天,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他们将要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将要承担的,是沉甸甸的责任;他们将要创造的,是一段流传千古的传奇。

长风破浪,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