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更新时间:2025-11-11 23:53:42

江城市政府,会议室。

烟灰缸里,烟头已经堆成了小山。

但会议室里,没有人敢再点一根。

因为主位上那个年轻女人,刚刚放下了手中的钢笔。

她叫林清涵。

二十四岁。

一身剪裁得体的深色西装,长发在脑后束成一个简单的马尾,没有多余的碎发。

那张脸,清冷得不染尘埃。

她的身份,比她的容貌,更让在座这群平均年龄超过五十岁的江城实权派们,如坐针毡。

省委政策研究室,调研一组组长。

当然,这只是印在名片上的头衔。

在座的,谁不知道她是省委那位林副书记的独女?

从剑桥大学经济系拿了硕士学位回来,京城好几个部委都递出了橄榄枝,她偏偏谁的面子都没给,一头扎进了地方改革这片最深、也最浑的水域。

此刻,林清涵的指尖,正停在一份报告上。

《关于江城市国企改革试点工作阶段性成果汇报》。

报告几十页,辞藻华丽,数据喜人

可林清涵的眼神,依旧冰冷。

她不是来听赞歌的。

她是带着省委今年的核心课题来的。

《关于深化国企改革进程中,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的现实困境与解决路径探索》。

说白了。

她是来揭伤疤的,是来找茬的。

“刘市长。”

林清涵开口了,声音清脆。

被点到名的刘建国,背脊瞬间绷紧,他努力挤出一个笑容。

“林主任,您请指示。”

“报告上说,江城市今年妥善安置了百分之七十五的下岗职工。”

林清涵的语气很平,听不出喜怒。

“这个数据,非常亮眼。”

刘建国刚要松一口气,准备谦虚两句,把功劳归于市委的英明领导。

林清涵的下一句话,让他把到了嘴边的话,又硬生生咽了回去。

“但据我调研,所谓的‘妥善安置’,大部分是通过新成立的几家劳务派遣公司实现的。”

“下岗职工们,被安排去做一些临时的、低收入的市政服务工作。”

“这可以算再就业,但离解决困境,恐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而且,我这里有一份省信访办转来的内部简报。”

她拿起另一份薄薄的文件,在众人面前晃了晃。

“江城下属的江城县,仅仅是最近三个月,因为国企破产清算问题引发的五十人以上群体性事件,就有四起。”

会议室里的空气,被抽干了。

刘建国脸上的笑容,彻底僵住。

他做梦都没想到,这个看起来不食人间烟火的大小姐,案头工作做得如此扎实,手段如此老辣。

她根本不给你打太极、和稀泥的机会。

林清涵没有理会他那张变得五颜六色的脸,目光落在了一份财政数据表上。

那是江城下辖所有区县乡镇的税收数据。

“红枫镇……”

她忽然轻声念出了一个名字。

在座的江城官员们,大部分都对这个偏远闭塞的山区小镇,没什么印象。

“这个镇子,很有意思。”

林清涵的食指,在数据表上一个极不显眼的位置,轻轻敲了敲。

“一个月前,镇属企业红枫罐头厂,负债三十万,停工三个月,四百多名工人围堵了镇政府大门,被列为江城县头号不稳定因素。”

“但是这个月,红枫镇的税收,不降反升,环比增长了三个百分点。”

“罐头厂的四百多名工人,全部返岗,没有一个上访,没有一个闹事。”

林清涵抬起头,目光扫过全场。

“刘市长,各位领导。”

“一个即将引爆的炸药桶,一个月内,就变成了地方财政的增长点。”

“你们这份洋洋洒洒的总结报告里,为什么对这样一个堪称经典的案例,只字未提?”

刘建国冷汗已经浸湿了后背的衬衫,他求助似的,看向身旁一位市委常委,张毅。

张毅清了清嗓子,试图打个圆场:“林主任,红枫镇的情况比较特殊,是个例,不具备普遍的推广价值。主要是……那个镇新去了一个年轻人,搞了点……嗯,不合常规的手段。”

“哦?”

林清涵的身体,微微前倾。

这个动作,让所有人都精神一振。

他们知道,这位大小姐的兴趣,被彻底勾起来了。

越是不合常规,越是个例,往往越藏着解决问题的真正钥匙。

“怎么个不合常规法?”她追问。

张毅常委的脸上,闪过一丝难色,似乎不知道该如何去评价。

这时,坐在末席的一位一直没说话的副秘书长,看准了时机,插了一句嘴。

“林主任,关于这件事,我倒是从县里听说了些皮毛。”

“据说,那个叫许天的年轻人,刚去报道,就直接搞了个破产重组,然后把厂子股份分给了所有工人,把厂子变成了所有人的厂子。”

“他没钱发工资,就用南坡岭一个八字还没一撇的扶贫项目的未来收益权做担保,硬是从信用社贷出了四十万,当着四百多工人的面,把拖欠的工资全发了,当场就把人心给稳住了。”

“听说,现在那个厂子改名叫红枫味道,生产的一款叫山里香’的菌菇酱,在江城市的百联超市,都卖断货了。”

会议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在座的都是在官场里泡了半辈子的老狐狸,一听就明白了这套操作里的凶险。

这哪里是改革?

这简直是在走钢丝!是用自己的政治生命在赌博!

张毅常委立刻抓住了话柄,眉头紧锁,语气严厉。

“这简直是胡闹!个人名义担保贷款?工人持股?这要是出了问题,谁来负责?这是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

然而,林清涵的眼睛,越来越亮。

她不在乎那些流程上的瑕疵,更不在乎什么个人英雄主义。

她在乎的,是结果。

结果是,一个必死的烂摊子,被盘活了。

结果是,四百多个濒临绝望的家庭,有了生计。

结果是,一个随时可能引爆江城县的社会矛盾,被一个二十二岁的年轻人,用一种近乎空手套白狼的智慧,悄无声息地化解了。

许天。

林清涵在心里,默念着这个名字。

”啪“

她,合上了面前那份报告。

在座的所有人,都跟着心脏一跳,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杆。

“今天的会,就到这里。”

林清涵站起身,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

“刘市长,麻烦你,把红枫镇罐头厂改革的所有相关卷宗,今天下午五点前,送到我住的招待所。”

她说完,顿了顿,看向自己的秘书,低声说道:

“另外,通知司机,明天一早,去红枫镇。”

“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安排任何人陪同。”

秘书愣住了

只听见林清涵继续说道:

“我要亲眼见见。”

“这个叫许天的年轻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不合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