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更新时间:2025-11-12 03:16:33

4

直播视频的弹幕里,充满了对我的嘲讽。

【笑死,公开处刑。】

【张老师威武!就该治治这种杠精!】

【这女的估计肠子都悔青了。】

【我赌一包辣条,她今年肯定又考不上了。】

沈佳琪还特意把直播链接私聊发给了我,后面跟了一句。

【月初,看到了吗?这就是现实。有时候,低个头没那么难。】

我平静地看着手机屏幕上,那个在聚光灯下口若悬河,享受着众人膜拜的男人。

然后,我打开电脑,登录了出题组的内部工作系统。

在“传播学理论”模块的备选题目库里,我敲下了一行新的题目。

“请结合沉默的螺旋理论与第三人效果理论,分析社交媒体时代反转新闻频发的现象与机制。”

这两个理论,都是传播学最经典的基础理论。

但它们已经连续五年没有出现在考研试卷上。

几乎所有辅导机构都默认,这是已经被淘汰的“过时”考点。

张嵩自然也不会把它们放进他那金贵的“必考模板”里。

我就是要用最基础的知识,去戳破他最浮夸的泡沫。

提交完题目,我给傅教授发了条信息,阐述了我出这道题的理由。

“傅教授,我认为,越是经典的理论,越能考验学生对学科根基的理解。当下考研辅导过于追求热点和新概念,反而忽略了对基本功的考察。返璞归真,或许能筛选出更踏实的学生。”

傅教授很快回复了我。

只有一个字。

“好。”

出题工作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我们每天都在办公室里进行封闭式的工作,讨论、修改、再推翻。

每一道题,每一个用词,甚至每一个标点,都要经过反复的推敲。

就在我们即将敲定最终试卷的前两天,出事了。

张嵩在他的微博上,发布了一篇长文。

《致本届考研学子:最后一份绝密预测,信我者得永生!》

文章里,他信誓旦旦地列出了十几道主观题的“原题”,甚至连题目问法都写得有模有样。

其中一道,赫然就是我出的那道关于“反转新闻”的分析题。

虽然他把“第三人效果”换成了另一个毫不相干的“议程设置”,但核心的考点和提问角度,与我的设计几乎一模一样。

这篇文章在短短几小时内,转发过万。

整个考研圈都炸了。

“卧槽!这跟泄题有什么区别?”

“张嵩也太牛逼了吧!这是把出题组给买通了?”

“不管了,先背为敬!!”

我的手机也被打爆了,全是沈佳琪和以前那些同学发来的消息。

【月初!快看张老师的微博!他真的把原题都搞到手了!】

【我的天,你快去背啊!这简直是开卷考试!】

沈佳琪更是直接打来了电话,声音激动得发抖。

“姜月初!你看到了吗?你之前还瞧不起张老师,现在呢?人家直接把试卷都给你了!你服不服?”

“你之前出的那道题,跟张老师预测的几乎一样!你不会是......把题目泄露给张大仙了吧?”

她的语气充满了荒唐的揣测和兴奋。

我挂断电话,手脚冰凉。

这不可能。

出题组的保密工作做到了极致,我们每个人都签了最严格的协议,物理隔绝了所有对外联系。

张嵩不可能拿到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