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更新时间:2025-11-12 03:16:39

5

唯一的解释是,这只是一个可怕的巧合。

他常年研究考研,或许是凭经验“撞”对了一部分方向。

但“撞”得如此精准,连提问方式都类似,这已经超出了巧合的范畴。

第二天一早,傅教授召开了紧急会议。

所有人的脸色都无比凝重。

“张嵩的微博,大家都看到了吧。”傅教授的声音很沉,“学校纪委已经介入调查,要求我们彻查是否存在泄题行为。”

他环视了一圈会议室,目光在每个人脸上停留了片刻,最后落在了我身上。

“月初,那道关于反转新闻的题目,是你提出的。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瞬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我身上。

办公室里安静得可怕。

我能感觉到其他两位教授审视的眼神。

我是这里唯一的学生,也是最容易被怀疑的对象。

我站起身,迎着傅教授的目光,一字一句地开口。

“傅教授,各位老师,我以我的人格担保,我没有向任何人泄露过任何关于试题的信息。”

“张嵩的文章我也看了。他预测的题目,看似精准,实则充满了漏洞。比如他把我提出的第三人效果换成了议程设置,这就说明他根本不理解这道题背后的出题逻辑,只是在生搬硬套一个他自认为热门的理论。”

“议程设置理论根本无法有效解释反转新闻中受众的心理动态,这完全是外行话。”

“所以我判断,他不是拿到了原题,而是在用一种非常高明的手段——广撒网,然后进行话术包装,营造出一种精准预测的假象,以此来诈骗考生。”

我的话说完,会议室里依然一片沉默。

傅教授深深地看着我,手指在桌上轻轻敲击着。

许久,他开口道:“那你认为,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这套我们打磨了一个多月的试卷,还要不要用?”

这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如果继续用,万一真的存在我们没查出来的泄题渠道,那这场考试的公平性就荡然无存。

如果不用,临时更换整套试卷,时间上根本来不及,而且也是对我们整个出题组工作的全盘否定。

所有人都陷入了两难。

我深吸一口气,说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傅教授,我认为,试卷不但要用,而且要大用。但是,我们需要对题目进行微调。”

“微调?”一位老教授皱起了眉。

“是的。”我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张嵩预测的所有题目,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追求热点和新概念,因为这样最容易包装,最能唬住外行的学生。”

“而他预测的答题思路,也必然是套路化的模板。我们只需要在原题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维度,一个回归经典、考验思辨能力的维度,就能彻底废掉他所有的模板。”

我以那道“反转新闻”题为例。

“比如这道题,我们可以在最后追加一个问题:请从传播学研究的伦理困境角度,反思“反转新闻”研究可能带来的负面社会影响。”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也无法套用任何模板。它考察的是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学术伦理意识。只有真正读过书、有过深入思考的学生,才能答得出来。而那些只背了张嵩模板的考生,看到这个问题,只会大脑一片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