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更新时间:2025-11-13 16:34:34

贾东旭死后,贾张氏一边防贼似的防着秦淮茹接近傻柱,生怕她改嫁后没人给自己养老,一边又厚着脸皮享用傻柱送来的饭盒,背地里还骂人家是傻子。

棒梗后来成了四合院里有名的小偷,全是跟贾张氏学的。偷了许大茂家的鸡,贾张氏不但不教育,还教他躲起来。这种管教方式,难怪棒梗一事无成。

后来贾张氏更是变本加厉,打起了傻柱房子的主意。何雨水出嫁后留下的屋子,聋老太太留给傻柱的房产,最后都落入了贾家口袋。

可以说秦淮茹后来变得贪得无厌,很大程度都是受这老太婆的影响。

现在看见新棉衣就想抢,以后有好东西还不得全被她霸占?李卫东可不是好欺负的傻柱,一点面子都不给。

"你这个绝户怎么说话呢!尊老爱幼懂不懂?不就是件棉衣吗,今天我非要不可!"

贾张氏张牙舞爪地扑上来,李卫东眼中寒光一闪,抬手就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啪!"

贾张氏像个肉球一样在地上滚了好几圈才停下。

围观的众人倒吸一口凉气,没想到李卫东出手比傻柱还狠。

"妈!"

贾东旭箭步上前搀住贾张氏,见她脸颊高高隆起,涎水顺着嘴角滴落。

"哎哟喂...疼死老娘了!东旭啊,你得替娘讨个公道!"贾张氏扯着破锣嗓子干嚎,惹得邻里直皱眉头。

"大伙儿都瞧见了,是你硬要夺人东西,怨不得李卫东动手。"

"要我说小李够仁义了,换作旁人早往死里揍了!"

"收声吧贾张氏,号丧似的,搅得娃儿都没法温书。"

这一记耳光打得众人心头畅快。院里谁没受过贾张氏的腌臜气?今日李卫东算是替大伙出了口恶气,七嘴八舌都在数落贾张氏的不是。

连易中海、刘海中和阎埠贵都闭口不言,暗忖这婆娘自作自受。易中海尤其痛快——前些日子被讹去五十块钱,憋屈得几宿睡不着,此刻巴不得李卫东多扇她几巴掌解恨。

贾东旭杵在原地不敢动弹。他本就病怏怏的,方才敢对许大茂逞凶全仗着傻柱撑腰。如今独对魁梧的李卫东,连拳头都攥不紧。

李卫东嗤笑一声推车转入后院。人群渐散,唯剩贾张氏在院当间打滚哭嚎:"老贾哎...你睁眼看看呐!孤儿寡母被人作践哪..."

【李卫东方才锁好车,许大茂鬼祟地从隔壁探出脑袋:"那傻大个没跟来吧?"

"瞧你这怂样。"李卫东忍俊不禁。

"呸!等着瞧,爷非得治治他。"许大茂揉着淤青的颧骨骂道,"听动静,贾家那老泼妇又找你晦气了?要我说他们就是一丘之貉!傻柱整天围着秦淮茹打转,当谁看不出他那点花花肠子?"

"贾东旭和傻柱这两个王八羔子..."

话音未落牵动伤口,许大茂疼得直抽凉气。见他恨得牙痒,李卫东心头微动——这厮虽不是善茬,拿来对付傻柱倒是把好刀。

原著里若非傻柱日日从食堂捎回饭盒,单靠秦淮茹那二十七块五的月钱,贾家一窝早该喝西北风了。

俗话说半大的孩子饭量大,在外人眼里贾家的日子过得艰难,全靠秦淮茹一个人养活全家。可实际上贾家的三个孩子从不缺吃的,伙食比院儿里其他人家都好得多。

虽然现在棒梗才刚出生,秦淮茹还没生下小当和槐花,但家里有贾东旭和贾张氏这两个贪吃的,再加上贾东旭整天在外喝酒,贾家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贾张氏这个老东西,当初刚搬进院儿里就闹事,今天还敢抢东西,干脆断了给她的饭盒。

"贾张氏想抢我的棉衣,让我教训了一顿。"李卫东摆摆手,"我说你也真够笨的,非要跟傻柱硬碰硬,你打得过他吗?"

"以前你来院儿里就被他打,现在还是挨欺负,能不能有点出息。"

许大茂不高兴地嘟囔:"傻柱不就仗着有易中海给他撑腰!"

李卫东笑道:"这是在院儿里,你看厂里谁给他撑腰?"

"傻柱今天给秦淮茹饭盒的时候你也看见了,秦淮茹笑得可开心了,这事儿有点奇怪。"

"以前贾家哪需要傻柱给买饭,怎么傻柱一进后厨上班就开始带饭盒了,你琢磨琢磨。"

许大茂挠着头想了好一会儿,"对,这事儿肯定有问题!"

"以前何大清天天往家带饭盒,现在傻柱也这么干,肯定不对劲!"

"我明白了,傻柱这是想讨好秦淮茹!"

"这混蛋,刚上班就敢偷厂里的粮食,胆子也太大了!"

"李卫东,多亏你提醒我,这次傻柱完蛋了!"

"好兄弟,走,我请你喝酒!"

许大茂高兴坏了,终于能好好整治傻柱,顾不上身上疼,非要拉着李卫东去喝酒。

中院这边,何大清回来了,在外面跑了一天也没找到厨子的工作。只要说他是轧钢厂出来的,人家就知道他是那个抛下儿女跟寡妇跑路的厨子,没人愿意雇他。

何大清心里烦得很,这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一进门看见何雨水在喝玉米面粥,桌上就一碟咸菜,眉头立刻皱了起来。

"傻柱子,没带饭盒回来?"

傻柱懒洋洋地躺在椅子上吃着炒花生米,他就好这口。

"我哥把饭盒给秦淮茹了。"

何雨水委屈巴巴地说。以前何大清带回来的饭盒都是给她的,今天傻哥第一天上班,她在家等了一天,结果只能喝粥吃咸菜。

"傻柱,你脑子进水了啊!"

何大清怒火中烧,抬腿就朝傻柱踹去,将他踢翻在地。"把饭盒往外送,让雨水啃咸菜,你可真是个好兄长!"

"秦姐家日子艰难,她刚生产需要补身子!"傻柱边躲闪边嚷道,他虽然混不吝却不敢跟何大清动手。

"她家困难,咱家就宽裕了?如今我丢了差事,雨水还要念书,全指着你一个人挣钱养家。你倒好,颠颠地往别家送吃的,你个没用的窝囊废!"

"秦淮茹是有丈夫的人,你鬼迷心窍非要往上贴!气死我了,再敢往贾家送饭盒,看我不打断你的狗腿!"何大清怒发冲冠,气得浑身发抖。

"雨水,别吃咸菜了,爹给你炒鸡蛋。"何大清收起咸菜碟,拉着何雨水进了灶房。因着白寡妇的事,他总觉得亏欠女儿,想加倍补偿。

傻柱蹲在墙根发愁,这可如何是好,都已经答应秦姐了。他一咬牙:"大不了每天多捎个饭盒!食堂那么多人吃饭,少一点谁能发觉。"

说干就干,他翻出个旧饭盒,刷干净套上网兜。"总比没有强,秦姐定会体谅我的。"想起先前碰到秦淮茹手指的瞬间,傻柱又酥麻了半边身子。

......

不到一个时辰,许大茂就醉倒在酒桌上。李卫东回家稍作收拾,躺下查看随身农场的进展,盘算着取些物资去鸽子市转转。

次日要下乡收购,他准备先换些票证备着。置办院子的事也得抓紧,手头得备上几千现钱,若能换些小金条更好,这玩意儿啥时候都金贵。眼下粮食囤得太多,只能分批出手,免得招人耳目。

深更半夜,李卫东裹紧棉大衣,用围巾把脸蒙得严实,往空间里塞了几条麻袋,悄没声出了门。

腊月的四九城寒风刺骨,这身打扮既保暖又能遮掩面目。鸽子市鱼龙混杂,万一碰见熟人瞧见他做买卖,总归不妥。

子夜时分,大院寂静无声。李卫东没骑自行车,出了胡同径直往东直门赶去。

经过基因药水的强化,李卫东一路飞奔到东直门附近,连呼吸都没乱,速度快得连自行车都追不上。

东直门外一片空旷,昏黄的灯光下人影绰绰,透着一股特殊年代的味道。尽管上面严打投机倒把,但对四九城的鸽子市还是睁只眼闭只眼,毕竟老百姓总得过日子。

李卫东找了个僻静处,从空间里取出200斤面粉装进麻袋,扛着走进市场,找了个角落蹲下。刚摆好样品,就来了位大娘。借着摇曳的煤油灯光,她一眼认出碗里的细粮,压低声音问:"小伙子,这白面咋卖?"

"六毛一斤,不要票。"李卫东头也不抬。粮店细粮才三毛,可每月定量不够塞牙缝,眼看过年了,谁家不想让老人孩子吃顿好的?

"太贵了,五毛成不?"大娘还想还价。

"大娘,这年头弄点细粮多不容易。"李卫东摆摆手。正说着,又围上来几个人:"给我称二十斤!""我要十斤!"见这情形,大娘急了:"我先来的,给我留十斤!"

"别急,都有份。"李卫东笑着拿出秤杆。眼看存货见底,他借着麻袋掩护,又从空间补了几袋面粉。

不到一个钟头,五百斤面粉卖光,净赚三百块。"卖完了,下次赶早。"收拾完摊位,李卫东没敢多留。虽然好些人盯着这个生面孔,但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在鸽子市能一次出售这么多细粮的人,背后必然有些门道。暗中说不定还有同伙接应,那几个心怀不轨的人犹豫再三,终究没敢对李卫东下手。

李卫东早将一切看在眼里,若他们真敢动手,他绝不会手下留情。

正打算离开时,一位穿着破旧棉袄的老大爷引起了他的注意。老人面前的竹笼里摆着一小堆花生和黄豆,这年头可是稀罕物。

花生和大豆是重要的出口物资,专用于换取外汇。加上连年战乱,农田减产,这些作物愈发珍贵。四九城的老百姓偶尔还能买到豆制品,可花生只有年关才能见到一点。

就像傻柱,最爱吃的就是炒花生米,还特意藏在床底布袋里,结果全让棒梗偷了个干净。

李卫东蹲下身,低声问道:“大爷,您这货怎么卖?有多少?”

“花生三斤多,黄豆五斤,就剩这些了,全要的话给十块。”

这价钱对旁人或许贵了,但李卫东不缺钱,直接掏出一张大团结递过去:“我包了,装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