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更新时间:2025-11-13 16:48:19

与学生助理汇合后,他们被引向了艺术学院的一栋教学楼。文创设计协会的会长王学长,以及几位社团骨干,已经在一间布置得颇具设计感的会议室里等候。

看到苏晓冉和陆时衍进来,王学长率先站起身,脸上带着比线上沟通时热情许多的笑容:“陆主管,晓冉学妹,欢迎欢迎!”

他的目光在掠过陆时衍时带着明显的尊重,落到苏晓冉身上时,则多了几分熟稔和欣赏。显然,苏晓冉前期的真诚沟通和提供的比赛思路,为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王学长,各位同学,打扰了。”苏晓冉连忙笑着回应,努力将银杏大道上的心慌意乱压下去,切换到工作状态。

陆时衍依旧是那副沉稳的模样,与众人简单寒暄后,会议便直接开始。

王学长先介绍了社团目前的核心成员和主要发展方向,展示了他们过往的一些优秀作品,其中就包括苏晓冉之前重点关注过的“校园记忆器物再造”项目。实物图片和详细的过程记录,比线上资料更加生动和有冲击力。

轮到创科这边介绍项目具体构想和合作模式时,陆时衍言简意赅地阐述了核心框架,随即便将话语权交给了苏晓冉:

“具体的产品设计思路和校园落地方案,由苏晓冉来详细说明,她是我们这个项目前期的直接负责人,对细节把握更清晰。”

他突然的点名让苏晓冉心口一紧,但同时也感受到一种被托付的郑重。她深吸一口气,打开准备好的PPT,开始讲解。

起初,她还能感觉到身旁陆时衍投来的目光,那目光沉静,却带着无形的压力,让她不敢有丝毫分神。但很快,随着讲解的深入,她逐渐沉浸到项目本身之中,语速平稳,条理清晰,结合师范大学的特色和王学长社团的优势,提出了好几个颇具亮点的合作切入点和初步产品构想。

她讲解的时候,注意到王学长和几位社团骨干听得很认真,不时点头,偶尔还会提出一些很有见地的问题或补充。会议气氛热烈而融洽。

在一次就某个设计细节进行讨论时,苏晓冉下意识地侧过头,想寻求一下陆时衍的意见,却猝不及防地撞入他的视线中。

他并没有在看PPT,也没有看发言的王学长,而是……在看着她。

那目光不再是之前审阅文件时的锐利,也不是银杏树下的探究,而是一种……专注的倾听,带着一丝几不可察的审度,仿佛在评估一件正在打磨中的璞玉,隐约透露出认可。

苏晓冉的心跳瞬间漏了一拍,准备好的说辞卡在喉咙里,脸颊微微发热。

陆时衍似乎察觉到了她的停顿,极其自然地接过了话头,就那个设计细节补充了两句专业而精准的意见,将刚才那短暂的凝滞无缝衔接了过去。

他的解围自然得不留痕迹,只有苏晓冉自己知道,那一刻的失态是因为什么。

接下来的时间,她不敢再轻易看向他,只能更专注地投入到讨论中。

初步的沟通非常成功。王学长和社团成员对项目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双方就合作方向、资源投入、时间节点等达成了高度共识,约定后续由苏晓冉负责具体方案的细化对接。

会议结束时,已是傍晚。王学长等人热情地邀请他们共进晚餐,被陆时衍以“不打扰同学们休息,我们也要整理一下会议纪要”为由婉拒了。

走出教学楼,夕阳将天空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色。

“刚才讲得不错。”并肩走在渐暗的校园小径上,陆时衍忽然开口,声音在暮色中显得格外低沉。

苏晓冉怔了怔,这是他今天第二次直接肯定她的工作。不同于邮件里冰冷的文字,也不同于小群里的官方表扬,这是在只有他们两人的环境下,当面说的。

“主要是陆主管您框架打得好,还有王学长他们很配合。”她习惯性地谦虚,心跳却又不争气地加快了。

“准备充分,临场反应也及格。”他语气平淡,听不出太多情绪,但“及格”这个词再次出现,让苏晓冉莫名地感到一丝亲切。

她偷偷瞄了他一眼,他目视前方,侧脸在夕阳余晖中显得柔和了些许。

所以,银杏大道上的那个问题,就这样过去了吗?他不再追问了?

她心里既松了一口气,又隐隐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失落。

“想吃什么?”他忽然问,打断了她的思绪,“这边有一家本地菜馆,味道比较正宗,离酒店也不远。”

他是在……征求她的意见?苏晓冉有些受宠若惊。

“我都可以,听陆主管安排就好。”

“嗯。”他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但脚步却转向了另一个方向。

苏晓冉跟在他身侧,看着两人被路灯渐渐拉长的影子,交织在一起。

今天的经历,像坐过山车。从高铁上的细微关怀,到银杏树下的惊心动魄,再到会议室里的专注目光,以及此刻并肩走在陌生城市夜色里的平静。

她好像,又窥见了他冷静外壳下,不同的一丝缝隙。

而这条缝隙里透出的光,让她忍不住想要靠近,却又惴惴不安。

---